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目擊者的會晤
2006年6月8日20時,北京UFO研究會副理事朱進、秘書長周小強和調(diào)查員印兆霞等人分別驅(qū)車前往目擊人——海淀區(qū)車道溝李強先生的家里,進行有關(guān)UFO事件的專題調(diào)查。
見面后,大家先分別進行了簡單的自我介紹。接著,李強和吳雅楠兩位目擊者詳細描述了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和拍攝地點,同時在電腦上演示了拍攝的視頻。視頻不是很清晰,周小強認為,如果拍攝者當時打開夜視開關(guān)效果可能會好些。李強說,是用數(shù)碼相機拍攝的,由于心情很激動,沒顧得上調(diào)整,就連續(xù)拍攝下去了。周小強又問,像素是多少?李強說,是500萬的。朱進解釋說,拍攝照片是500萬,攝像就不是了,所以視頻不是很清楚。
大家一邊看視頻一邊討論,辨別哪些是燈光,哪些是UFO。吳雅楠解釋說,視頻中的兩個光點實際上應(yīng)該是四個,而且有顏色;其中一個是紅色,還有一個是藍色,可惜在視頻中看不到。視頻中可以看出的是,光點比當晚的星星亮很多。視頻有兩段,一段長一段短,短的較清楚一些。
大家仔細研究了兩個光點之間的距離和運動軌跡,又打開論壇上的相關(guān)文章,和聯(lián)想橋UFO事件進行了比較,最后大家認為風箏的可能性大一些。從視頻上可以看出光點在向著一個方向緩慢移動,并且一閃一閃的。由于視頻時間不是很長,朱進根據(jù)他的專業(yè)知識分析說:“光點很小,很難判斷出它的高度,不像聯(lián)想橋事件,是用樓下拍攝的和樓上拍攝的做比較,一下就看出了高度?!?/p>
李強說當快看不見那個UFO時,他們很快跑到外面去看,但是卻再也沒有看到。因此可以判斷,其高度不是很高,如果很高的話跑這么點距離不應(yīng)該馬上就不見了:而且因為不是很高,收風箏的人就能在很短時間內(nèi)把風箏收走。當被詢問到附近有什么地方可以放風箏時,李強說觀看的方向應(yīng)是北京展覽館,但按光點排列的方向投影下去,則應(yīng)是中央電視塔;不過大家認為中央電視塔可能有點遠了。
目擊者說,這幾天他們反復注意觀察,但再沒有發(fā)現(xiàn)UFO。周小強曾經(jīng)訪問過風箏協(xié)會的秘書長,知道一些有關(guān)風箏協(xié)會會員放風箏的活動方式。他希望目擊者在這個星期天的晚上,能夠再次看到該光點,并且最好到附近的地方再看看,尋找更多的證據(jù)。
隨后,大家一起來到拍攝現(xiàn)場。在樓下的院子里,大家又進一步詢問了當時的天氣、目擊者看見星星的角度和方向等情況。
調(diào)查結(jié)束的時候,周小強邀請李強、吳雅楠于當月10日下午一起參加北京UFO研究會的例會,在會上與廣大會員一起磋商、研討這起事件。他們愉快地接受了邀請。
北京UFO研究會的一次例會
2006年6月10日下午,北京UFO研究會在科學院動物所會議室召開了會議,就最近北京車道溝發(fā)生的一起UFO案例展開討論。
首先,周小強就這個案例進行了回顧,并且向兩位目擊者介紹了本會論壇上展開的熱烈討論。隨后,吳雅楠女士拿出U盤接在電腦上,一邊播放視頻一邊進行解說。周小強在看完錄像后,又把論壇卜的討論情況介紹了一下,尤其是將張堯會員的分析詳細地在會議上進行了宣讀、解說。張堯是研究會最新發(fā)展的會員,在UFO案例上有著非??茖W的、細致的分析,對UFO的理論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
之后,會議進入討論階段。有人提出一些問題,如光點是如何消失的,當時的天氣、風向、能見度等。
會員趙建中在復興門經(jīng)??吹接蟹棚L箏的,根據(jù)光點的走向以及它的弧度,他認為是風箏的線。周小強認為,現(xiàn)在的風箏線一般是尼龍魚線,十分長也十分結(jié)實;看到的光點是裝飾物,是彩色發(fā)光二極管,裝在線上用以指示線的走向。同時,他也就論壇上的天氣星象圖做了說明。李偉說,有的風箏在四周有發(fā)光的裝飾,可能是目擊者看見了四周的裝飾光點。周小強認為,不可能是四周的裝飾,如果那樣的話風箏就太大了,因為光點之間的距離對于風箏來說很大;而且如果是周圍的裝飾燈,就應(yīng)該能看見巨大的風箏。于長魁問:“燈光是否在變化?”吳雅楠回答:“沒有,只是不斷地閃,其中的兩個光點,一個紅色,一個藍色?!?/p>
周小強認為,現(xiàn)在找出放風箏的地方很重要。光點的正下方是北京展覽館,順著光點方向是中央電視塔。但是這兩個地方,北京展覽館絕對不可能,中央電視塔也好像太遠,那里離車道溝有1800米左右。周小強問:“是否有2000米的線?”回答說:“有的。如果能放這么遠,放風箏的地方就很有可能是中央電視塔了?!眳茄砰岢?,風箏放飛的風速應(yīng)該是多大。會員回答說,風速一二級應(yīng)該就可以放風箏了。而且地面與天空的風速不同,地面很小時空中卻很大。同時,地面的風向也可能與上面的風向不同,所以風箏有時候會隨著風向改變;而且,在同一個地方放風箏時角度稍微不同,方向就會差很多。吳雅楠提出一個疑問:光點的排列是向下的,但是后面的卻高了起來,如何解釋?周小強認為,遠距離觀看時很難判斷出立體的方位。當風箏線很長時必然會產(chǎn)生弧度,弧線上的點對于觀察者來說很難辨別清楚;也許這個最后的光點,在某個時刻正好處于拐彎處或風向改變之際等,造成了假象。
最后,大家一致認為風箏的可能性最大;希望目擊者堅持明天再觀察一下,如果風向、天氣合適,有可能再次看見該現(xiàn)象。
有關(guān)會員的分析
我仔細看過錄像了,發(fā)現(xiàn)幾個問題
第一,視頻中看不清楚參照物,再加上拍攝者手在不停抖動,所以不能很好看出UFO移動的過程、移動的方向和角度。對于一段僅能看到光點的視頻,如果無法確定其移動路線,那基本就沒什么價值了。
第二,我看了整個視頻,因為像素的原因光點有些暗,但的確是有一個在閃爍(這個可以確定不是星星。我沒見過不拉近鏡頭還這么閃的星星),一個是沒有閃爍的。我只看到兩個光點,第一段視頻有一個好像是樓房的燈光。
第三,就UFO的整體運動,我個人的感覺是:第一段24秒長的視頻,閃爍的光點似乎是在向上運動(我以樓房的固定燈光為參照)。第二段視頻中光點太暗了,實在看不清楚,而且參照物樓房基本隱藏在夜幕中,沒法看。如果第1段視頻是連貫的,我認為,閃爍的那個亮點可以確認是一個運動著的發(fā)光物體,其他的就說不好。
另外我還有幾點疑問,想進一步詢問目擊者
第一,我模擬了2006年6月4日22時55分北京西面的星空,希望目擊者能和他們拍到的不明物體做對比。
第二,目擊者提供的兩段視頻中的第一段,拍攝過程中是否有變焦?
第三,目擊者拍攝時候的仰角大概有多大?不明物體的性狀(角直徑、星等、顏色),看起來和哪顆常見的星星比較類似?
第四,是否在一定距離以外,還有其他人目擊?(因為如果只是你們兩個看到了,那樣是無法確定這個物體所處的高度的。)
第五,如果你所說的無誤的話,那么最后四個光點消失時,是哪個先消失的?它們消失時向西南方向移動的情況是怎樣的?(在多長時間以內(nèi),目擊仰角,從多少變?yōu)槎嗌?,然后被樓群遮擋?
第六。是否聽到任何聲音?
目前,我的整體感覺是風箏的可能性有一半,因為還無法知道它的高度和它們的距離。如果被證實不是風箏,那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么物體可以做那樣的運動!
放過風箏的人都知道(我自己就放過將近2米的大三角):
突然移動意味著過多放線導致掉高度,或者高空風速的突然變化導致掉高度;
上升下降意味著操縱者在慢慢地收線放線;
慢慢勻速下降意味著那個人在慢慢地收線;
閃爍的燈光很可能是放飛者用來標記風箏各個節(jié)點的。閃爍的是頭部綁線的地方;
過大的長度很可能是目擊者對高度的誤判導致的他對亮點之間距離的誤判;
同步運動意味著它們有可能是一個整體,這也正好從側(cè)面說明它是風箏。
另外,我查了一下2006年6月4日北京的天氣:“今天白天,晴間多云,北轉(zhuǎn)南風二三級,最高氣溫32℃。今天夜間,晴間多云,南轉(zhuǎn)北風一二級,高低氣溫21℃。明天白天到夜間,晴轉(zhuǎn)多云,最低氣溫21℃,最高氣溫32℃?!?/p>
目擊時間是23時,早已經(jīng)入夜了,估計高空方向很可能是北風;那么收線時一定是在風向的反力向,朝向南方,這也符合目擊者所描述的情況。所以我認為??赡苁秋L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