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白: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思想活動中這種明顯增強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給“每期一辯”欄目不斷注入新的活力。順義區(qū)檔案局參賽選手李金玲換個角度、換個思路考慮問題的做法值得贊揚、倡導和效仿。
李金玲:造成檔案演講比賽陰盛陽衰的主要原因是男選手太少。這次演講比賽男選手僅三位,雖只一人進入決賽,卻已占參賽男選手三分之一。若從勝出比例看,男選手并不低。如此看來,女選手間的競爭要比男選手激烈,女選手的勝出也比男選手更困難。一句話,男選手的單個素質并不比女選手差。
王 義:同意你的看法,更覺得你從男女選手的勝出比例這一全新視角思考,很有新意。新在使人對演講比賽中的陰盛陽衰現(xiàn)象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在使人頓開茅塞,學會換個角度換個思路看問題。這對避免思想上的僵化和輿論上的人云亦云很有好處,符合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關于“繼續(xù)解放思想”的要求。如果真的把男選手和女選手一對一地拉出來賽賽,可能會有很不同的結果。
李女士:縱觀比賽,特別是平日表現(xiàn),我認為男性語言的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和即興發(fā)揮的能力不比女性差,這點從眾多男領導的講話中可見一斑。尤其是面對聽眾,男性的心理承受力也占上風。蔣曉輝作為惟一進入決賽的男性選手,給我的印象是,他一直很沉穩(wěn)。如果真的不分職位、不分級別、公平競爭,并賦予相當?shù)募钍侄?,且以類似“紅樓選秀”的海選形式參賽,那誰盛誰衰還不一定呢!
葉 麗:你說得有道理,我也覺得男性在演講上并非天生的就比女性差。就拿競聘演講來說,幾乎個個男性參加者都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所以,檔案演講比賽中男選手少,這和檔案部門男性相對少于女性有關,但更多、更重要的原因,還不能完全歸咎于性別上的比例。
王彩霞:為什么“紅樓選秀”活動,報名的人是那么踴躍和眾多,而爭著搶著參加檔案演講比賽的卻寥寥無幾?主要是兩者的激勵有天壤之別。參加“紅樓選秀”,若能脫穎而出,將會改變一生命運。即便只在預賽或復賽電視轉播中露個面,也會大大提高知名度,對人生前途有一定影響。稍有才華者,誰不愿意試試呢?而檔案演講比賽即便獲勝,也和晉級、晉升,乃至今后發(fā)展并沒必然關聯(lián)。所以不少有才華的男性不屑于參加這類投入與產(chǎn)出不對稱的競賽活動。
張 為:檔案演講比賽的宣傳或曰“炒作”的力度小也是個中原因。市里轟轟烈烈,到了區(qū)縣以下,宣傳聲勢則呈幾何級數(shù)銳減,越到下面,越到基層,聲勢越小,最終已無聲息。有些地方甚至抱著完成任務的想法,連選拔賽也懶得搞,而是內定人選參賽,致使本來有意參賽的檔案人,也只好偃旗息鼓。這種做法無疑會損傷人們(既包括女性,更包括男性)參賽的積極性。
王學華:比賽規(guī)則不盡合理也是制約比賽的重要因素。據(jù)說,此次演講比賽崇文區(qū)征集的講稿多達69篇,可見其宣傳力度,以及發(fā)動群眾參賽的廣度不小。但是,為了“平衡”,一個地方只能推薦一人進入市預賽的規(guī)則,卻相悖于廣泛發(fā)動群眾參賽的主觀意愿。以致有些地方的優(yōu)秀選手只能“自殘”在本地區(qū)中,有些地方則“矬子里面拔將軍”。這樣的演講即便是決賽,也很難有更多的看點。
楊女士:由此想到奧運會所以能給不同膚色、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群帶來心靈上共有的震撼,其原因:一是倡導更快、更高、更強的競爭精神,二是倡導藍、黃、黑、綠、紅構成的五環(huán)所體現(xiàn)的參與精神。殘奧會的舉辦便是明顯例證。正因為有更快、更高、更強的競爭,才有看點,才帶來更多人的參與;也正是因為更多人的參與,才加劇了更快、更高、更強的競爭,使看點更吸引人。老實說,檔案演講比賽在競爭和參與上都還乏力,如過眼云煙,難以震撼心靈。
安蘭田:若說檔案演講比賽在競爭和參與上乏力,這話不假。可此問題決非檔案演講比賽獨有。眼下各部門、各行業(yè)的演講比賽皆大同小異,更不用說同奧運會相比,當然也沒法同奧運會相比。不過我很同意檔案演講比賽的競爭應再激烈一些,群眾的參與再廣泛一點,如吸收離退休檔案人參加等。這樣才更有看點,才對檔案工作的發(fā)展和人才的脫穎而出更有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