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語詞語提前積累法】
北京文科狀元易 萌
常用詞語和成語的用法是基礎(chǔ)知識考查的重點,雖然也屬于記憶型題目,不需要太多思維強度與技巧。但憑我的經(jīng)驗,當同學們隨著老師的復(fù)習進度開始記憶詞語和成語時,大家的記憶力與精力往往因為前一時期高強度記憶字音字形的訓練而處于疲勞狀態(tài),效率容易下降。一些同學更因為前一階段的基礎(chǔ)沒有打牢固而不得不一邊上新課一邊補舊課,從而使這一部分本來并不十分艱深的知識成為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鑒于此,對于常用成語和詞語的復(fù)習最好在復(fù)習字音與字形時就適時展開。我在遇見諸如“曲盡其妙”或“用行舍藏”之類的成語時,在了解其關(guān)鍵字的讀音時也會同時查出其意義,并注在字音記錄表或字形記錄表的空白處。這樣在復(fù)習字音字形時我就已經(jīng)積累了一批常用詞語和成語,到了正式復(fù)習詞語和成語的時候,即使老師趕進度,我也能相對從容地安排這一階段的復(fù)習了。
【積累記憶法】
山東理科狀元張 振
我學習語文的第一個方法是積累記憶法。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大部分知識的獲取都要靠平時的積累,所以我一般用積累記憶法來掌握一些基礎(chǔ)知識,比如字、詞和一些詩詞的記憶。這種方法的主要做法是,將平時老師講授或自己學習時遇到的一些字詞的音、形、義和一些名篇名句隨時記到自己的筆記本上,然后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總結(jié),將這期間積累的東西進行歸納,這樣日積月累就可以掌握很多零散的、不容易集中記憶的知識。比如高考語文前兩道題主要考查字音、字形,這里面涉及的字詞一般都比較生僻或者不容易記憶,如果想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集中記憶大量字詞的音、形、義,效果通常不會太好,而如果分散記憶,每天都掌握一定量的字詞,長期積累就可以獲得質(zhì)變。
【意義辨析法】
貴州理科狀元羅遠航
對于字音和字形的復(fù)習我用的是意義辨析法。我認為判斷一個字的字音或者字形是否正確,通過其意義進行判別更加簡單有效,且容易理解,做題的準確率也會大大提高。舉個例子,錯別字字形辨識是通過一些相似的字讓你判斷其字形是否正確,我的方法便是根據(jù)其形旁進行判斷,因為漢字有很多都是形聲字,不同的形旁就代表著不同的意義。比如“怙惡不悛”,“悛”字是豎心旁,大概就和人的心理有關(guān),而“逡巡”的“逡”,是走之底,根據(jù)形旁這兩個字就可以很容易地區(qū)分開了。
【模擬訓練法】
新疆文科狀元竇艷
先買一套去年的模擬題來做吧。隨便的放松心情做一遍,不計時,不總結(jié),找感覺而已。等到都做完,你最起碼的收獲就是熟知了語文考試是怎么個模式,都考什么內(nèi)容。這比看模擬考試后分析的文章要更有效果。而且你肯定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做一部分題目的時候總愛忍不住翻后面的答案看個究竟,很好,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不阻止你邊做邊抄答案,只是請稍微留意自己是在哪些題目上愛看答案的——那就是你最薄弱最沒有自信的環(huán)節(jié)。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在高考中極危險,它很容易影響你的情緒讓你輸?shù)羧P。這正是你學習的時候要極力加強的。手頭要有《現(xiàn)代漢語大詞典》和《成語字典》,每天沒事了翻開看兩頁,記住幾個成語的解釋。關(guān)于閱讀,很簡單,多看點雜志就好。作文方面,請務(wù)必學會通感和比喻,排比這三大拿分技巧!舉例排比,你可以一句一句地排,也可以一段一段地排,甚至整篇你都可以排比,這些所謂句式技巧其實是可以通用在段落和文章里的,就看你用的是不是地方,是不是合閱卷老師的口味。
【作文提升思想深度法】
山西理科狀元 陳 敏
我以前寫作文只是堆砌一些華麗的辭藻和優(yōu)美的詞句,用大段空洞的排比造勢,后來發(fā)現(xiàn)這種作文得分的偶然性很大,去掉一些浮夸的內(nèi)容后,真正有思想的東西很少,而思想的深度才是作文的精髓。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我覺得這里的“詩書”其實并不僅僅是指一些比較華麗的詞句,更多還是指思想上的深度。即將面對高考的學生,尚未步入社會,思想不會太深刻,但也絕不是那么簡單,我們對人生、對社會肯定都有自己獨到的一些見解,關(guān)鍵是如何通過訓練在作文中把這些思想表達出來。此外,我們還應(yīng)該多讀一些文章,尤其是一些雜文,在放松精神的同時思考一些學習之外的事情,對人生、對社會形成自己的看法。有思想的人不僅下筆會透出一種深度,而且整體語文水平甚至個人氣質(zhì)都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