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人行為的原動力,有了學習興趣,才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情趣,學習才是主動的,積極的。反之,沒有興趣,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就目前來看,許多學生對政治學科不感興趣,課堂效率不高。如何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
一、 目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興趣
研究表明,生動的適合學生心理發(fā)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成功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政治課的一些理論學起來枯燥,學生沒有興趣,我就通過課上講一些事例來激發(fā)學生。比如企業(yè)家要想經營好,必須透徹理解國家的政治經濟政策;一個農民要想經營好,也必須透徹地理解國家的政治經濟政策;我還給學生介紹華西村黨支部書記吳仁寶的事跡等,使學生感到學好政治大有用武之地,使學生對政治產生一定的興趣。
二、 鼓勵教育,強化學生興趣
學生學習進步時,教師及時給予表揚能極大地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肯定,適時予以鼓勵,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告訴他:你的思路很好,你的回答很好,如果能再進一步就更好了。這樣學生得到了教師的肯定,也就有了充足的信心,甚至會因為教師一句鼓勵的話加倍學習,成績很快提高。
三、 感染教育,激發(fā)學生興趣
學高為師,用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同樣可以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我國近代思想家黃宗羲說過;“聞之未聞,業(yè)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焉?!闭谓處煴仨毶朴诮邮芎拖掠^念、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必須勤奮好學,孜孜不倦,使自己的“一桶水”長滿長新,做到知識淵博,業(yè)務精良。這樣,講起課來深入淺出,旁征博引,得心應手,使學生產生敬重感,自覺自愿接受教師教育和指導。
四、 設疑教育,養(yǎng)成學生興趣
學生遇到問題,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做出答案,概括材料中的觀點,他的思維就會很活躍,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必然很高。文綜考綱明確指出:學生要有探究意識。教師在課堂上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這種能力,如:“講市場交易原則”時問“你認為市場交易原則是國家制定的嗎?”講國家職能時問:“布什和克里在總統(tǒng)競選中為什么都要講如何減稅,如何促進經濟增長?”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考感興趣的問題時思想異常活躍,課堂變成了學生“思維訓練場”,教材中關于國家性質和國家職能的關系也掌握到位了。
五、 情感教育,激活學生興趣
“感人者,莫過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礎,教師要用愛心來感染學生。從教育學角度出發(fā),情感在學習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是政治老師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證。政治教師只有用心去關愛學生,才能激發(fā)學生向上的力量,才能受到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學生也才能在情感上與教師產生共鳴,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當然,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絕對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和總結。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擺在我們面前的教學之路任重而道遠?!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