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萬物之靈自詡,素來看不起別的動物;其實,人除了腦袋和手比動物靈光外,在很多方面都遠遜于動物。論視力不如鷹,論嗅覺不如狗,論力氣不如大象,論勇猛不如老虎,論敏捷不如羚羊,論耐力不如駱駝,論飛行不如鳥,論游泳不如魚。這些與生俱來的本事固然沒法學,但動物還有不少優(yōu)良習性,則是可以學習借鑒的。
學學蜂鳥的“綠色生存”。蜂鳥停在一朵花前,像直升機似地懸在空中,用長喙小心地采食花蜜,然后又了無痕跡地悄然而去。覓食活動完成,卻絲毫不破壞花朵。蜂鳥以最小的自然損耗,取得了最大的經(jīng)濟效益,堪稱“綠色生存”,足以為人師表。
學學獅子的勞逸結合。草原上的獅子,該捕食時勇猛無比,該休息時就睡個夠,飲食極有節(jié)制,肚子餓時才進食,決不會為貯存食物而拼命捕食,如果肚子不餓,即便身邊到處都是獵物也無動于衷。所以獅子不會像人那樣積勞成疾,更不會過勞死,也與肥胖癥、糖尿病無緣。
學學熊貓的適度消費。熊貓從不固守一地,而是邊走邊吃,在運動中采食,有節(jié)制地利用植物資源,不等把一片竹林吃完就又遷向新的采食地。它們以實際行動教育人類:切勿“竭澤而漁”,牢記“休養(yǎng)生息”。
學學北極熊的忠于愛情。北極熊兇狠蠻橫,絕不放過任何獵物,但對配偶卻非常忠誠。更讓人驚嘆的是,如果熊“愛人”遭到不幸,另一半就一直守候在配偶尸體邊,不吃不喝,直至與配偶同去。癡情如此,真可謂: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熊生死相許。
學學小鳥的熱愛生活。即使最忙碌的鳥兒也會經(jīng)常停在樹枝上唱歌,即使最笨拙的鳥也從不吝惜自己的歌喉。只要醒著,它們就會為了生命的存在和活著的喜悅而歡唱。于是我們就有了生活的榜樣和一個最美的詞匯:鳥語花香。
學學螞蟻的分工協(xié)作。一窩螞蟻多達萬只,但多而不亂,各司其職,分工明確。既沒有誰挑肥揀瘦,也沒有互相扯皮、內(nèi)耗,大家各盡所長、團結合作、配合默契,令人神往。
學學鹿的犧牲精神。鹿群遇險,前有山澗攔擋,后有兇敵窮追,領頭鹿一聲令下,鹿群迅速完成了悲壯的組合:前面的鹿高高地向山澗躍去,緊跟著第二只鹿以小些的角度躍向同一方向,剛好踏在第一只鹿的背上,以第一只鹿為踏板,借力進行二次跳躍,躍上對面山崗,第一只則墜落深淵,依次類推,互相搭配。就這樣,以一部分鹿的忘我犧牲,避免了全軍覆沒,可贊可嘆,可歌可泣。
學學鮭魚的堅忍執(zhí)著。鮭魚生活在海里,卻要游到內(nèi)河源頭去繁殖,行程常達上千公里,一路上,它們不吃不喝,迎接一個個嚴峻挑戰(zhàn)。在瀑布或河流落差大的地方,它們必須一次次地奮力跳躍,往往傷痕累累,甚至撞死在石頭上。還有數(shù)不清的天敵磨刀霍霍在等候著它們的到來。但它們從不畏懼,更不后退,歷盡千辛萬苦,千難萬險,九死一生,終于到達目的地。鮭魚這一悲壯旅程,實在讓人敬佩,世人倘有如此精神,何事不可成?
此外,鴻雁的志向遠大,蜜蜂的勤勞勇敢,駱駝的埋頭苦干,公雞的嚴格守時,春蠶的有“絲”奉獻,狗的忠誠不二,牛的任勞任怨,猴的機靈好學,無不可為人師,無不值得效仿。況且,古訓有“滿招損,謙受益”之說,所以人類還是謙虛些為好,別動不動就以“老大”自居。
選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