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執(zhí)行:范 卿 劉 濤 水芫 余 謙
2007年10月,哈利波特系列的終結(jié)篇《哈利·波特與死圣》中文版本將要正式在全國各個書店上架,到現(xiàn)在為止,《哈利·波特》系列的銷量在全球已累計達3億多。購買《哈利·波特》的讀者從學(xué)生到成人不一而足。我們不得不感嘆幻想文學(xué)魔力之大!
我們無法找到此類文學(xué)的源頭,但是,它們以巨大的魅力一直吸引著我們。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卡羅爾的《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弗蘭克·鮑姆的《綠野仙蹤》、巴里的《小飛俠》、托爾金的《魔戒》、C.S.路易斯的《納尼亞王國傳奇》、J.K羅琳的《哈利·波特》……無不充滿奇思妙想,讓人神往。
假如你看到了愛麗絲夢中的兔子洞,或者站在了九又四分之三站臺上,又或者是鉆進了通往納尼亞世界的衣櫥,甚至是遇見一場神奇的龍卷風(fēng),你會不會興奮地跳起來?是的,這樣你就可以進入到那個幻想世界,騎著掃把坐著飛龍揮動魔杖跟拿著水晶球的女巫搏斗。在伊甸園般的奇幻世界里,你是否也會像彼得·潘一樣不想長大,永遠守護著自己的夢幻島?
你是幻想文學(xué)的鐵桿粉絲嗎?如果現(xiàn)在你還對幻想文學(xué)知之甚少,那么好吧,就是現(xiàn)在,請跟隨著我們的腳步,開始在幻想文學(xué)里游弋吧!
Part 1 我的幻想世界
夢游的愛麗絲
劉濤
三月兔愜意地坐在有扶手的大椅子里,目光狡黠地說“嘿,愛麗絲,讓我們來猜謎語吧:為什么烏鴉會像課桌?”
沒錯,荒謬得讓人不知所物,這就是愛麗絲的夢境。
她跟隨著穿禮服的白兔先生,掉進了井一般深的兔子洞里,在接近地球中心的地方,她來到了奇異的夢境世界。
在這里,所有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都無厘頭地進行著。
接下來,就是被人熟知的情節(jié),愛麗絲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吃了會使人變大的魔法點心,因此毀掉了白兔先生的公館。闖禍的她在逃跑的途中遇見了喜歡騙人的柴郡貓,會變魔術(shù)的三月兔,還有總是胡言亂語的睡鼠。
講到這兒,就不得不提到愛麗絲經(jīng)過的皇家花園,以及她在那兒看到可笑的一幕,三名園丁正在爭吵著要把白玫瑰染紅,他們說,不然的話,女王會砍掉他們的腦袋。就在此時,被一群威風(fēng)凜凜的紙牌士兵簇擁著的紅桃王后隆重地出場,并且毫無來由得讓愛麗絲砍掉他們的腦袋。
故事的最后,王后不斷地屠殺無辜,讓假海龜和鷹頭獸帶著愛麗絲去參加審判,當(dāng)王后宣布先定罪后裁決,并大叫著砍掉愛麗絲的腦袋時,愛麗絲猛地一揮手,全副紙牌升到了空中。
夢境由此中斷,她回到了現(xiàn)實世界。
《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并不是一本復(fù)雜的書,可奇怪的是,我們在閱讀的同時,仿佛喪失了思維,被文字牽引著在眼前變換著各種布景。
曾經(jīng)有評論說,在時代背景和當(dāng)時英國宮廷與宗教主權(quán)對抗的政治因素影響下,卡羅爾也將社會面貌影射進情節(jié)中,社會的雜亂無章,像小丑一樣滑稽的傀儡官職人員,殘暴成性的獨裁統(tǒng)治者,以及莫須有的審判和罪名。
可童話終究是童話,它是脫離現(xiàn)實而存在的世界,不論后人是如何評價卡羅爾和他的《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他最初的構(gòu)想和他賦予故事的含義都已經(jīng)無法得知。
因為愛麗絲的夢境是屬于孩子們的,它的魔法寧靜得與世無爭,不允許被染上任何骯臟和罪惡。
夢理專家史蒂芬·拉伯奇在學(xué)術(shù)界提出過“清明之夢”的理論,其意思就是“能意識到自己在做夢的夢”。那么,愛麗絲與她的奇境是被卡羅爾創(chuàng)造出來的,還是卡羅爾在夢中遇見了奇境里的愛麗絲?這一切是被他刻意地建造,還是童心未泯的他,在夢里,將潛意識里的秘密花園挖掘出來呢?
不難看出,卡羅爾的心還是像孩子一樣,能夠幻想出光怪陸離的世界,奇形怪狀會說話的動物,裝做一本正經(jīng)卻丟三落四的公爵夫人,用長嘴鳥當(dāng)作球桿的槌球比賽,由渡渡鳥提議的所有參賽者都能得獎的賽跑……
這是愛麗絲的魔力,專門贈予那些內(nèi)心天真純潔的孩子,還有和孩子一樣心靈澄澈的人們,來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美好神奇的夢境。與眾不同的是,愛麗絲的魔法禮物沒有實體,她在無形中把種子埋在夢里,任其緩慢地成長。
我們忘了剛看到這個故事時的驚奇,也忘了年幼時的夢中,怪獸還有糖果做的房子。它們都在夢里真實地存在著。
也許某一天,我們在夢里可以遇見愛麗絲的魔法,被它引領(lǐng)至一切都使人覺得匪夷所思的奇境。三月兔會坐在交錯縱橫的樹枝上俯下身來打招呼:“嘿,又一個愛麗絲。”
情緒碎片
水芫
看《魔戒》已是一年前的事了。不管是書還是電影,全不是因為興趣,只是想好好地看本書而已。
一部書看過很久之后會在心里留下什么印象,大概既是檢驗了書的質(zhì)量,也是檢驗了讀書的人的質(zhì)量。很慚愧,如今我僅存的記憶中,除了大概的故事之外,所剩無幾。由此看來,這部人人皆為稱贊的神話史詩,也就是被我看了個熱鬧而已,看書的目的早就拋到了九霄云外,這樣的讀者質(zhì)量也許真的不怎么樣。
果然,力量懸殊的我和《魔戒》對陣起來,是不怎么輕松的。如果要讓我津津樂道地談甘道夫的神力,弗洛多的圣潔,山姆的忠實,布魯姆的丑陋,阿拉貢的英武,我甚至是記不起來什么細節(jié)的,因為所有的書最終在我腦海里所留下的痕跡,都是一種情緒,而不是分成不同線路,而又相互纏繞的千回百轉(zhuǎn)的情節(jié)。
那么《魔戒》是怎樣的一種情緒呢?人人各不相同吧,對于我,就是一種沉重的贖罪的情緒。電影上映的時候,打出的口號是“西方的《西游記》”,但看過之后就發(fā)現(xiàn),其實就像是東方和西方一樣,相距甚遠?!段饔斡洝返娜〗?jīng)路上,雖也是經(jīng)歷了眾多苦難和考驗,但他最終的目的是“取”,是以磨煉自己,來尋求自我的提升——也就是成佛所需的功德。而《魔戒》卻是自始至終,通過層層關(guān)卡和折磨,只為將擁有無限力量的“魔戒”毀滅。這也是看過《西游記》之后會感到皆大歡喜,而看過《魔戒》只會感到如釋重負的原因。
作為神話,所有的一切都具有象征意義是必然的,《魔戒》中來自各個物種的合作和爭斗,兩肋插刀,死去活來,千萬的死尸和毀滅的廢墟,都只不過存在于某個人的內(nèi)心,如果說是一部神話史詩,不如說是一幅靈魂的畫卷。
如果說佛經(jīng)是“得道”的“道”,那么魔戒便是“贖罪”的“罪”,這種“罪”被具體化而成為“欲望”,人人都有,卻又時常被壓抑,那難得保持的平衡,脆弱的如同枯黃的落葉,一點塵埃,便使他粉身碎骨?!暗馈笔侵徽莆赵谌鐏矸鹱?,也就是一小部分修得境界的人的手里,所以去取經(jīng)的人總是比別人有追求的,總會受到各方的禮遇;而“罪”卻是人人都有,時時都有,平常得并不被大多數(shù)人所感覺到,以至于弗洛多為了銷毀魔戒幾乎喪命,回來不過是做回了原來的自己,也許這就是贖罪的真正意義,洗脫罪孽,顯露真我,只是想除去塵垢,而不是穿上金裝。
不知道為什么古今中外為何總把“惡”和“魔”聯(lián)系在一起,就如《魔戒》中代表“惡”的指環(huán)擁有著不可抗拒的魔力。那么究竟是因為邪惡而具備了魔力呢,還是因為它那不可抗拒的魔力才是一種真正的“惡”?如果是后者,那么緊接著的問題就是:為什么“不可抗拒”是“惡”的?是不是因為人類無法掌控而生出的恐懼?也許,這已經(jīng)不是《魔戒》所要向我們解釋的問題。
我們那(包括所有物種)模糊而深邃的靈魂,如電影里那宏大而綿長的深林景色一樣,在這樣廣闊未知的天地中,只能被我們抓住那一點能被我們認知和掌握的部分。就像弗洛多被指引著走的那崎嶇艱險的路,我們對自我的探索和把握,也是摸索著前行,欲得而不知從何處可得,欲躲卻不曉往何方可躲。
《魔戒》給了我們被毀滅的恐懼,也給了我們被拯救的一絲希望,但僅僅是保得平安,就要付出如此的代價!有人說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因而熱愛生活不是真正的愛,看到它的陰暗、丑陋,受夠它的折磨和欺辱而仍然愛它,才是真正的愛。托爾金正是如此,古堡的陰森,敵人的恐怖,欲望的迷幻,殘忍的殺戮,滿眼望去都是令人絕望的氣味,偏偏不失時機地,會有英雄像雨后的晴天一樣一準(zhǔn)兒到來,而這時來一首歌兒吧:
破疑惑,穿黑暗,向光明,
拔長劍,陽光中引吭歌,
希望重燃,獻出己身;
超越死亡,征服恐懼,消弭末日,
克服失落,征服生命,永恒的榮光!
也許,這才是《魔戒》的主題,要毀滅的是自我,要征服的還是自我,只是將“我”所不能控的毀滅,而達到征服“我”的目的。
這里又可以感受到與《西游記》的感情上的不同,《西游記》中對自我的提升,寄托于神明的贈與或者說施舍,等待著別人能夠給我一條得到升天的法子,而這樣的贈與,需要的代價就是我們的服從和隱忍,不管是如來佛祖、真主安拉或者上帝耶穌,要求的不過如此。而在《魔戒》中,沒有誰可以拯救誰,沒有現(xiàn)成的通往自由祥和的路,所以,不管霍比特人、人類、精靈還是樹胡,都要依靠自我的努力才能達成目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魔戒》又似乎與一般的神話不同,這其中沒有“神話”,沒有“神”,有的只是變形了的“人”,他們有非凡的能力,但這樣的能力對所有人來說都平等,沒有誰會像如來佛祖一樣單憑自己的意念就能一手遮天的,沒有絕對權(quán)利,沒有誰被考驗,誰被拯救。自己對自己的救贖,誰又能說是神話?倒可以說是像史詩一般的寓言。
現(xiàn)在,暢銷書被改為電影似乎是理所當(dāng)然的,然而神話寓言最不易于改拍成為電影。一則神話本身吸引人的是讀者所想象出的那一部分,被實像化了以后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缺少了想象,魅力就被局限在了銀幕之上;二則古老的語言文字的韻味,托爾金自創(chuàng)的各異族類的語言的神秘,時而低沉?xí)r而激昂的歌謠,也被包裹了個嚴(yán)實,品嘗不出白紙黑字所獨有的厚重和悠遠。
有空的時候再讀一遍吧,就當(dāng)作好好地看本書而已。
光明的世界
余謙
J.K.羅琳是一個有心的人,她塑造出了一個前所未有過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光明唯有穿越過最沉重的烏云才能照耀著大地。我們都要相信,縱使世界再如何的黑暗,終有一天,英雄會帶領(lǐng)著我們沖出絕望。
哈利·波特這一系列的書中,始終有一樣?xùn)|西貫穿著全文,那就是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的掙扎。換句話說,就是英雄和惡魔的角斗。不同于中式的小說,西方的小說大都不會只有一個主角,而眾多的主角中又有一個尤為重要,他扮演的角色是領(lǐng)袖、是所有人的精神支柱。
但是,就是這么一個重要的人,卻和惡魔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
在世界被漆黑如夜幕的邪惡籠罩的時候,伏地魔,這個讓所有人都膽戰(zhàn)心驚的惡魔竟然會因為最古老的關(guān)于愛的咒語,被光明所擊退。于是,黑暗在一瞬間被驅(qū)散,所有人都歡呼著慶祝,沒有人發(fā)現(xiàn)他們的小英雄,剛出生的哈利已經(jīng)失去了父母。他的母親,用自己最大的力量保護了他,那是這個世界上最圣潔的,愛。
我想,羅琳一直試圖告訴我們的,就是人與人之間最為原始的那一份感動。無論是友情、親情抑或是愛情,這都將是人生中永遠閃耀著的光明。
哈利的一大幸運是他遇見了兩個生死與共的好朋友,羅恩和赫敏。他們兩個一直都用自己的體溫去給予哈利溫暖,即使是在最后的斗爭中,這兩個人也不曾離開哈利的左右。
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與密室》這兩本書中,他們?nèi)齻€人一同向我們敞開了魔法世界的大門。面對那些隱秘未知的事物,他們或許猶豫過,卻不曾退縮。
許多人都認為哈利之所以成名是因為他的運氣,似乎只有這樣,才可以解釋為什么哈利能夠一而再、再而三的從伏地魔的手下逃脫??晌也⒉贿@么認為。我想在這兩本書里面,羅琳想要表達出的信念更多的是探索和勇敢。
當(dāng)然,在少年們探索夢的過程中,他們會逐漸成長,最后枝繁葉茂地長成擎天大樹。
故事進行到第三本,出現(xiàn)了一個小高潮,那就是哈利的教父小天狼星的成功越獄。作為唯一能體諒哈利的親人,小天狼星給予哈利的安慰并不遜色于哈利的父母。
在十三年前,哈利擁有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她用盡自己的生命為哈利吟唱古老的保護咒,在十年后,小天狼星為了與哈利見面,不惜孤身越獄。
他們都是愛哈利的。他們都將見證哈利逐漸成熟、勇敢、機智,最后獨當(dāng)一面。
到了《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哈利和他的朋友們都迎來了情竇初開的年齡。故事的情節(jié)從這一集開始變得曲折緊湊,而哈利,也終于和伏地魔正面交鋒了。在許多心理描寫的襯托下,我們不難看出哈利有過懼怕,有過掙扎,但他最終仍是勇敢地拿起了魔杖,對抗邪惡的侵入。
即使面對的是所有人都懼怕的大惡魔,哈利依然沒有退縮過。
哈利的另外一大幸運,是他所遇到的友善的長輩們。
系列書的后三本,矛盾一下子就被擺到了臺面,所有骯臟的、黑暗的事物都毫不掩飾地展露出自己丑惡的嘴臉。在這三本書里,羅琳的手法逐漸趨向于電影效果,讓人目不暇接。應(yīng)該慶幸的是,在這許多的事件中,那些友善的長輩們一直堅定不移地站在哈利的身后。他們盡自己的努力去照亮哈利內(nèi)心的陰影處。
哈利知道伏地魔可以通過古老保護咒建立起的神秘感應(yīng)來操控自己的思想,可是他更加知道,自己從來就不是單身一人孤軍奮戰(zhàn),所以他可以堅韌地去面對這樣的事實,然后再克服它。
不得不說在這里,全文的主脈都被激發(fā)了,那就是善與惡的掙扎還有人和人之間割舍不下的感動。
這是羅琳貫穿始終想要表達出來的東西。無論我們在哪里,無論我們面對著怎樣黑暗的一片天空,但只要我們堅信光明的存在,就一定會有陽光穿越過烏云,降臨。
Part 2 書香四溢
科技,為人類創(chuàng)造了福音;幻想,將人類帶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奇幻小說的出現(xiàn),讓現(xiàn)實中迷惘的我們多了幾分渴望、幾分希冀。奇幻為我們開啟了另一扇智慧之門,引領(lǐng)人們走向了新的天地,讓心與神在自由中徜徉。然而,是誰最先將奇幻小說推上了發(fā)展的道路?又是誰最先摘取了世界奇幻大獎“雨果獎”、“星云獎”和“世界奇幻獎”的桂冠……
飛走的暗礁
儒勒·凡爾納
儒勒·凡爾納
19世紀(jì)法國作家、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幻小說家,被譽為“科學(xué)幻想小說的鼻祖”。1863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主要代表作有《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海底兩萬里》、《神秘島》、《機器島》和《格蘭特船長的女兒》等,作品被譯成了多國語言。他開創(chuàng)了西方和日本現(xiàn)代科幻小說的先河,我國的科幻小說也受到其很大的啟發(fā)和影響。
人們一定還記得1866年海上發(fā)生的一件離奇的、神秘的、無法解釋的怪事。且不說當(dāng)時哄動沿海居民和世界輿論的各種傳聞,這里只說一般航海人員特別激動的心情。歐美的進出口商人、船長和船主、各國的海軍官佐以及這兩大洲的各國政府都非常注意這件事。
這事大體是這樣:不久以前,好些大船在海上碰見了一個“龐然大物”,一個很長的物體,形狀很像紡錘,有時發(fā)出磷光,它的體積比鯨魚大得多,行動起來也比鯨魚快得多。關(guān)于這個東西的出現(xiàn),許多航海日志所記下的事實,(如這個東西或這個生物的形狀,在它運動時的難以估計的速度,它轉(zhuǎn)移的驚人力量,它那種像是天生的特殊本領(lǐng)等等)大致是相同的。如果這東西是鯨魚類動物,那么它的體積大大超過了生物學(xué)家曾經(jīng)加以分類的鯨魚。居維?!だ珓e德、杜梅里、卡特法日,這些生物學(xué)家一一除非看見過,也就是說,除非這些科學(xué)家本人的眼睛看見過——是不承認有這樣一種怪物存在的。
把多次觀察的結(jié)果折中一下來看——一方面丟開那些過低的估計,即這個東西只有二百英尺長,同時也不接受過于夸張的言論,即它有一英里寬,三英里長,——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個奇怪的生物,如果真是存在的話,它的體積是大大超過魚類學(xué)家所承認的體積的。這東西既然存在,而事實本身又是不可否認的,那么,由于人類好奇的心理,我們就不難理解這個怪物的出現(xiàn)會在全世界引起怎樣的騷動。至于說這是荒唐無稽之談,那是決不會有人同意的。
因為,1866年7月20日,加爾各答一布納希汽船公司的喜金孫總督號,在澳大利亞海岸東邊五英里,碰見了這個游動的巨大物體。巴克船長起初還以為這是沒有人知道的暗礁,他正要測定它的位置的時候,突然這個不可解釋的物體噴出兩道水柱,嘩的一聲射到空中一百五十英尺高。這么說,除非這座暗礁上邊有間歇噴泉,不然的話,喜金孫總督號面前的東西,就是還沒有人知道的一種海中哺乳類動物,它還從鼻孔中噴出有氣泡的水柱呢。
同年7月23日,西印度——太平洋汽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爾哥郎號,在太平洋上也碰到這樣的事。喜金孫總督號看見這怪物以后三天,克利斯托巴爾哥郎號在相距七百里的地方也看見了它,由此可知,這個奇特的鯨魚類動物能以驚人的速度從這一處轉(zhuǎn)移到另一處。
十五天以后,在離上面說的地點有兩千里遠的地方,國營輪船公司的海爾維地亞號和皇家郵船公司的山農(nóng)號,在美國和歐洲之間的大西洋海面上相遇的時候,在北緯42度15分、西經(jīng)60度35分的地方,同時看到了這個大怪物。根據(jù)兩船同時觀察得到的結(jié)果,估計這只哺乳動物的長度至少有三百五十多英尺(約一百零六米),因為山農(nóng)號和海爾維地亞號兩船連起來,都還比它短,兩船從頭至尾只有一百米長??墒牵铋L的鯨魚,像常常出沒于阿留申群島的久闌馬克島和翁居里克島附近海面的那些鯨魚,也只不過是五十六米,而比這再長的,從來就沒有過。
(節(jié)選自《海底兩萬里》)
[評]凡爾納的驚人之處不僅因為他能寫夸張、動人而富有科學(xué)意義的小說,而是他在那個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xiàn)的時代,成功地塑造出了鸚鵡螺號潛水艇。在小說發(fā)表25年后,人們制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凡爾納小說中描寫的大同小異,這種讓人驚嘆的預(yù)見力,成為凡爾納小說的特色。
被毀滅的人(節(jié)選)
阿爾弗雷德·貝斯特
阿爾弗雷德·貝斯特
美國科幻小說大師,現(xiàn)代科幻小說的締造者之一,1953年以《被毀滅的人》成為首屆“雨果獎”得主,對美國科幻小說的走向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1942年,他加入DC動畫公司,參與了“超人”和“蝙蝠俠”兩大超級動畫英雄的創(chuàng)造。另有著作《被肢解的人》、《計算機聯(lián)系》和《群星,我的歸宿》等。
“為了最后篩選,每個求職者要花我十分鐘?!比耸轮鞴軐σ粋€助理厲聲道,“每小時六人,每天四十八人。被我最后打發(fā)走的人一定要低于百分之三十五,否則我就是在浪費時間,這就意味著你正在浪費帝王公司的時間。我受雇于帝王,并不是為了刷掉那些一看就不合適的人。這是你的工作,把它干好?!彼D(zhuǎn)向賴克,學(xué)究氣地點點頭,“早上好,賴克先生。”
“布羅尼究竟是什么玩意兒?”賴克問。
“賴克先生,首先,背景:超感行會中大約有十萬名三級超感師。一個三級超感師可以探查到有意識的大腦活動——可以發(fā)現(xiàn)對象正在思考的是什么問題。三級超感師是最低等的心靈感應(yīng)者。帝王公司安全部門的大部分職位都由三級人士擔(dān)任,我們雇用了超過五百名……”
“這些他都知道,每個人都知道,說到點子上,廢話簍子!”
“我會的。如果可能的話,請允許我用我自己的方式闡述這個問題。除此之外,行會中大約有一萬名二級超感師?!比耸虏恐鞴芾淅涞乩^續(xù)說,“他們是像我這樣的專家,可以穿透頭腦意識表層,發(fā)現(xiàn)前意識。大多數(shù)二級超感師從事專業(yè)領(lǐng)域的工作:物理學(xué)家、律師、工程師、教育者、經(jīng)濟學(xué)者、建筑師,諸如此類?!?/p>
“全都要花大價錢。”賴克咆哮道,“為什么不呢?我們出售獨特的服務(wù),帝王公司認同這個事實。目前,帝王雇用了一百多名二級超感師。”
“你到底能不能開門見山?”
“最后,行會中只有不到一千名一級超感師,一級專家能夠進行深度透思,穿過意識表層和前意識層,直達無意識層,也就是大腦的最底層。原始的基本欲求以及類似的東西。很自然,這些人擔(dān)負著最重要的工作。比如泰特、哥阿特、金斯、莫塞勒這種分析師從事教育或?qū)iT的醫(yī)學(xué)治療;像林肯·鮑威爾這樣的犯罪學(xué)家則在警方精神偵查部工作……還有政治分析家、政府談判代表、內(nèi)閣特別顧問,等等。迄今為止,帝王實業(yè)與資源有限公司還從來沒有機會聘請到一位一級超感師?!?/p>
“接著說?!辟嚳撕吆叩馈?/p>
“現(xiàn)在我們有了這樣一個機會,賴克先生。我相信公司也許可以請到布羅尼。簡單地說……”
“你總算要簡單地說了,我求之不得?!?/p>
“簡單地說,賴克先生,帝王要雇用許多超感人才,我建議公司成立一個專門的超感人事部,由一位像布羅尼那樣的一級超感師領(lǐng)導(dǎo),專門從事面試心靈感應(yīng)者的工作?!?/p>
[評]小說講述了超能偵探鮑維爾為尋找一件詭異的殺人案件的真相,踏上為死者復(fù)仇之路的懸念推理故事。作品表現(xiàn)出作者敏銳的洞察力、創(chuàng)造力被定位成現(xiàn)代科幻小說中的經(jīng)典。
進步報告之十
丹尼爾·凱斯
丹尼爾·凱斯
美國人。1959年,中篇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榮獲“雨果獎”;1966年,同名長篇小說獲得首屆“星云獎”,1968年改編成著名電影《查理》。《第五位莎莉》、《24個比利》等作品已紛紛被改編成舞臺劇與電影。
4月21日
我還是沒去廠里。我叫房東費利恩太太打電話告訴多尼根先生說我病了。費利恩太太用一種十分古怪的眼光看著我,這段時間她看上去有些怕我。
我想我得弄清楚為什么別人笑話我。我想了許多。覺得是因為我太笨的緣故,笨得以至于不知道自己在做傻事。人們總是嘲笑那些不會像他們一樣做事情的傻瓜。
現(xiàn)在我知道我每天都正在變得聰明起來。我知道怎樣用標(biāo)點,拼寫也正確。我想把字典里所有的生字、難字全查出來,并且記住它們。我還在大量閱讀,齊妮安說我的閱讀速度非常的快。有時我理解了我在讀的東西,并且記住了。許多次我閉上眼睛回想讀過的某一頁,所有的東西都像圖片一樣再現(xiàn)出來。
除了歷史、地理和算術(shù),齊妮安小姐還叫我開始學(xué)幾門外語。斯特勞斯大夫給了我更多的帶子,供我在睡覺的時候播放。我尚弄不清楚潛意識和意識是如何運作的,但斯特勞斯大夫叫我別操那份心。他要我保證一周后我開始修大學(xué)課程時不涉獵任何有關(guān)心理學(xué)的書籍,直到他允許我看為止。
今天我感覺好多了,但是我還是對那些因為我不聰明而老是嘲笑、戲弄我的人感到有些惱火。當(dāng)我變得像斯特勞斯許諾的那樣聰明,智商值有68乘以3的時候,我就能同常人一樣。人們就會喜歡我、友好地待我了。
我不清楚何之所謂智商。耐繆爾大夫說智商是用來衡量一個人的聰明程度的,就像藥店里用來稱重量的秤一樣。但是斯特勞斯大夫與他分歧很大,在他看來智商根本不是用來衡量智力高低的,智商只能表明你能達到多少聰明,就像量杯外壁的刻度,只有你把東西裝進量杯后才能使其具有實在意義。
我就這個問題請教了給我做智力測試的,研究阿爾杰農(nóng)的布爾特,他說兩位大夫全錯了。(他是在我保證不把他說的話告訴兩位大夫后才說的)布爾特說智商能衡量包括你已學(xué)會的一些東西在內(nèi)的許多不同的東西,不過這根本沒什么意思。
我還是沒弄懂智商這東西,只知道我的智商值很快就要超過200了。我不想說什么東西,但如果他們也不知道智商是什么、來自哪里,我就不明白他們會有發(fā)言權(quán)。我弄不清楚他們是怎么知道你的智商是多少的。
耐繆爾大夫說明天我得做一次羅夏測試看是怎么一回事。我想知道那是啥玩意兒。
(節(jié)選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評]小說講述了一個智障男人接受作為實驗品的手術(shù),從弱智變?yōu)樘觳?,再回歸到笨蛋的故事。融入了他對人性看法的轉(zhuǎn)變和種種心情轉(zhuǎn)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深刻和細膩的筆調(diào),使它無數(shù)次被搬上各國舞臺和銀幕。
女巫與幻獸(節(jié)選)
派翠西亞·麥奇莉普
派翠西亞·麥奇莉普
美國人,專職作家,尤以奇幻小說知名,亦寫作成人與青少年小說。1975年以《女巫與幻獸》獲得首屆世界奇幻獎(世界科幻最高獎),后《豐饒與陌異》、《風(fēng)中豎琴手》、《冬日玫瑰》分別獲科幻大獎。
——“我不怕人,他們都是傻瓜?!?/p>
“哦,孩子,但他們在愛恨之時就可能強大無比。你父親,他以前跟你說話時有沒有給你取名字?”
“我是悉貝,但是你不用問也知道?!?/p>
那雙灰眼微微一瞇:“哦,是啊,我的鳥到處都是……但是用來稱呼的名字,和持有人最終給予的名字還是不同。你知道的,我的名字叫瑪耶嘉,那小孩的名字呢?你愿意把那名字送給我當(dāng)禮物嗎?”
——“如果我需要你,我會召喚?!?/p>
他松開她的手,微微一笑:“那我會來。”
“但是我可能不會,反正,如果我要你來,我可以召喚你,你別無選擇一定要來。”
柯倫嘆了口氣,耐心說道:“我愿意來,這樣就有所區(qū)別了。”
“有嗎?”悉貝因微笑而瞇起了眼,“柯倫,回到生活的世界吧,那才是你所屬之地,我可以照顧我自己?!?/p>
“或許吧?!彼諗n手里的韁繩,將坐騎轉(zhuǎn)向蜿蜒而下的路上,接著回頭看她,眼睛里是清澈的山色。
“但是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有人愿意在你召喚時過來有多好。”
——“我需要你……”悉貝說。
“你更需要洛克和熙尼斯。悉貝,我不懂你玩的游戲,你以為如果我了解你,就會怕你?不愛你了嗎?”
“對,”她低語,“就像你現(xiàn)在一樣。”
柯倫突然攫住她,搖晃她,弄痛她?!安皇沁@樣的!你以為愛是什么?像鳥一樣,每逢風(fēng)吹草動就心驚的東西嗎?你可以飛離我,高飛到黑暗里,但無論多遠,你都會看到我永遠在你下面,面向你。我的心就在你心中。那晚我以自己的名字把心給了你,你就是珍藏那顆心或任其枯萎而死的守護人。我不了解你,我氣你,我受傷又無助,但我如果失去你,就沒有什么能填滿我空洞的痛楚,你的名字會在我內(nèi)心回響?!彼砷_悉貝,她張大眼睛望著他,發(fā)絲飄過臉龐。
[評]本書在一九七五年獲得世界“奇幻獎”,派翠西亞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及層層疊疊的敘述技巧,讓故事充滿了懸疑、魔法、冒險的氣氛,也帶著溫馨浪漫的氣息。筆調(diào)輕快簡潔,建構(gòu)出令人目不暇接的奇幻世界,閱讀之際,總讓人猜不出下一步是什么,會出現(xiàn)哪一只幻獸?“富麗與堂皇”是本書的特色,讀者由此走進一座繽紛絢爛的奇幻城堡。
part 3 光影王國
隨著幻想小說的興盛,幻想類的電影也隨之蓬勃發(fā)展起來。它們依托于當(dāng)前科技又超越于當(dāng)前科技,是人類藝術(shù)幻想與科學(xué)技術(shù)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同時也折射出人類對未來科技與生活的一種理念。從早期的探索走向成熟再到高科技時代,每個時期人類都創(chuàng)作了經(jīng)典的幻想類影視大片,讓大眾在驚喜之余對宇宙、戰(zhàn)爭、生態(tài)和人生展開了深深的思索。
20世紀(jì)初……
1902年梅里斯推出了《月球之旅》,被譽為科幻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之后表現(xiàn)太空旅行的內(nèi)容在科幻影片中層出不窮,經(jīng)久不衰。
1926年,德國電影界推出了默片時代最偉大的科幻巨片《大都會》,這部影片的影響力遠遠超過科幻藝術(shù)領(lǐng)域,被視為二十世紀(jì)十大影片之一。
二戰(zhàn)以后……
英國作家赫·喬·威爾斯1898年創(chuàng)作了經(jīng)典科幻小說《星際戰(zhàn)爭》,1953年派拉蒙公司推出的據(jù)該小說改編的影片獲得了空前成功。
1954年,日本東寶公司創(chuàng)造的《哥斯拉》以核反應(yīng)造成的突變?yōu)楸尘埃圃炝耸澜缟献畲蟮幕蛲蛔児治镄蜗?。使觀眾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的恐怖。
20世紀(jì)90年代以后……
1977年,《星球大戰(zhàn)》的上映在美國重新掀起科幻片的高潮。《星球大戰(zhàn)》的一炮走紅不僅捧起了制片人盧卡斯,而且開創(chuàng)了科幻電影與最新高科技相結(jié)合的新時代。此后幾十年里,星戰(zhàn)系列片常演不衰。
2001年12月10日,由英國文學(xué)巨匠托爾金的史詩三部曲《魔戒》改編的好萊塢魔幻大片《指環(huán)王》在美國首次上演,創(chuàng)造了“電腦+膠片”的奇跡,這部影片獲得了第74屆奧斯卡大獎的揭曉,獲得13項提名、摘取4項獎項,并從此開創(chuàng)了一個魔法電影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