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觀,是一個臺灣小朋友。
見識他,是在中央電視臺一檔對臺節(jié)目里。
周大觀的出世,父母受了不少苦。他是試管嬰兒,父母在醫(yī)院來來回回做了6次手術(shù),才孕育成功。也許是父母的苦,都化作他的智慧,打小,周大觀就非常聰明,6歲寫詩,才華橫溢,是個遠近聞名的小詩人。
然而,天妒英才,可愛的周大觀,不幸罹患惡性橫紋基癌,右腿膝部以下,疼痛難忍。住院后,周大觀連續(xù)進行了32次化療,30次電療,其痛苦,是常人難以想像的。這樣高頻度高強度的治療,就是一個大人,也難于承受,但小小的周大觀硬是忍受了下來。瘦弱的他,只剩一副皮包骨,任何人看了,都會心生憐惜。
在病中,周大觀堅持學(xué)琴。他有一個奇妙的周氏理論:“學(xué)琴的孩子不會變壞,學(xué)琴的惡魔也會變好!”
1997年4月24日,周大觀進行了右腿截肢手術(shù)。身體稍稍恢復(fù),他提筆欣然創(chuàng)作了《我還有一只腳》這首小詩。
周大觀小小的心靈,包容著天下所有的美好,他要用自己僅存的一只腳,去走遍這個美麗的世界。
然而,他沒能實現(xiàn)走遍世界的想法,就匆匆地走完不到10年的生命旅程。他的堅強與勇敢,對活著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這個世界,點燃一把永不熄滅的生命之火。
周大觀小朋友去世之后,他的詩集《我還有一只腳》印行于世,短短數(shù)月,就售出120多萬冊。他的父母用賣詩集所得版稅收入1000萬新臺幣,設(shè)立了周大觀文藝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用于獎勵熱愛生命,勇于和病痛作斗爭的堅強人士。
是的,周大觀小朋友一只腳都渴望走遍世界,而我們健全的人,有什么資格輕生厭世呢?
活著,堅強而有意義地活著,比什么都重要。
選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