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指民間流傳、無醫(yī)學典籍記載,也未普遍上市出售的土藥方。此種藥方廣為流傳,簡便易行,省錢省事,對于一些疾病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然而,并非所有的偏方都是良方妙藥,如果選擇、使用不當,也很可能造成得不償失的嚴重后果。
湖南有位姓張的女士,經(jīng)醫(yī)院檢查診斷為子宮肌瘤,她聽信一位江湖醫(yī)生的建議,將螞蟥(即水蛭)用水沖洗后焙干,研末吞服。由于她治病心切,擅自加大劑量,服了幾次后,引起中毒,鼻、牙齦、皮膚都出現(xiàn)了出血癥狀,不得不住院治療。
偏方治病 因人而異
民間偏方大都是根據(jù)以往經(jīng)驗產(chǎn)生的,其療效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因人而異的,在這人的身上見了效果,并不見得在另外一個人身上也會見效果。如果要使用偏方,一定要注意明確偏方中藥物的通用名稱和成分,留意是否含有有毒成分。此外,如和其他藥物共同使用,還要注意相應的配伍禁忌,一旦遇到不適的情況,應立即停藥。
這些偏方,最好別用
魚膽一些老百姓認為魚膽能明目退火,因此常有人生吃魚膽。但實際上魚膽是有毒的,其中所含的氫氰酸、組織胺等物質(zhì)會引起胃腸道、心肌以及腦細胞的損害,無論生吞、熟吃或用酒沖服,都容易發(fā)生中毒,嚴重的還將引發(fā)急性腎功能衰竭。
喝醋化魚刺魚刺卡在咽喉部,飲用食醋時,醋在咽喉部停留的時間很短,不可能達到軟化的目的。大量飲食醋反而會使消化道潰瘍病情加重,甚至誘發(fā)大出血。
“黃藥子”黃藥子(薯蕷科植物黃獨的塊莖)常見于一些游醫(yī)“秘方”。《本草綱目》稱此藥有“涼血、降火、消癭、解毒”之功效。但其中含有毒素,對肝臟有影響,不能久服。內(nèi)服用量不超過10克。
蜈蚣民間常有人用蜈蚣來治療中風、偏癱等癥。但蜈蚣有毒,絕不能自行服用,否則很可能導致呼吸困難、昏迷,甚至死亡,中毒量通常為15~30克。
朱砂煲豬心本方也是民間廣為流傳的偏方之一,被認為可以治療冠心病。然而實際上,醫(yī)學上并未證實該方的科學性,服此方中毒的事件倒是屢見不鮮。這是因為朱砂中含過量的汞(水銀),萬不可超量或持久服用(常規(guī)用量為0.3~1克),尤其肝、腎功能不正常者,更不能服用朱砂。
編輯/張宇 zhangyu@cp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