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全先生的著作《黑格爾的辯證邏輯》(以下簡稱《黑》)最初于1989年出版。這次再版,我?guī)椭隽艘恍┘夹g(shù)性的編輯和修訂工作。如今讀著手里的新書,不僅又想起遠在美國的周先生,想起與這本書相關(guān)的一些事情。
1990年代末我給周先生編文集的時候,想從《黑》選一部分內(nèi)容。為此周先生從美國寄來一本《黑》,里面有一些修改,主要在“古希臘的辯證法”這一節(jié)。不過,在周先生為文集寫的序中還談到了《黑》的一些背景:
《論概念發(fā)展的兩個主要階段》《亞里士多德論矛盾律和排中律》和《黑格爾的辯證邏輯》這三項著作,就其發(fā)表的日期說,雖先后相隔三十多年,但它們都是1954—1957年這段時間的研究成果,而且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蘇聯(lián)和我國,從二三十年代起,就流行著許多對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的錯誤看法,其根源都來自黑格爾的《邏輯》。黑格爾在《邏輯》中本來就說了不少糊涂話。后來某些人又變本加厲地宣傳這些糊涂思想。十月革命后,蘇聯(lián)絕大多數(shù)哲學家竟把形式邏輯看作反對事物運動變化的形而上學,因而把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看作兩種互不相容的理論。我國也有許多哲學工作者缺乏判斷能力,就人云亦云。要糾正和清除這些關(guān)于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的錯誤思想,就必須深入研究亞里士多德的矛盾律思想和黑格爾的《邏輯》。因為亞里士多德的矛盾律思想是形式邏輯的根本原理,黑格爾的《邏輯》則是辯證邏輯的主要經(jīng)典,而且這兩者又是互相牽涉的。(周禮全:《周禮全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黑》的第一版序簡要地談了一些寫作背景。以上這段文字可以作為那個序的一個補充。它至少說明兩點,一是《黑》與周先生另兩篇論著《論概念發(fā)展的兩個主要階段》《亞里士多德論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聯(lián)系;二是《黑》的思想指向:要糾正和清除流行的有關(guān)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的錯誤思想。我曾問周先生,這次再版要不要加上《亞里士多德論矛盾律和排中律》這篇文章作為附錄,周先生認為不必,還是“盡量保持原樣”為好。
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的關(guān)系,一直比較復雜。從金岳霖先生的著作可以看出,他在1950年以前一般只講邏輯,而不講形式邏輯,但是自1950起,他講邏輯的時候總是要講形式邏輯,即在邏輯的前面加上“形式”一詞。雖然形式邏輯后來很明確地與現(xiàn)代邏輯區(qū)別開來,但是它從一開始卻有一個很明顯的意思,即與辯證邏輯相區(qū)別。周先生是金先生的學生。他與金先生的思想理路非常接近,然而在表現(xiàn)形式上,他們又有比較大的區(qū)別。周先生參加了撰寫金先生主編的《形式邏輯》一書的工作,并最終統(tǒng)稿。這部著作從1961年開始討論,1963年完成初稿,1965年交出版社,最終在1979年出版。該書關(guān)于辯證邏輯的看法是:這是正在開始研究的一門學科,關(guān)于它的一般特征和具體內(nèi)容,還沒有取得一致的意見。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金先生和周先生的共同看法。但是在關(guān)于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的關(guān)系上,他們的做法卻有所不同。自1950年以后,金先生雖然區(qū)別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而且一度可以把辯證邏輯排在形式邏輯之前,甚至認為邏輯的“重點不在形式邏輯,主流不是形式邏輯”,但是他很少談辯證邏輯的具體內(nèi)容。除了表面上說說,他似乎是只探討形式邏輯,而回避探討辯證邏輯。周先生則對黑格爾的辯證邏輯做了深入細致的研究。這實際上是通過對黑格爾思想的個案研究,從理論上探討并說明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的關(guān)系。
周先生認為,黑格爾是歷史上第一個系統(tǒng)地闡述辯證法的偉大哲學家,他的辯證邏輯是從辯證法的角度來闡明思想規(guī)定性和思想范疇的性質(zhì)、發(fā)展和聯(lián)系,也是辯證法和認識論統(tǒng)一的理論體系,第一次系統(tǒng)地闡明了思想范疇和認識范疇的辯證發(fā)展。這些評價很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周先生沒有說黑格爾是偉大的邏輯學家,而且他這些論述也給人一種感覺,即辯證法和辯證邏輯似乎很難區(qū)分,至少可以說關(guān)系密切。因此這些評價一方面表現(xiàn)出辯證邏輯與辯證法的聯(lián)系,另一方面似乎也暗含著辯證邏輯與邏輯的區(qū)別。在金先生的著作中有時候可以看到“辯證法或辯證邏輯”這樣的表述。因此在這一點上,周先生與金先生差不多也是一致的,只不過周先生的說法有充分的研究和論證做基礎(chǔ)。
說邏輯與辯證法不同,大概沒有什么問題。但是說邏輯與辯證邏輯不同,卻會遭到許多人的反對。談?wù)撔问竭壿嬇c辯證邏輯似乎是一種可行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回避邏輯與辯證邏輯的關(guān)系問題,另一方面又可以區(qū)別邏輯與辯證法。這里的問題有學理方面的,也有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今天我們看這樣的問題,談?wù)撨@樣的問題,已經(jīng)可以不考慮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因素了,可以討論辯證邏輯是不是邏輯,也可以評價“低級”和“高級”的說法是不是有道理。但是像金先生和周先生他們當年談?wù)撨@樣的問題,卻絕非這樣簡單。他們一定要考慮,而且往往首先要考慮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因素。不僅如此,每當意識形態(tài)與學術(shù)發(fā)生沖突,扭曲和讓步的往往是學術(shù)。因此,在意識形態(tài)和學理方面的東西交織在一起的時候,許多用語就有了兩種含義。一種是字面上的,另一種是字面背后的。周先生和我談過不少這樣的事情。當然,我不能在這里隨意地講述周先生平日對我說過些什么,并以此來論證什么。不過,諸葛殷同先生的一段話卻可供參考:由周先生統(tǒng)稿的“《形式邏輯》在1979年出版前夕,刪去了關(guān)于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的關(guān)系有如初等數(shù)學與高等數(shù)學的比喻,刪去了充足理由律。金先生表示同意?!?劉培育主編《金岳霖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63頁)請想一想,一下子刪去原稿中保留了將近二十年的一部分內(nèi)容,難道是一種輕率之舉嗎?我以為,讀一個特定時代的文本,考慮的問題還是應(yīng)該多一些的。
周先生寫過四本書,即《論概念發(fā)展的兩個階段》(1956)、《模態(tài)邏輯》(1986)、《黑格爾的辯證邏輯》(1989)和《邏輯——正確思維和成功交際的理論》(主編,1994)。按照我的理解,周先生比較看重的大概還是《黑》。大約是在199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開的第一屆學術(shù)年會上,周先生講的就是黑格爾的辯證邏輯,重點講了《黑》4.4.2所說的“《主觀性》的圖式”。周先生戲稱黑格爾的這個圖式為“一條龍”,以此可以揭示黑格爾主觀邏輯的秘密。書中則說明黑格爾“把所有的思想形式排列成一條龍,由第一個思想形式一步一步地辯證發(fā)展到最后一個思想形式”。利用這個圖式,周先生說明了黑格爾的“主觀性”的思想脈絡(luò)和主要特征,也說明了這個圖式與傳統(tǒng)邏輯和實際的思維形式是“格格不入的”。尤其是,周先生利用這個圖式說明了黑格爾如何把傳統(tǒng)邏輯談到的所有思維形式容納進來,并且說明了當這個圖式與傳統(tǒng)邏輯和實際思維中的思維形式發(fā)生矛盾的時候,黑格爾是如何修改傳統(tǒng)邏輯和實際中的思維形式的。在對黑格爾思想體系的眾多解釋中,周先生的見解確實是很獨到的。
我不太喜歡黑格爾的思想,但是多年的研究也使自己有了一些體會。這次重讀周先生的書,感到周先生的見解是值得重視的。我所寫過的一些關(guān)于黑格爾的文字主要是針對他的“客觀性”,而周先生的著作主要針對他的“主觀性”方面。不過,在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看法上,我發(fā)現(xiàn)我與周先生還是比較一致的。我認為黑格爾是從邏輯出發(fā)來討論客觀性,因此他從邏輯中所選擇的初始概念是“是”和“不”,再加上一個“變”。這實際上是認為,黑格爾的思想是基于傳統(tǒng)邏輯的。周先生也認為黑格爾的“主觀性”圖式是基于傳統(tǒng)邏輯的各種思想形式的。正是從這一角度,我體會周先生在書中關(guān)于邏輯和辯證法是區(qū)別得非常清楚的,關(guān)于黑格爾在這方面的混淆也論述得非常清楚。黑格爾試圖從辯證法出發(fā)來論述思維形式,因此對邏輯不滿。但是他在具體的論述過程中又試圖基于邏輯,甚至其初始概念也是基于邏輯。只是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地方:尤其是當邏輯和辯證法發(fā)生沖突的時候,黑格爾的選擇不是遵守邏輯,而是修改邏輯的基本內(nèi)容和思想,甚至放棄邏輯。因此,周先生的結(jié)論是黑格爾最終“走到辯證法的反面”,而我的結(jié)論是黑格爾的“邏輯”根本就不是邏輯。
周先生對我談過他的幾部著作,但是唯獨說過要修改《黑》,并且說過多次。這次再版,他又寄來他手邊一本書的復印件,里面有他的許多改注。改注最多的,是“古希臘的辯證法”和“康德的先驗邏輯”這兩部分。周先生一直非常重視哲學史的研究。近十幾年來,他的身體和精神狀況一直不太好,看的書不是很多,所看的哲學書主要是古希臘哲學和倫理學方面的。在與我的談?wù)撝?,無論是在美國他的家中,還是前幾年他給我的信中或這幾年在我們的電話中,他最關(guān)注和強調(diào)的還是古希臘哲學,有時候也談?wù)摽档抡軐W。他認為,深入研究古希臘哲學和康德哲學,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黑格爾的思想。他的這一思想對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以前我只是相信它有道理,現(xiàn)在的體會卻是越來越深?!逗凇分羞@兩部分內(nèi)容的修改再次印證了周先生對古希臘哲學和康德哲學的重視。
周先生對《黑》的修改可以分兩類,一類是明確的改,另一類則不太明確,可稱之為改注。在周先生的身邊呆久了,深知他對文字要求之高。我至今覺得自己在文字的表達與準確上與周先生相距甚遠。因此,即使理解了他的改注,在編輯時也不敢貿(mào)然去改。我的原則是:凡是他明確修改的,我照改。而他并不是特別明確修改的,我保持原樣。這樣,周先生的一些改注被我放棄了。我覺得,有幾條略去的改注是應(yīng)該說一說的,因為讀者也許從中可以更多地體會和理解周先生的一些看法。
在“1.1古希臘辯證法”這一頁上有一段加星號的話如下:
辯證法可分為方法論的辯證法與本體論的辯證法。芝諾創(chuàng)始的辯證法是前者,后者則是赫拉克利特的“事物是對立的統(tǒng)一”。亞里士多德的變化是由A到—A,或由—A到A,由隱到顯。講黑格爾吸取兩派古代哲學,應(yīng)從上面兩方面來講。這一段話中最后一句的“應(yīng)”字,表明了周先生修改時的一個思路。周先生在講述亞里士多德的矛盾律和排中律的時候,曾經(jīng)區(qū)分出事物方面的規(guī)律、思維方面的規(guī)律、陳述方面的規(guī)律、認識活動的規(guī)律、語義的規(guī)則。我想,關(guān)于辯證法的區(qū)分,他肯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認識。
在同上一節(jié)的最后講述黑格爾的辯證邏輯吸收古代辯證法的地方有以下幾個注:
加柏拉圖的理念
赫拉克利特
可加:亞里士多德認為變化是由潛在到現(xiàn)實
這無疑是周先生想修改而沒有明確修改的內(nèi)容。周先生在從邏輯方面的論證講述亞里士多德的矛盾律和排中律的時候,詳細討論過赫拉克利特的看法。但是很少看到他關(guān)于柏拉圖的探討。不知道他在這里是怎樣想的。
在“1.2.2.2.2原則分析”講述到康德的時間與范疇構(gòu)架的關(guān)系的地方,在“時間是感性的先天形式”這一句畫了線,并有一段注釋如下:
概念、范疇和判斷所要(?)架構(gòu),需要中介因素,而時間(感性形式)卻是此中介因素。因此先驗性是否已含先驗感性論,值得好好考慮!
這段話的最后一句被畫線并打了一個問號。思考這些細微的區(qū)別,幾乎可以說是周先生學術(shù)思想的一個主要特點。
在第2章最后論述辯證邏輯和形式邏輯的關(guān)系的地方,有以下注釋:
改一下,加一點話。
應(yīng)強調(diào)“把ML和理性排除掉,便得到形L”這一句話。
這里的“ML”似乎應(yīng)該是“BL”,大概指“辯證邏輯”,而“形L”大概指形式邏輯。在我看來,書中講述了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的區(qū)別,周先生仍然想強調(diào)這里的區(qū)別,也許是覺得書中講得還不夠透徹。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我總覺得,圍繞著“形式”和“辯證”來區(qū)別邏輯是一大誤區(qū),害人不淺,至少是很累人的。
在第4章的4.1的第三、四段處,有一較長注釋如下:
考慮!本體論中范疇發(fā)展的順序,也可能是通常所說的“邏輯先后”次序。即如前B要邏輯地假設(shè)A,則A在B之前。但如本體論是這個順序的意義,那么本體論這個順序又如何同認識論、邏輯等的順序相一致呢?!黑格爾和馬克思說的“邏輯順序和歷史順序相一致”又是何意呢?考慮!
在教科書中,本體論、認識論和邏輯三統(tǒng)一的原則幾乎是不容置疑的。這一段話表明周先生對這一原則是有自己的看法的。而且前后兩個“考慮”大概表明了周先生的一種態(tài)度。
《黑》1989年出版時有一張三人全身照片,注明“1956年秋撰寫《黑》時作者和夫人孩子合照于北京大學寓所”。這次再版,本擬仍采用這張照片,但是由于周先生未找到而作罷。周先生有四個孩子,那張照片上夫人抱在懷里的孩子是長子周郁。據(jù)周先生說,“郁”取“有”的意思,想法來自當時研究黑格爾的邏輯。后來老二和老三分別取名周無和周易,“易”同“變”。“有”、“無”、“變”恰恰是中文翻譯中黑格爾邏輯體系的三個初始概念。我想,后兩個名字肯定會有依長而定的因素。但是長子的“郁”字確確實實反映出那幾年周先生沉浸在黑格爾邏輯的研究之中。周先生最小的兒子叫周元。這個名字的由來,沒有聽周先生講過。不知是不是有“元哲學”之“元”的意思。賀麟先生曾戲言,可以和老婆離婚,但是不能和黑格爾離婚,表達了對黑格爾的感情。周先生雖然研究黑格爾,但是按照我的理解,他并不怎么喜歡黑格爾。不過,書寫了,兒子的名字也有了,倒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
(《黑格爾的辯證邏輯》,周禮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第1版,2007年第2版,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