知識目標:
1. 掌握“繪圖”和“圖片”工具欄的使用方法。
2. 掌握“設置自選圖形格式”對話框。
3. 理解自選圖形填充的特點,理解多對象疊加時層的概念。
能力目標:
1. 提高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通過分解任務提高分析能力和化繁為簡的能力。
3. 在解決“交叉疊放”的問題中提高空間想象力。
情感目標:
1. 培養(yǎng)勤動腦、勤實踐的學習習慣和對問題深入探究的精神。
2. 打消畏難心理,樹立“我能行”、“我做得更好”的信心。
教學重點及難點:
1. 重點:特殊效果的填充、剪貼畫的編輯、層的概念、圖片的裁剪。
2. 難點:理解填充的特點;掌握圖形、圖片交叉疊放的操作方法。
教具及學具:
1. 教具:教學課件和廣播系統(tǒng),用于分析任務,引領學生學習;鏡框,用于突破難點。
2. 學具:學習課件,用于分層教學,自主學習。
教法及學法:
著重采用“任務驅(qū)動法”和“自主探究法”,在不同的教學階段,輔以“演示法”和“分層法”。
通過分解任務滲透解題方法,通過檢測題引導知識遷移,通過課件指導自主學習。
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如表1所示。
教學過程:
一、 在新舊圖形的對比分析中,讓學生體會化繁為簡的思考方法
1.1 復習繪制圖形、圖片的基本操作
師:通過學習繪制圖形、圖片和藝術(shù)字,我們已能做出這個臺標(課件展示圖1)。
提問:請大家回憶,制作這個臺標用到了哪些知識?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jié),為新課作鋪墊。
展示新任務,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萌動”。
師:今天來學習如何修飾圖1,制作出這個新穎活潑的新臺標(課件展示圖2,并使圖1、圖2同時展現(xiàn)在屏幕上)。
提問:請大家觀察,新臺標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師:在分析中,我們自然地將這個看起來非常復雜的大任務分解成了3個小任務,即分別修飾圖形、圖片和藝術(shù)字,化整為零,個個擊破,再重新組合。這種化繁為簡的思考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
二、 學生在操作實踐中,探索修飾圖形和圖片的操作方法
2.1 分析圖片(剪貼畫地球),得出小任務1,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涌動”
提問:①看看這個“地球”有哪些變化?(課件演示:放大圖1和圖2中的“地球”部分)②要實現(xiàn)這些變化,需要用到哪些修飾工具? ③怎樣找到這些工具?
關(guān)鍵演示:①雙擊圖片進入編輯狀態(tài),選中色塊改變顏色,“關(guān)閉圖片”退出編輯。②調(diào)整對比度、亮度等。③放大與縮小。
操作提示:要想編輯哪個對象,就雙擊它或右鍵單擊,找到設置格式的命令。
師:請打開“學習課件”,從“本課任務”入手,通過超鏈接進入Word中的素材,分解任務,并改變地球中2個色塊的顏色。
學生操作實踐。
巡視指導:提示色彩常識,滲透美學教育。
2.2 鼓勵學生探索實踐小任務2,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沖動”,突破難點1
師:第二個小任務是填充這個簡單圖形,即六邊形和3個三角形電波,請你試著去做做,反復實踐或看看“學習課件”,看能否做出任務要求的效果。
學生實踐:填充六邊形和3個三角形電波。
巡視指導:你做的三角形電波的條紋方向跟樣張一樣嗎?想想怎樣修改?
師:很多同學都遇到了一個問題,就是三角形電波的條紋方向跟樣張的不一樣(用課件展示樣張效果和學生做的效果),為什么會這樣呢?先來看我做一個表演,然后再想想問題出在了哪兒。
教師用鏡框做道具,邊表演邊啟發(fā):假設這是一個自選圖形(演:雙手持鏡框放在身體側(cè)邊,放正,矩形鏡框面對學生,鏡框內(nèi)為空),把我填充進去(演:將自己的頭及上半身移入鏡框,形成鏡框內(nèi)有老師照片的樣子),現(xiàn)在自選圖形旋轉(zhuǎn)、旋轉(zhuǎn)、再旋轉(zhuǎn)(演:手持鏡框旋轉(zhuǎn)30°、45°、60°,但老師身體不動),看看我旋轉(zhuǎn)了嗎(讓學生透過鏡框觀察鏡框及老師組成的整體)?要想實現(xiàn)象照片旋轉(zhuǎn)那樣的效果(鏡框保持旋轉(zhuǎn)后的樣子不變,老師上半身轉(zhuǎn)成與鏡框同角度,形成鏡框連同照片同時旋轉(zhuǎn)的效果),我需要怎么做?通過這個表演,請你說說圖形填充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發(fā)言,自己得出圖形填充的特點,并提出任務解決方案。
課件演示及總結(jié):播放課件,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圖形填充的特點,即自選圖形填充后,當圖形旋轉(zhuǎn)時,填充的內(nèi)容并不隨之旋轉(zhuǎn)。解決本任務的辦法是選用不同的斜條紋樣式來填充。
師:小任務3是制作藝術(shù)字,留下節(jié)課討論?,F(xiàn)在假設藝術(shù)字已經(jīng)做好了(素材中給出的是做好后的藝術(shù)字),請你先把前兩個小任務做完,然后嘗試組合圖形,看能否完成任務。
學生操作實踐。
巡視指導:你做的藝術(shù)字與“地球”的位置關(guān)系跟樣張一樣嗎?
2.3 鼓勵學生探索實踐“組合”環(huán)節(jié),突破難點2
師:3個小任務分別完成了,但組合的時候又遇到了困難,那就是藝術(shù)字與“地球”的位置關(guān)系,3個字母中,B在地球上層、V在地球下層、T穿越地球(課件播放藝術(shù)字“穿越”“地球” 局部效果圖),而同學們做的有的是這樣的(課件演示:B、T、V三個字母都在“地球”上層),有的是這樣的(課件演示:B、T、V三個字母都在“地球”下層),實踐發(fā)現(xiàn)只改變疊放次序不能實現(xiàn)任務要求。觀看下面的動畫,說說我是怎么做的(課件播放動畫:把藝術(shù)字作為一層放在最下層,移入“地球”層放在藝術(shù)字的上層,再慢慢移入剪裁后的藝術(shù)字的上半部分作為最上層)。
學生看教學課件,從動畫中悟出對象交叉疊放的技巧,理解層的概念,突破難點2。
提問:動畫顯示我是用什么方法完成對象交叉疊放的?
師:下面我們來學習如何造這個新層。
操作演示:復制藝術(shù)字,通過選擇性粘貼轉(zhuǎn)換為圖片格式,再利用剪裁工具剪去下半部分,只保留上半部分。
三、學生利用“學習課件”自主學習,感受收獲的樂趣,達到“情動”
師:下面請大家完善自己的作品,并根據(jù)自己的進度,利用“學習課件”自己學習。點擊“疑難解答”可查看每一個小任務的文字分析和操作視頻,點擊“想多學點”可做一些書上的練習,點擊“考考自己”可進入拓展練習。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進度,利用“學習課件”完成各種練習。
四、課堂小結(jié)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如何修飾圖形和圖片,對照圖形(課件展示:圖2),你能說說學到了哪些知識點嗎?
學生回答,教師利用課件配合展示,總結(jié)。
五、學生思考回答檢測題,產(chǎn)生知識遷移,達到“心動”
1. 課件展示檢測題:
(1) 比較教材上P194和P199的圖,說說使用了哪些修飾手段。
(2) 原圖為在自選圖形中進行了雙色填充,將其旋轉(zhuǎn)90°后形成的是( )。
(3) 如何快速地將一張圖片剪裁成月牙兒形狀?
2. 師:通過第二題,我們復習了自選圖形填充的特點,通過第三題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不只是“裁剪”工具可以實現(xiàn)對圖片的裁剪,當把一張圖片填充到自選圖形后,從效果上也實現(xiàn)了對這張圖片的裁剪。
六、布置作業(yè)(課件顯示作業(yè)內(nèi)容):
作者簡介:周璟老師是朝陽區(qū)的骨干教師,被聘為朝陽區(qū)的兼職教研員,曾獲朝陽區(qū)的計算機教學設計一等獎。她的教學基本功非常扎實,設計人性化的教學任務是她的拿手好戲,以至于惰性較大的學生,在她的課堂上也會被老師的精彩教學所吸引,認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