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比較中韓兩國大學生學習生活及大學教育,讓更多青年學生了解兩國之間大學生發(fā)展的狀況,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大學教育和學生素質。
關鍵詞:中韓兩國;大學生;大學教育
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韓兩國建交以來,兩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隨著中韓貿易的日益擴大、2002韓日世界杯的舉行以及日前韓劇的盛行,有許多中國高中生、大學生到韓國學習,也有很多韓國大學生紛紛來到中國留學。筆者曾經在韓國南部港口城市釜山留學多年,現(xiàn)以一管之見將兩國的大學教育方式作一簡略比較。
目前韓國有350多所高等學校,在校學生300多萬人,普通高中畢業(yè)生進入大學的比例近90%以上。而且很多韓國大學生畢業(yè)后選擇到美國、日本留學,目前在美國的韓國留學生總數(shù)幾乎和中國留學生相近。我國的普通高等學校有1000多所,另外還要1000多所民辦高校。2006年我國各類高校在校生超過160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基本上進入大眾化階段。韓國的大學分為國立、公立和私立大學,國立大學由韓國政府撥款,公立大學則由地方籌款;而私立大學是仿照美國設立的,學費昂貴,但是設施和教學條件較好。
韓國的大學教育使用學分制,除了一些必修課之外,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些其他院系的課程,修滿一定學分方可畢業(yè)。另外韓國的一些著名大學為了提高國際知名度和教育研究水平,部分課程采用英文原版教科書,有些課程采用英語進行教學。這樣從另外一方面也促進了國際交流,吸引更多的留學生,促進國際交流合作。相比之下,我國目前只有少數(shù)著名大學的部分課程實施英語授課,一些大學實行的雙語教學大部分也僅僅以英文板書形式出現(xiàn)。所以進一步提高我們的雙語教學水平,尤其是與國際接軌的教學方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韓國大學的老師采用聘用的教授終身制,但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在韓國社會隨著非在編制員人數(shù)的激增,大學中也出現(xiàn)了許多簽約制非在編教授。韓國的教授職稱可分為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而講師較少,主要是做輔助教學和帶學生實驗工作。韓國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可選擇進入某個教授的研究室,在研究生的指導下協(xié)助一些課題的完成。另外,韓國大學生還必須服義務兵役,可在中途休學服兵役,然后回學校繼續(xù)完成學業(yè)。由于條件限制,中國大學很多教師都是自己培養(yǎng)的;中國的大學生沒有服兵役的義務,但是在大一剛入學時必須參加學校組織的軍事訓練。
相比中國大學的規(guī)模,韓國大學看起來比較小。這是由于韓國的大學一般不提供學生宿舍,宿舍床位非常少,一般需要申請,且只提供給那些品學兼優(yōu)的大一新生和外國留學生,剩余的學生要么回家住,或者在學校周圍租房子。宿舍食堂的飯菜是由專門聘請的營養(yǎng)師配的,飯菜營養(yǎng)搭配比較合理,但是有些習慣可能中國學生不太習慣,如生吃蔬菜。韓國大學生在外面租的房子一般是套房的一個小單間,有的提供床,帶空調,而大部分則是睡在地板上,冬天通過地熱取暖。而中國的大學規(guī)模龐大,宿舍樓成群,一個大學就相當于一個大的城鎮(zhèn)社區(qū)。
目前,韓國大學教育的普及與教育費用高昂,國立大學的學費大約在14000元左右,而像延世等私立大學的學費一般是國立大學的三到四倍。而且韓國青年大學生的就業(yè)形勢較為嚴峻,青年失業(yè)率達9. 6 %。由于韓國國內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很多企業(yè)搬到海外,而且韓國的經濟結構主要是出口貿易,所以懂外語的人才非常受歡迎。很多大學生也刻苦學習,到外面的各種語言學院或國外去進修英語、漢語、日語等。我國大學生的英語教育一直以來也是大難題,很多大學生花的時間很多,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韓國大學生就業(yè)要考TOIEC,出國要考TOEFL、GRE等,這點有點和我國國內的四、六級考試類似,但是相比之下韓國大學生更容易申請到歐美的簽證。
韓國目前的科研投入占GDP的3%(世界最高),中國內地是1%~2%,韓國在前幾年就開始專門發(fā)展科研,將大量的經費投放到大學教育,結果成績顯著,但也造成了人們的急功近利,比如像黃禹錫事件。所以,教育依靠經費,有了經費就可以大力發(fā)展科研。中國目前還需要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此外,我們對于學術和學術精神的尊重還要提高。
根據韓國婚姻法規(guī)定,男子年滿18歲,女子年滿16歲,經父母同意即可結婚。男子年滿20歲,女子年滿18歲,不需父母同意,只要有一位雙方承認的證人就可以登記結婚。因此,韓國并沒有法律規(guī)定不允許大學生在校期間結婚。韓國社會同中國一樣,都講求先立業(yè)后成家,尤其是韓國男權思想依然比較嚴重,認為男子是一家之主,結婚后女人可以不工作一心撲在家務上做全職主婦,但男人一定要能夠養(yǎng)活全家,因此男子在沒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和充足的收入之前是不敢承擔起養(yǎng)活一家人的擔子的。從韓國社會傳統(tǒng)的女性觀念來看,接受教育與婚姻是一生中重要的兩件事,有了較高的教育背景才能找份好的工作,在社會上立足,這也意味著會有好的經濟收入與社會地位,并有更多機會接觸層次較高的人,這樣今后才能找個好人家,因此女性不急于結婚,而更看重受教育的機會。
韓國的學生,除了少數(shù)出類拔萃的能被錄取到首爾(“漢城”)的名校攻讀學業(yè),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還是在本地的高校讀完大學。雖然韓國的私人轎車早已普及,但真正家境富裕、能開車上學的學生畢竟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坐公交車,往返于家庭和學校之間,有的甚至要花費幾個小時的路程,方能到校。上完一天的課程,大學生們通常并不急忙回家,而是盡情享受年輕人在一起的快樂,到學校附近的酒吧、餐館,唱歌喝酒,于是歌聲、笑聲伴隨著有節(jié)奏的巴掌聲,喧鬧一片。
韓國的大學生非常熱愛運動。校園的運動場、體育館,到處可見學生們活動的身影。學校的訓練設施也很齊全,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館,都是可以用來正式比賽的標準場地。在校園,運動健將們似乎也很受追捧,往往兩個系別的比賽,都會吸引許多女生趕來助威,此刻,那些“寶貝”們一改平時的溫文爾雅,她們尖利、齊整的喊聲,只會比球場上的激烈沖撞還引人注目。至于夜晚降臨,學校里堪稱豪華的健身房,那數(shù)百臺跑步機上同時閃動的靚麗身影,只會讓你感到,現(xiàn)在的大學已不再是孤燈伴讀的地方,而是一個“多元化”的絢麗多彩的大櫥窗。
三月初和九月初是韓國新生入學的季節(jié)。校園門口,學校的各種社團紛紛招貼廣告,發(fā)放宣傳品,吸引新生好奇而游走的目光。那幾天,高音喇叭、銅管樂隊、鑼鼓家什等等,加上韓國式的紅、藍、白,刺激你的視覺聽覺,大概也會影響你脈搏的正常跳動。直到新生開始上課,高年級的學生又會組織各種“聯(lián)誼會”,介紹專業(yè),傳授經驗。二月底和八月底是學生開畢業(yè)典禮的時候,很多父母都要來到校園目睹自己子女領取畢業(yè)證書,校園里到處是鮮花。
總之,中韓兩國的大學生及其大學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相信兩者之間可以取長補短,使我國的大學生素質和大學教育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