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淑1944年3月24日生于平壤,幼年隨父母離開平壤,來到三八線南部。19歲時,韓明淑考入韓國著名的梨花女子大學,專攻法國文學專業(yè),1967年2月畢業(yè)。此后,韓明淑還獲得韓神大學神學碩士學位和梨花女子大學女性研究博士學位。
上世紀70年代初,韓國正處于樸正熙總統(tǒng)的鐵腕統(tǒng)治之下,社會上反軍人政府獨裁的運動風起云涌。其間,韓明淑結識了與她志同道合的男友——她后來的丈夫,兩人一起投入到這場運動中,從此開始了不平凡的人生。用韓明淑自己的話說,“我青年時代的經(jīng)歷,見證了韓國社會變遷的軌跡?!辈痪?,她的丈夫被軍政府關入監(jiān)牢。韓明淑一面照顧獄中的丈夫,一面繼續(xù)開展斗爭,并迅速成為運動的先鋒。1979年,韓明淑也被捕入獄。于是,已經(jīng)出獄的丈夫又開始照顧獄中的妻子。1980年12月16日,天氣非常寒冷。韓明淑的丈夫惦念妻子,給她寫了一封信,囑咐她注意身體。細膩的丈夫還在信封上畫了一只破殼而出的小雞。這封信令韓明淑感動萬分,成了她渡過難關的精神支柱。至今,她仍珍藏著這封意義非凡的信。
歷經(jīng)兩年磨難,37歲的韓明淑出獄了。2001年,金大中政府首次設立“女性部”,韓明淑被任命為韓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部長官,轟動了全國上下。
2003年,韓明淑被盧武鉉任命為環(huán)境部長官。第二年,韓明淑作為開放國民黨黨員,在國會選舉中戰(zhàn)勝了一位曾連續(xù)5屆擔任議員的大國家黨男議員。這位資深男議員敗得心服口服,事后他感嘆地說:“要想找出韓明淑的弱點是一件很困難的事?!?/p>
自前總理李海瓚辭職后,盧武鉉就開始慎重考慮新總理的人選。他希望這位新總理能夠保持現(xiàn)政府方針、政策的連續(xù)性,善于與在野黨對話,被朝野均能認可,并且還要具有執(zhí)政經(jīng)驗,能挑起全權負責國內(nèi)事務的大梁。韓國輿論認為,韓明淑就是盧武鉉最得力的合作伙伴。她不但具有執(zhí)政經(jīng)驗,而且“處事合理,堅持原則,外圓內(nèi)方,善于均衡。同時,是韓國女性的杰出代表”。
2006年4月19日,韓國國會表決批準對國會議員韓明淑擔任國務總理的提名,從而使她成為韓國1948年建國以來的第一位女總理。
以溫柔改變世界
在男尊女卑思想仍有相當市場的韓國,國家總理由女人擔任是個了不起的變革。不過,許多韓明淑的支持者早在2年前就曾預測,她將出任總理。
韓明淑被公認具有“柔軟而超凡的能力”。她個人網(wǎng)站“快樂的韓”的口號就是“以溫柔的力量改變世界”。韓明淑給人的印象,就像一名平常的鄰家大嫂,不會激起任何人的競爭心理。曾經(jīng)接觸過她的人都說,她有一種坦率的風格,這種風格并不是銳利的,而是親切的。在她的身上,你很難找到傲慢,她永遠是微笑著回答所有的提問。一名韓國記者評價說:“這不是所有韓國政治家都能做到的事情。”
作為一名女性,在政治圈,韓明淑被評價為“和解型”人物,把女性獨有的包容寬厚帶到了她所搏殺的政壇。在堅持原則的同時,她也有著卓越的溝通和調(diào)解能力,甚至連政見相反的人士也不吝好評。“合理,有均衡感,人際關系圓滿,同時堅持原則,外圓內(nèi)方”,這是韓國政壇對韓明淑議員的評價。更轟動的是,被擊敗的議員事后無法對韓明淑說一個“不”字,只是表示,“要找出韓明淑的弱點是一件很難的事?!?/p>
從20世紀70年代一直到90年代,韓明淑一直都在做兩件事;韓國的女性運動和民主化運動。這期間,她曾擔任梨花女大女性學講師、韓國女性團體聯(lián)合家庭法修訂特別委員會委員長、韓國女性民友會會長,2001年,韓明淑更是突破重圍,擔任了韓國剛剛成立的女性事務部首任長官。
因此,韓明淑又被稱為韓國當代女性運動的領頭人物、韓國民主化進程中的著名人物。她曾鼓勵女性繼續(xù)推動“反對性買賣、反對戶主制”的運動,并表示,過去韓國的政治氛圍不好,屬于典型的金錢政治和人脈政治。而女性通常無錢無人脈,從政有很多不利因素。
從2004年第17屆國會開始,韓國政府逐漸弱化金錢政治,沒錢沒背景的女性也可以參與政治,因此領導人和國會議員的選舉變得更干凈,女性從政率也大幅提升了,這說明她們追求的目標正在一步步實現(xiàn)。
分析家認為,韓明淑出任了韓國第一位女總理,預示著韓國由男性主宰的政壇將發(fā)生更多、更徹底的變化,而占韓國人口一半的婦女也終于可以真正地參與政治。巧合的是,19日又是韓國民主化運動“4·19革命”46周年紀念日。在韓明淑的提名獲得通過后,這一天勢必將成為韓國婦女史上的“革命日”。韓國前女法務部長官康錦實特意發(fā)表聲明說:“韓國出現(xiàn)第一位女總理,表明韓國向成為先進國家邁出了一步。新總理對全國女性都是一種激勵?!?/p>
韓明淑是韓國政壇的轟動人物。和常見的“充滿陽剛之氣”的女干部不同,她身材嬌小,一頭短發(fā)纖塵不染,淡雅的妝容,總是一身簡潔得體的套裝,說起話來細語柔聲,與韓劇中常見的有教養(yǎng)的中老年家庭婦女并無二致。但是知情人知道,這股如水的溫柔下是令政敵們說不出一個“不”字的強勢女性。
女總理誕生的意義
當時,韓國國會對韓明淑提名的表決十分順利,出乎人們意料。在參加投票的264名國會議員中,182人投了贊成票,超過三分之二多數(shù)。當盧武鉉剛剛提名韓明淑為總理時,最大的在野黨大國家黨還頗有微詞。大國家黨代表、前總統(tǒng)樸正熙的女兒樸槿惠一度要求韓明淑先退出執(zhí)政的開放國民黨,然后才能擔任總理。但大國家黨在國會投票前夕改變主意,只要求本黨國會議員自由投票。加上執(zhí)政黨和其他在野黨的支持,韓明淑成功登上了總理寶座。
韓國是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的國家,歷史上“男尊女卑”意識較濃。上個世紀70年代末,韓明淑因教育婦女自尊自強而曾身陷囹圄。她為提高韓國婦女的社會地位,為維護婦女的權益奔走、呼喊。1987年,韓明淑曾組建全國性的韓國女性團體聯(lián)盟,通過有組織的行動爭取婦女權益,推動韓國國會通過了《家族法》《男女平等催用法》和《性暴力處罰法》等法律,為改變韓國根深蒂固的婦女地位低下問題殫精竭慮,為自己在婦女界贏得了極高的聲望。韓明淑就任總理,實際上是韓國婦女社會地位提高的象征。
翻開韓國建國以來的憲政史,先后有42位國務總理任職,沒有一位女性。在很長時間內(nèi),韓國政府內(nèi)高職位的女性鳳毛麟角,更不用說女性當總理了。2002年7月,韓明淑的學長、前梨花女子大學校長張裳被提名為總理,結果遭到國會否決。有人分析張裳競爭總理職位失利的原因,是被認為成年女性不應走上政治前臺,而應回到家庭。從張裳的失利到韓明淑的成功,顯示了韓國社會對女性參政有了新的認識。
隨著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韓國婦女正在逐漸改變“圍著灶臺轉”的傳統(tǒng)習慣,能夠“上得廳堂,下得廚房”。韓國婦女參加工作的比例由過去的3成提高到7成以上,越來越多的婦女走向社會,改變著社會對婦女的偏見?,F(xiàn)在,韓國政界已在談論什么時候出現(xiàn)一位女總統(tǒng)。
挑戰(zhàn)總統(tǒng)位
2007年3月7日,韓明淑正式卸任總理職務,韓國的輿論認為她是為了參加今年年底12月份的總統(tǒng)選舉。但是韓明淑為人處事極為低調(diào),當記者問到她是否卸任是為了參加年底的總統(tǒng)競選時,她只是說:“我需要時間考慮,我現(xiàn)在重返我所熟悉的政治活動?!?/p>
責任編輯 林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