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課件制作缺乏通用性方面的考核
許多人制作課件,出發(fā)點不是為整體的教學服務,只是為了偶然上公開課的需要。課要好看,要充分顯示出“運用了最先進的教學手段”——這就是許多人運用計算機上公開課的心態(tài),為此花很多的時間來制作課件。這樣搞出來的課,大部分都是很好看的。這種課我們最常聽到的評語是:課件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課堂氣氛很好,信息量很大,效果比傳統(tǒng)教學方式好,等等。“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這能說是好處嗎?假如這些時間精力花得不值得呢?“課堂氣氛很好”,學生不是天天在多媒體課室上課,一年才上這么一次兩次,感覺新鮮,又加上是公開課,有那么多的老師來聽課,注意力能不集中嗎?課堂氣氛能不好嗎?“信息量大”,“效果好”,大多數(shù)的多媒體公開課課例,信息量是大的,這是事實;這個課是花了幾十甚至上百個小時的艱辛勞動弄出來的,效果當然會顯得好一點。這就等于效率和效益高了嗎?一個人能有多大的精力?整個一個學期都在為一節(jié)課翻腸倒胃,其他的課肯定打折扣。這對學生、對學校都不是好事。
二、 課件制作簡單地以計算機代替一切
計算機是功能十分強大的工具,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似乎都可以由它來代替。于是有人覺得有了計算機黑板粉筆也可以不要了,投影儀也可以不要了,幻燈機錄音機錄像機也都可以不要了。在不少人的眼里計算機就等于是多媒體的同義詞,多媒體課就是用計算機上的課,多媒體課成了獨媒體課。計算機確實擁有傳統(tǒng)教學工具的一切功能。錄像機放錄像很方便,把帶子往機子里一塞就好了,干嗎非要把錄像資料轉(zhuǎn)到計算機中去呢?計算機轉(zhuǎn)存影視文件要花很多時間,考慮到效率和效益,這時間花的不值得。也有不少人喜歡把圖片轉(zhuǎn)存到計算機中去。多媒體室有實物投影儀的話,這樣的轉(zhuǎn)存也是在浪費時間。
三、 多媒體不等于獨媒體,能把計算機跟其他傳統(tǒng)媒體結(jié)合得好的課,才是真正好的多媒體課
如果只是把教材、教案、圖片簡單地搬到電腦上,和放幻燈片有什么區(qū)別。課件的優(yōu)勢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機互動功能和網(wǎng)絡功能。目前許多已制作出來的課件,都不能體現(xiàn)這三大功能,都只不過是把圖片、影視或文本簡單地轉(zhuǎn)換為計算機演示罷了。與其花那么多時間、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們制作成計算機課件,還不如直接使用投影錄像來得方便省事。計算機課件必須至少體現(xiàn)上述三大功能的其中之一,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還是不要用計算機的好。計算機要么不用,要用就得用在點子上。
四、 不顧實際,忽視條件的是否可行
目前的中國教育,總體上還是相對落后的。除了少數(shù)條件較好的地區(qū)、學校享有“全方位”的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厚待遇外,大多數(shù)普通的學校,其落后的設施讓多媒體根本無用武之地。而由于客觀條件和個人素質(zhì)等因素的制約,學科教師很少有人能熟練制作多媒體課件,而幫助其制作的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又大多對教學內(nèi)容不熟悉?!笆斓牟粫?,會的不熟”,就很難達到內(nèi)容與效果的最佳結(jié)合。教師在講課中處理不好與多媒體的關(guān)系,要么先畫面后講解,要么只顧講忘了換,造成講解內(nèi)容與多媒體畫面的不同步。人機“兩張皮”,很大程度上使上課變成“看電影”,教師成為“解說員”。
還有,如火如荼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直接影響著“評級”“評優(yōu)”等各項考核,那種“非多媒體(課件)者一票否決”的不平等原則也導致了諸多矛盾和隱患。眾多教師心有不樂卻也無可奈何。
多媒體終究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要正確處理教師與多媒體的關(guān)系,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多媒體教學需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認真分析教學內(nèi)容,靈活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而不能一味代之以多媒體,搞教學手段的“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