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多年前的事了。林之和劉麗夫婦懷著高興的心情來到醫(yī)院產科待產,因為之前有“仙人”(算命者)透露,他們將生一個大胖小子。這是兩人第三個孩子,前兩個都是女兒,公婆很不開心,老是有意無意勸說林之離婚,認為劉麗不能給他們家延續(xù)香火。但自從聽了“仙人”透露這次劉麗要生個大胖小子的時候,公婆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歷史性變化”,劉麗要什么就給什么,且不讓她干一丁點重活。
然而天不遂人愿,劉麗還是生了個女兒。確定孩子性別的那一刻,劉麗呆了,足足呆了十幾分鐘。隨后幾天,不管人們說什么,她都聽不見,像是失聰一樣,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給她吃就吃,給她喝就喝,像傻了一樣。醫(yī)生通過各種檢查,發(fā)現(xiàn)劉麗身體并沒什么異常情況,懷疑是患了產后精神障礙……
“生兒育女婦人事”,懷孕和生產是女人一生當中的重大改變。在這階段中,女性在生理和心理都承受著極大的壓力,除經(jīng)過十月漫長的懷胎過程和產房的掙扎痛苦、體力消耗外,接著是自己身心復原的需求及承受角色轉變、生活調適及承擔無助新生命的哺育之責。很多原來精神正常的女性,在分娩后卻發(fā)生了精神異常,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產后精神異常常表現(xiàn)為注意力無法集中、健忘、心情不平靜、時??奁虻魷I、依賴、焦慮、疲倦、傷心、易怒暴躁、無法忍受挫折、負向思考方式等。一般在產后第一天至第六周之間出現(xiàn)癥狀,少數(shù)患者癥狀會持續(xù)6~9個月之久。
一般來講,引起產后精神異常主要有生理和心理因素。從生理角度看,分娩使產婦原先穩(wěn)定的內分泌水平發(fā)生紊亂,其中以性激素的變化尤為明顯。胎兒和胎盤的娩出,使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驟然減少,引起雌激素、孕酮的分泌紊亂和比例失調,導致發(fā)生產后精神病。至于產婦的心理因素,一般有以下幾個壓力源:
母育角色引發(fā)的壓力感初為人母,不少產婦會不停地擔心嬰兒會不會溢奶、衣物會不會穿得過多或過少、會不會生病、洗澡時會不會抓不穩(wěn)讓嬰兒滑入水中……種種擔心會成為巨大的壓力,困擾著她們。
支持系統(tǒng)缺乏引發(fā)的壓力感一些產婦害怕 “公婆及家人對新生兒不能接受”、“嬰兒性別沒有符合期望”等。這種情況特別容易在重男輕女思想意識較重的家庭中出現(xiàn)。他們盼子心切,希望生個兒子傳宗接代。而有些孕產婦希望生個兒子后能與丈夫感情更加融洽等。凡此種種,均造成盼子心切。如果事與愿違生了個女兒,便大失所望。期望越高,失望時精神刺激就越大。產婦得不到家人足夠的心理支持,受不了家屬的精神壓力,又錯誤地認為自己肚子不爭氣,于是易得產后精神異常。
面臨抉擇引發(fā)的壓力感家中多一新成員,生活面臨重新調整,以致許多事務須做抉擇,如“是不是要將嬰兒交給他人帶”、“是不是要辭掉工作”、“尋找保姆不容易”、“嬰兒命名不夠完美”、“不知道選用哪種奶粉廠牌”、“喂母奶或牛奶很難下決定”等。
身心改變引發(fā)的壓力感因懷孕、生產后造成身體結構、功能、感覺和社會功能4方面改變所引起之困擾,例如“體重控制不能達到理想”、“身材沒有恢復”、“腹部肌肉松弛”、“飲食攝取過多”、“生活感覺不自在”、“擔心性生活后會再懷孕”等。
對于產后精神異常的防治,建議注意以下8點:
1.培養(yǎng)兩性“平等”、“中性”的特質,彼此尊重、體諒、欣賞其差異性。樹立兩性平等的社會價值觀。
2.強化彼此間的溝通(包括與丈夫、家人或其他成員等),多一點關懷、坦誠、傾聽和贊美,避免互相歧視。
3.生育和養(yǎng)育非女性一人的職責,故整個家庭每一個成員都須調整自己,共同經(jīng)歷角色轉換。
4.女性要在認知上不斷自我成長和自我突破,做個獨立自主的女性,確信自己的價值,并肯定其角色的重要性。
5.可利用社區(qū)安排各種家庭主婦活動,彼此交換生活經(jīng)驗,免得整日在家而落入情緒低潮中。
6.平日多運動,保持快樂的心情可促進體內分泌安多芬素(可減低疼痛、增加舒服感的一種激素),預防憂郁的發(fā)生,因為“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7.一旦遇到挫折,不妨請可以信賴的親人好友充當“垃圾筒”,適時發(fā)泄吐吐苦水,勿積存心中。
8.當壓力過大時,不妨找專家談談問題所在,或參加支持性團體,尋求壓力緩解之道,讓每一個壓力成為成長的助力。
編輯/楊春霞 yangchunxia@cp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