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個夢,是每一個昆曲演員的夢。”提到《牡丹亭》,岳美緹毫不掩飾內心的激動。從藝幾十年來,每當化身為柳夢梅時,她都站在臺上遲遲不想下來。
6月15、16日晚,一出新人版《牡丹亭》在馬蘭花排練廳上演。該劇圍繞“經典、新人、傳承”三個概念展開,演員平均年齡不足二十歲,是對昆曲誕生六百周年的一份青春的獻禮。飾演柳夢梅的,正是岳美緹的得意門生翁佳慧。翁佳慧扮相俊美,嗓音圓潤,出場便讓觀眾眼前一亮,當她唱起《拾畫叫畫》這一經典折子時,人們恍然覺得她就是年輕時的岳美緹……
由情入夢
《牡丹亭》的魅力在一個“情”字,而此“情”之奇,皆源于一個“夢”。杜麗娘與柳夢梅相識、相愛是在夢中,“將奴摟抱去牡丹亭邊,芍藥欄前,共成云雨之歡”,而杜麗娘又以夢當真、以虛作實,尋找夢中人——從驚夢、尋夢、冥判到拾畫叫畫、幽媾、回生,都是由夢中之情生發(fā)出的一連串奇幻之行。
岳美緹、翁佳慧兩代女小生的夢也是從《牡丹亭》開始的。上世紀50年代,學習了四年旦角的岳美緹因一次救場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從此昆曲小生中多了一位女兒身。而那次救場所唱的,正是“驚夢”。
巧的是,翁佳慧的女小生之路竟也緣于一次偶然。1999年,翁佳慧在學習了半年旦角后深感迷茫,她來到上海戲劇學院小劇場,看了平生所見的第一場昆曲,領略了岳美緹的藝術神韻。翁佳慧邊看邊感嘆,一個女性竟能把柳夢梅演繹得如此傳神,我為什么不能嘗試一下呢?于是翁佳慧便萌發(fā)了改行女小生的念頭,從此與《牡丹亭》、與岳美緹、與女小生結下了不解之緣。
尋夢一生
幾十年前,師承俞振飛大師的岳美緹在懵懂中改行演了小生。之后,她真切地愛上了女小生這個行當,并想象自己就是那個柳夢梅,追尋著那個“粉色的、屬于少男少女的夢”。她沉浸在昆曲編織的夢中,追尋了一生。岳美緹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個女小生的壓力和煩惱,所以她起初并不贊成又一個女孩走同樣的路。在戲校老師的一再推薦下,岳美緹聽了一次翁佳慧的演唱,這一唱使她的驚喜蓋過了猶疑,終于收下了這個勤奮的女弟子。
在老師眼中,翁佳慧是個有天賦并很努力的學生。天賦的好嗓子和俊秀的扮相并沒有使她飄飄然,反而使她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力求做到最好。翁佳慧笑稱自己是“稀里糊涂”進戲校,又“稀里糊涂”習旦角,原先打算先打好舞臺基礎再轉學話劇,沒想到不但沉浸在昆劇之中,而且還改了行。
夢的延續(xù)
作為昆曲的經典之作,《牡丹亭》是每個學昆曲、導昆曲、演昆曲之人的基本功。人們對柳夢梅與杜麗娘的故事倒背如流,游園、驚夢、拾畫、叫畫、幽媾……這些花旦、小生的看家戲是每個昆曲演員舞臺之夢的開端。1982年,39歲的岳美緹和華文漪第一次演出全本《牡丹亭》,這是中國昆曲界一個里程碑式的演出,當時的情景令岳美緹至今難以忘懷?!凹鸦圻@一代人是幸運的,沒有耽誤時光”。的確,與上一輩的蹉跎相比,翁佳慧從入校到畢業(yè),八年的學藝生涯給了她充分求教和演出的機會。從懵懵懂懂、對戲不感興趣的小姑娘,到愛戲如癡的俊逸女小生,翁佳慧一步步成長、成熟起來,這讓老師倍感欣慰。
對近年來不同版本的《牡丹亭》,師徒倆也談得興致盎然?;蛟S她們并不寂寞,因為一群同樣熱愛昆曲、熱愛《牡丹亭》的人們也在為夢想而努力。不論是上昆在美國林肯中心首演的55本《牡丹亭》,還是岳美緹親自參演的上中下本《牡丹亭》;無論是已演滿200場的白先勇青春版、林兆華在北京皇家糧倉演繹的“廳堂版”,還是翁佳慧等戲曲新人的傳承版,《牡丹亭》正以百花齊放之勢讓每個昆曲人的夢變得絢麗多姿。
夢總是美輪美奐的。岳美緹曾經將追尋了一生的昆曲夢盡情展現在舞臺上,如今她的夢依然延續(xù),因為另一個年輕女孩又開始了一段尋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