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有清涼感?
夏日炎炎,吃一根雪糕或含一塊薄荷糖,都能給人清涼的感覺??茖W家最近在分子水平上找到了這種清涼感的根源——種特殊的受體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名叫TRPM8,科學家已經(jīng)證實它在實驗鼠體內起著能感知溫度降低的作用,還能感知薄荷中的清涼物質一薄荷醇的存在??茖W家認為,人體內的這種蛋白質有類似作用。而缺乏TRPM8蛋白質的實驗鼠失去了對涼爽溫度和薄荷醇的大部分感知力。
環(huán)境刺激法可緩解智障癥狀
荷蘭科學家最近發(fā)現(xiàn),將有類似智障癥狀的實驗鼠放置在信號刺激較強的環(huán)境里,可使其神經(jīng)細胞功能增強。如果這一方法對人也有效果,將可用于治療某些智力障礙疾病。在人類智力障礙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稱為“脆弱x染色體癥候群”,患者的x染色體上有一個基因存在缺陷,導致學習和記憶能力低下、面對陌生人時感到焦慮等。
史前一種巨大植物可能是菌類
美國一個研究小組稱,一種在約3.5億年前滅絕的巨大植物可能是一種像蘑菇的菌類。科學家早在1859年就分別在加拿大和中東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這種植物的化石。這種植物被認為廣泛分布在距今約4億年前的地球上,有著高達6米以上的像樹干一樣的“身軀”。研究小組借助先進的分析技術,將這種植物化石的碳同位素和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綠色植物化石的碳同位素進行了比較,發(fā)現(xiàn)前者更符合菌類的特征。
用木屑制取生物燃料
美國科研人員開發(fā)出用木屑制取生物燃料的技術??蒲腥藛T把干燥后的木屑進行無氧高溫分解,而后經(jīng)過特殊工藝處理,最終生成新型生物燃料。將這種生物燃料與柴油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可成為傳統(tǒng)發(fā)動機的燃料。雖然過去科學家也能從木材中提取燃料,新方法則比較簡易,且效率高、成本低。
肉毒桿菌基因組測序成功
英國科學家成功地對肉毒桿菌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肉毒桿菌可產生致命毒素,因此破譯它的基因組將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利用這種特殊細菌。通常情況下,肉毒桿菌都處于休眠孢子狀態(tài),或者在土壤里的動物腐尸中“謀生”。它會伺機而動,通過受污染的食物或外部傷口,進入活體動物體內,引發(fā)宿主中毒甚至致命。肉毒桿菌本分泌的致命毒素可以破壞神經(jīng)功能,因此在醫(yī)學領域用于治療眼瞼及面肌痙攣,美容領域還用它來除皺。
操控基因讓實驗鼠變“聰明”
美國研究人員“關閉”實驗鼠體內一種與阿爾茨海默氏癥有關的基因后,實驗鼠會變得更“聰明”。這一發(fā)現(xiàn)被認為有助于人類研發(fā)新型藥物或治療方法,治療記憶力疾病。研究人員借助基因工程技術培育出一種其體內Cdk5基因可被操控的實驗鼠。通過對比,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Cdk5基因被“關閉”的實驗鼠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高于普通同類,也就是智力高于普通同類。
從地下“聽”地面聲音
在3000多米深的地下“聽”地面聲音,這可能嗎?可能。俄羅斯研究人員利用位于地下深處的高靈敏度探測儀,對地面一家采礦冶金企業(yè)的工作規(guī)律進行了準確“監(jiān)聽”。在俄西北部的科拉半島上有一口深層科研鉆井,為了研究地殼深處高頻聲波的特點,俄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專家在這座鉆井內距地面3050米處安裝了一個靈敏度很高的磁致伸縮檢波器。經(jīng)過數(shù)年的不間斷探測和記錄,研究人員意外地發(fā)現(xiàn),他們記錄下的一部分聲波變化能準確反映出當?shù)匾患也傻V冶金企業(yè)的工作規(guī)律。
4種基因與乳腺癌有關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yī)學院研究人員最近發(fā)現(xiàn),婦女體內的4種基因發(fā)生變異可導致乳腺癌患病風險增加。研究顯示,這些基因參與著控制細胞生長及信號傳導的過程。由于對這4種基因仍不熟悉,科學家們尚需進一步研究。遺傳學和癌癥學專家普遍認為,與乳腺癌有關的基因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與激素分泌有關的基因;另一類是決定細胞自我修復能力的基因。而瑞典科學家新發(fā)現(xiàn)的4種基因不屬于上述兩類。
血液炎癥可預測阿爾茨海默氏癥
美國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長期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血液有炎癥跡象的人,晚年罹患阿爾茨海默氏癥(早老性癡呆癥)的危險性將大大增加。研究人員共選取了691名平均年齡為79歲的健康人,通過血液檢測確定其血液是否有炎癥跡象。隨后,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了歷時7年的跟蹤觀察。這期間,共有44人患上阿爾茨海默氏癥。研究人員檢測了被調查者血液中的細胞因子水平,結果發(fā)現(xiàn),血液中細胞因子水平最高的一組比最低一組患阿爾茨海默氏癥的危險要高兩倍多。
巨行星中的“流浪人口”
太陽系行星繞著太陽有規(guī)律地運轉,這在行星界也許只是特例。根據(jù)美國科學家提出的一項新理論,銀河系里可能充滿了在星際間流浪的巨行星,其數(shù)量超過繞恒星運轉的巨行星。這些流浪巨行星是被幼年恒星系統(tǒng)拋射出來的,它們的存在有可能解釋一個長久以來的謎:迄今發(fā)現(xiàn)的太陽系外巨行星繞其恒星運轉的軌道大都是很扁的橢圓,不像太陽系巨行星如木星那樣有著近乎完美圓形的公轉軌道。
大量培養(yǎng)人體胚胎干細胞新法
日本研究人員最近開發(fā)出一種大量培養(yǎng)人體胚胎干細胞的方法,這一成果有望應用于未來的干細胞研究。與培養(yǎng)實驗鼠胚胎干細胞相比,培養(yǎng)人體胚胎干細胞技術難度較大。日本研究人員對40多種物質進行了篩選,找到了一種能夠促使人體胚胎干細胞“自殺”的酶“ROCK”。在接下來的實驗中,研究人員抑制“ROCK”發(fā)揮作用,這使人體胚胎干細胞成活率大幅提高。
紅矮星附近可能有地外生命
美國天文學家最近提出,圍繞紅矮星運轉的行星,可能很適合孕育生命。由于宇宙中大多數(shù)恒星是紅矮星,地外生命存在的機會可能比人們原先認為的大得多。紅矮星是一類質量小、表面溫度低、顏色發(fā)紅的恒星,質量通常不足太陽的三分之一。紅矮星上的核聚變很緩慢,這使它們的壽命非常長,可以保持幾十億年甚至更長久的穩(wěn)定狀態(tài),這對周圍行星上的生命發(fā)展是有利的。與之相比,太陽大約只能支持地球生命15億年,此后將膨脹變成紅巨星,把地球烤焦并吞噬。
美制成類似壁虎腳底的黏合材料
壁虎能在光滑的墻面行走自如,因此制造出像壁虎腳底一樣具有神奇黏合力的材料一直是某些專家的夙愿。不久前,美國研究人員利用碳納米管研制出一種黏合材料,據(jù)稱比壁虎腳底還要“黏”。壁虎的腳底有數(shù)十萬根極其微小的細毛,“飛檐走壁”時壁虎就是靠這些細毛與物體表面分子產生的黏合作用,在停下時可強勁黏合,抬腿欲走時可輕松分開。
日本開發(fā)出高效便捷的酶催化劑
日本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溶于油但不溶于水的酶。利用這種人造酶可實現(xiàn)蛋白質等高分子化合物的高效分離。研究人員在水溶性酶“P 450”的基礎上開發(fā)出了這種新型酶。在上層是油、下層是水的溶劑中,新研制的酶和原料物質在油層反應,完成催化作用的酶停留在油中,而不溶于油的生成物會沉入水中并被溶解,省去了人工分離生成物和酶的工序。
文稿 彭 文
責任編輯 龐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