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明,原京城某高校條件裝備處負責政府采購工作的一名采購員。今年4月,三十而立的劉凱明領到了法院判決,他將苦度七年鐵窗生涯。
開始出軌:參標商成了酒逢知己
劉凱明所任職的大學就是他就讀的學校。畢業(yè)后能夠輕松留校,應當說無論從學習、個人能力方面,劉凱明都是老師、同學眼中的好學生,有了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后,劉凱明很快又有了美滿的婚姻生活。然而,或許是掙得太少沒辦法滿足妻子、家庭的需要,這段婚姻并沒有維持太長時間。
沒有孩子,沒有積蓄,一無所有的劉凱明又要從零開始。當無羈無絆的單身生活再次來臨時,劉凱明就真的唱著那首最流行的《單身情歌》開始了他的燈紅酒綠。洗浴中心、高檔酒店是劉凱明經(jīng)常光顧的場所,和一幫朋友消磨無聊的時光,劉凱明常常是被請的一方。
作為一名大學里的普通行政人員,劉凱明的收入確實很少,當口袋里的銀子花光后,寂寞的感覺擋不住地襲來,手頭拮據(jù)的劉凱明開始坐立不安。這時,劉凱明的手機響起急促的聲音,原來是經(jīng)常同劉凱明打交道的一個經(jīng)銷商代表張明智約他吃飯,劉凱明本能上想拒絕。他所在的高校儀器設備都是通過政府采購的方式,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工作是招投標,劉凱明作為評標組一員,即使為了避嫌也應當遠離這些參標商,但此時正寂寞的劉凱明鬼使神差的竟答應了張明智,他想就吃個飯聊聊天,權(quán)當打發(fā)時光了唄。
一陣觥籌交錯后,一向會做事的張明智遞給劉凱明一根煙,開始了推心置腹的“交心”,彼此訴說著生活的苦與不平,兩人都有相遇知音的感覺,張明智“傾訴”著工作中的難處,特別是這次招投標是真沒底,劉凱明漸漸放松了警惕,接著,張明智便直入主題,希望劉凱明能給予幫助,并暗示不會白幫忙。或許是酒精的作用,或許是酒逢知己的原因,此時的劉凱明已完全將紀律、法律拋到了九霄云外,一口答應了張明智的要求。
灰色地帶:非法透標加操控評標
劉凱明到底能有哪些職權(quán),甚至能在政府采購中左右事態(tài)呢?原來,政府采購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協(xié)議采購、一種是項目采購,協(xié)議采購是指市財政局公布采購目錄,規(guī)定了一些儀器設備必須從這些單位購買,這些單位都是政府采購中心自己招標確定的,價格是固定的,采購單位沒有權(quán)力談價格,但是可以從這些單位中挑選;另一種是項目采購,就是采購單位自己制定項目采購計劃,報政府采購辦公室及市財政局,政府采購辦公室立項后提供招標代理機構(gòu),采購單位挑選一家后由該代理機構(gòu)組織招標工作,社會上的各個公司都可以投標。招標代理機構(gòu)負責組織專家評審委員進行評標,劉凱明就是專家評審委員中的一員。在第一種情況下,劉凱明有權(quán)力初步確定單位,在第二種情況下,看上去通過招投標確定的單位應當是公平公正地,但實際上參標的單位都是學校希望選定的,組成的專家評審委員會也就形同虛設,他們主要會聽取學校方面的意見,而劉凱明恰恰就是學校方面的代表。特別是作為評審委員會的一員,劉凱明對標底等嚴格保密的數(shù)據(jù)都是了如指掌。
張明智就是看上了這一點,才對劉凱明拋出了賄賂的糖彈。劉凱明一方面非法透標給張明智,一方面操控評標過程,張明智如愿成為某高校最大的銷售商之一,在劉凱明工作期間,張明智所在的公司共計向某高校銷售了365萬余元的產(chǎn)品。政府采購這個本應對付腐敗毒瘤的機制,卻被劉凱明玩弄于股掌之上!
按照張明智公司的“老規(guī)矩”,每筆業(yè)務結(jié)束,張明智都會往劉凱明的中國銀行的賬戶中匯入“贊助款”,2002年至2004年,劉凱明共計收受張明智所在的香港總公司給予的賄賂款4600美金。
拿著這些錢,劉凱明又能夠和那些朋友進出高檔消費場所,盡情“享受”生活,當手頭再拮據(jù)時,劉凱明已不再被動地等著送錢。在同另外一家大經(jīng)銷商的銷售員吃飯時,劉凱明主動提出要買辦公用品,并且一開口就是5000美金,對方立馬心領神會一口答應,畢竟在這個世界上,能用金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難事,況且經(jīng)銷商眼中的劉凱明就是個財神爺,能傍上這樣的財神還愁發(fā)不了財嗎?
很快,該經(jīng)銷商在招標活動中順利中標,并贏得了471萬元的生意,而劉凱明的銀行賬戶中立即被注入由香港匯出的5000美金……
蹊蹺匯款:揭開案件的關鍵線索
當劉凱明在犯罪的深淵中愈陷愈深時,一封舉報信來到了學校紀委領導的辦公桌上,信封中一張匯款單悄然滑落出來,是從香港某公司匯入劉凱明中國銀行賬戶中的1000美元,名目為培訓費,而這個公司就是張明智所在香港的總公司。
在一個周五的早上,吃過早飯的劉凱明像往常一樣,泡一杯香茶,悠閑地捧著報紙坐在辦公桌邊想著這個周末要怎樣度過。上午十點,學校紀委通知他到辦公室談話,紀委的辦公室主任老王問他:“你在辦理學校的業(yè)務中有沒有什么違法的事情?”
“沒有。”劉凱明一口否認。
看他的語氣如此決絕,紀委同志沒有揭穿他的謊言,這里畢竟是他的母校,學校希望給他一個機會,紀委王主任說:“你先回去想想,下周我們再談?!?/p>
劉凱明回去了,表面上的平靜并沒能掩飾他內(nèi)心的慌亂,這個周末劉凱明已經(jīng)無心玩耍,回家后他立即找出中國銀行的存折將存款全部取出并作了銷戶處理,天真的劉凱明以為這樣就可以隱瞞他的全部犯罪事實。
周一早上,劉凱明一上班就找到紀委,并上交了1000美元,他向紀委交代,這是張明智所在的公司給學校的培訓費,以現(xiàn)金方式交給了自己,他還沒來得及交給學校。事實上,這筆1000美元是劉凱明收受的第一筆賄賂款,當時劉凱明還有些遲疑,張明智所在的公司就以培訓費的名義匯入了劉凱明的賬戶?,F(xiàn)在,也只有這筆款子劉凱明還能找個說法,他希望這筆錢的交出可以將更大的犯罪事實掩蓋。
面對這樣一個根本無意悔改的職工,學校心痛地將他送入了海淀區(qū)人民檢察院。
檢察院反貪局對涉及政府采購領域的案件十分重視,馬上組織偵查員前往中國銀行調(diào)取劉凱明的銀行賬戶。當劉凱明的銀行對賬單展現(xiàn)在偵查員面前時,大家驚訝于這個賬戶竟然就是劉凱明收受賄賂款的專門賬戶,幾乎所有的匯入款均來自于香港,全部為美元。
反貪局接著傳喚了張明智接觸的幾個經(jīng)銷商代表,如果說劉凱明是一只蛀蟲,那這些經(jīng)銷商便是在劉凱明身上的寄生蟲,他們不愿意劉凱明出事,沒有人愿意交代給劉凱明賄賂款的事情,張明智始終堅持1000美元是給劉凱明學校的培訓費,但針對偵查人員提出的培訓費不應當匯入個人賬戶的問題則無法回答。接著,偵查人員拿出了香港方面匯入劉凱明賬戶的其他幾筆美元的電匯傳票,名目為贊助費。面對這樣的事實,張明智低下了頭。隨后,偵查員逐個突破了給劉凱明送錢的經(jīng)銷商。
在鐵證面前,被傳喚的劉凱明企圖狡辯的心徹底死了。
證據(jù)清楚地表明,張明智等人給予劉凱明的每一筆賄賂款都是和他們交易的業(yè)務密切相關的,都是按照比例匯入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回扣款。
時至今日,劉凱明是萬萬不會想到張明智等人給自己的這些美金竟然會在對方的賬目上一一列舉的如此詳細,并最終成為對他定罪的鐵證。那些主動和他套近乎、交朋友的人沒有一個會從自己的腰包里掏錢,更不會在意產(chǎn)生什么犯罪證據(jù)。
難咽難吐:9000美金竟是苦果
筆者第一次見到劉凱明,眼中流露著絕望。
劉凱明剃了光頭,說這樣省得洗頭了。他不太愛說話,很少像一些犯罪嫌疑人問這問那,類似大概要判幾年的話,他只是要煙,一次提訊一個小時左右他就可以把一盒煙抽完,每支煙都吸得只剩下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煙蒂。
劉凱明受賄案件結(jié)束得很快,他受賄9000余美金的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順利移送起訴。
送刑事拘留證的那天,我見到了劉凱明再婚后的妻子。劉凱明被抓的當晚,她已經(jīng)在外出差一個月,獲訊后匆忙趕了回來。她剛剛25歲,戶口在外地,劉凱明就是她在北京唯一的依靠,他們領了結(jié)婚證四個多月,還沒辦喜事。也許是年齡和閱歷的原因,她顯得不知所措,小心翼翼地問:“里面什么樣子,能吃飽嗎,會不會挨打?”
我安慰她說:“不會的,我們給他買了被子,給他存了100元,夠花了。”簽了拘留通知書,她似乎還有話要說,但始終沒有說出口。我告訴她盡可能把劉凱明收受的賄賂款退回來,對他的量刑有幫助。
一周后,劉凱明的妻子給我打電話說錢湊齊了。我們約定了時間,我?guī)ャy行存贓款。
在銀行門外等待的時候,她問我:“最近您看到他了么?”
“嗯,挺好的?!蔽覇?,“家里怎么樣?”
她眼圈開始紅起來,抽噎著說:“劉凱明的父親身體不好,我照顧著呢,我沒錢,這些贓款就是父親給的。我身體最近不好,我懷孕了……”她的臉上滿是委屈。
是啊,如果劉凱明的罪定下來了,孩子恐怕一出生就見不到爸爸。我想這個消息就是她上一次想和我說的,可是對于劉凱明涉嫌受賄的金額是無論如何也沒辦法取保候?qū)彽模ㄒ坏某雎肪褪欠e極配合。
我小心翼翼地問她:“幾個月了?劉凱明知道這件事情嗎?”
“兩個多月了,他不知道這件事情?!?/p>
我不知道再說什么,辦完存款,對她說,“回去吧,好好照顧自己,有事情給我打電話?!?/p>
她猶豫了一下說:“請您不要把這個消息告訴劉凱明,我怕他擔心我,我希望他能好好交代自己的事情?!?/p>
我一時無語,看著她羸弱的背影,我不禁想起了“自食其果”這個詞。再次見到劉凱明,我告訴他他妻子已經(jīng)將贓款退還,劉凱明只是說她沒有那么多錢,就再沒有多問。我想,也許正是這種內(nèi)向的性格使劉凱明很少和家人交流,導致他在犯罪的道路上也愈陷愈深。
劉凱明受賄案發(fā)生于政府采購領域,這與我國建立政府采購制度的初衷背道而馳。
案件發(fā)生后,檢察院對其所在單位發(fā)出了檢察建議,指出了采購環(huán)節(jié)存在的漏洞、管理方面缺乏的監(jiān)督。所幸的是劉凱明案件的發(fā)生,能夠讓更多相關單位去關注類似政府采購這些領域,加強管理監(jiān)督,避免發(fā)生更加嚴重的犯罪波及每個小家庭,應當說也是一件幸事。
對于那些給予劉凱明回扣款的經(jīng)銷商的行為是否構(gòu)成犯罪?構(gòu)成哪個罪名?在實踐當中的認定較難,亟待法律的完善。作為辦案人員,對這些經(jīng)銷商也進行了嚴厲批評,對他們進行了法律教育,要求其在合法范圍內(nèi)經(jīng)商,建立良性競爭機制,堅決杜絕回扣等類似問題的發(fā)生。
真的希望劉凱明這樣的案件不要再次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