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是一家極其保守的公司。100年前,它由荷蘭皇家石油和殼牌運輸與貿易兩家公司合并而成,僅僅在兩年前,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不僅實現(xiàn)名稱上的統(tǒng)一,而且從血液里開始融合。
思考了將近100年,才拋棄雙董事會制的殼牌集團,擁有了獨立的董事會、新任的全球CEO,以及改變近一個世紀以來的傳統(tǒng)做法。兩年來,殼牌因此有了怎樣全新的面貌?在全球CEO上任之初強調的儲量、交易、文化和結構上,又有了怎樣的突破?
拋開原有的禁錮,橫向加快多元化的進程,縱向進行快速并購,殼牌中國集團一年多來的一系列動作,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能源帝國正在重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虛假信息的后果
在20世紀初,英國的殼牌運輸貿易有限公司和荷蘭皇家石油公司已經(jīng)有了相同的業(yè)務,即煤油生意,彼此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并且都面對著洛克菲勒石油公司的強有力競爭。為了贏得競爭,殼牌運輸和荷蘭皇家決定合并業(yè)務。1907年,兩家公司合并了業(yè)務,荷蘭皇家/殼牌集團(簡稱殼牌集團)由此誕生,荷蘭方面占60%股份,英國占40%的股份。
合并后的兩家母公司相互獨立,并不經(jīng)營業(yè)務,而是由旗下統(tǒng)一的子公司經(jīng)營管理。并且母公司有自己獨立的董事會,還可以互相購買對方的股票。
在過去近百年的歷史中,這樣的結構并沒有影響殼牌在全球的稱霸。1990年,殼牌集團超過??松停蔀槭澜缟献畲蟮氖凸?。1995年,它甚至名列世界500強的第一名。但1999年,??松兔梨诠具M行了合并,??松梨谟众s超了殼牌集團。
如果不是因為2004年爆發(fā)的油氣儲量虛報事件,也許再過100年殼牌集團依然是一家表面上統(tǒng)一,實際上兩地割據(jù)的公司。
2004年1月9日,殼牌忽然宣布將確定的油氣儲備等級降低。因為夸大了44.7億桶石油和天然氣總儲量,它被處以1.5億美元的罰款。緊接著,3月16日、4月19日,殼牌又兩次宣布調低公司的油氣儲量,三次下調數(shù)量占公司總儲備量的22.8%,消息一出,引起投資者、輿論一片指責聲。
事實上,早在2000年,殼牌的儲量審計員就對公司提出警告,指出公司的儲量數(shù)據(jù)有可能被夸大,但真相直到4年后才被揭發(fā)出來。
每一個丑聞的背后總會有幾個失意者。由于石油、天然氣是稀缺資源,它們的儲量對于殼牌這樣的公司來說,就像一條重要的生命線。當時的殼牌董事長菲利普·沃茨等三位公司高層被迫辭職,延續(xù)了98年的雙董事會制度到了瓦解的邊緣。
2005年7月,兩大母公司董事會合并方案獲得通過,荷蘭皇家和殼牌運輸實現(xiàn)統(tǒng)一,成立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亦稱殼牌集團),合并后的公司在英國注冊,總部設在荷蘭海牙,范德偉(Jeroen van der Veer)成為合并后的首位CEO。
需要一個大老板
擺在面前的嚴峻形勢告訴范德偉:是到改變的時候了。
在統(tǒng)一的殼牌下,只有一個老板,這樣讓公司作起決策來迅速許多,更重要的是,新的組織結構使殼牌擺脫了權責模糊的局面,讓更多的人愿意承擔起責任。
也正是這一次的危機,讓這家英荷公司下定決心采取行動,重新審視公司治理和領導管理的方式。
范德偉正是這場變革的領導者。在殼牌中國集團主席林浩光的眼里,范德偉是一個務實、強悍的人。他為殼牌集團制定了明確的發(fā)展戰(zhàn)略,并強有力地推進戰(zhàn)略的執(zhí)行和實現(xiàn)。
在范德偉的帶領下,殼牌全球的組織架構更加簡化,以便于在作出并購等重大決策時更加地快速。
正當殼牌在全球范圍內努力改變往日保守的形象,向自己“開刀”時,林浩光幾乎在同一時間成為殼牌中國集團變革的掌舵者。
2005年9月,林浩光成為殼牌中國集團主席。雖然從頭銜上看不出林浩光的到來,對殼牌中國集團的意義,但從他的職權范圍上卻一目了然:殼牌中國集團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大老板”,而且是說普通話的。
雖然殼牌很早就進入中國開展業(yè)務,但它在中國集團的主席過去大都是“虛職”,主要負責行政管理,對各業(yè)務部門的事務有協(xié)調權而沒有決策權。范德偉問時任殼牌集團戰(zhàn)略副總裁林浩光,對中國區(qū)有何看法時,林浩光直言不諱,“在中國區(qū)辦事情,需要有一個大老板”?!昂?,那就你去玩吧?!狈兜聜ゾ瓦@樣把林浩光派來了中國。
由于曾經(jīng)擔任殼牌馬來西亞主席,后來又管理過殼牌新加坡、中東和亞太區(qū)的煉油廠,林浩光這個會說國語的馬來西亞人對中國并不陌生。他知道,全球一些成功的做法在中國的環(huán)境下未必適合,“和中國的政府、合作伙伴談判,特別需要一個大老板出面談大的合作,小部門的領導可能連對方的門兒都摸不著?!?/p>
上任之初,手中握有業(yè)務發(fā)展實權的林浩光開始拜訪客戶?!耙恍┱?、大企業(yè)的領導當面和我說,覺得我們公司挺傲慢,做起事情來速度也慢?!绷趾乒鈱@些話耿耿于懷。
口頭上的承諾不如腳上的行動。殼牌中國集團搭上了全球改組的順風車,又來了一位想要做出改變的老板,一切顯得順理成章。
從半個到六個
殼牌中國集團的改變首先從用人開始。
在林浩光來中國上任之前,殼牌中國集團的管理層只有“半個”中國人。之所以說只有半個,是因為每逢遇到重大決策時,都會讓這位中國人離開。
自稱沒有高深學問的林浩光,有著自己的一套簡單的管理哲學。他認為有適合的人、敢做事的人、肯做快事的人、肯負責任的人,事情才會做得比較快。其中,重用當?shù)厝瞬攀亲罨镜囊粭l。
熟悉當?shù)匚幕?、不需要翻譯,僅僅這兩條就可以避免談判中很多誤會和麻煩。林浩光親眼看到過合作的雙方在談判席上,因為誤解了對方的意思不歡而散。
所以到任剛兩個月,林浩光就提拔了兩個中國同事進入殼牌中國集團的管理層,第三個月又提拔了三位,到現(xiàn)在林浩光下面的12位高層中,已經(jīng)有6位是中國人。
就在不久前,一位同事和林浩光聊天,對方告訴他,“公司剛提拔這幾位中國人來做領導,我們還有些不服氣,因為覺得他們不夠好,但是一年多干下來,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確實挺不錯?!?/p>
這樣的話在林浩光看來正是對他最大的鼓勵,也是兩年來在中國區(qū)的打拼中最值得驕傲的地方?!邦I導一定要敢用人才,如果你永遠覺得下屬沒有準備好,這個孩子永遠長不大?!?/p>
1978年加入殼牌的林浩光,能從最初一名普通的電腦程序員坐到今天的位置,就與他被給予信任,不斷地獲得各個業(yè)務部門的發(fā)展機會密不可分。
“領導力、責任感、團隊合作”是殼牌集團在全球范圍內所倡導的員工行為方式。在范德偉領導的變革之初,殼牌全球就開始了一項名為“企業(yè)第一”的計劃,目的就是要讓全球的員工在工作中不僅思考自己所在的領域,也要思考自己的工作如何影響其他領域的業(yè)務。
在此過程中,范德偉時刻保持和員工的溝通,他經(jīng)常給全體員工寫信,告訴大家公司眼下最突出的問題是什么,要怎樣解決。同時,他向大家提出工作要求,征詢員工的意見,每次他都能收到數(shù)百封的反饋郵件。
這種領導力在林浩光看來,就是一句話,“每個人都要能做領導。”并且每一層的領導都要會栽培領導,否則到現(xiàn)在殼牌中國集團的業(yè)務也不會有太大的增長,管理層還是一大群老外。
如今,在殼牌中國集團召開董事會時,無論討論多么重大的項目,林浩光都要留出一部分時間,讓下面的幾位本地高層談談各自在人才發(fā)展方面做了哪些事情。
重祭并購利器
有話直說是林浩光對自己性格的總結,而復雜事情簡單化則是他處事的風格。創(chuàng)業(yè)、樹人,這四個字正是他對于自己職責的高度濃縮。
除了培養(yǎng)內部的本土人才外,尋找投資機會、發(fā)現(xiàn)外部人才也是林浩光兩年來的著力點,因此他很喜歡四處走動,搜索一下“林浩光”三個字,很多都是關于他和各個省市政府、合作伙伴會見、簽署合作協(xié)議的新聞。
“找到相同的方向、戰(zhàn)略很重要?!绷趾乒庾钆碌氖请p方都在用力,偏偏是朝著兩個相反的方向。就像掛在他辦公室里的幾幅從北京潘家園淘來的漫畫,林浩光最喜歡的一幅是“盲人摸象”,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在畫中只有盲人在四處尋找,卻根本沒有象。
好在林浩光上任后的兩年成果頗豐。2006年,殼牌在中國連續(xù)完成了兩項大規(guī)模的資本交易:因為成功收購香港科氏材料有限公司,殼牌在中國的瀝青業(yè)務規(guī)模擴大一倍以上,它也成為中國改性瀝青行業(yè)的老大;收購統(tǒng)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75%的股份,使殼牌成為中國潤滑油市場排名第一的國際能源公司。
在全球范圍內,殼牌也改變一貫保守的作風,近一年來進行了一系列的并購、轉讓和出售,調整業(yè)務結構、整合資源,目的都是為了落實“更多的上游,更盈利的下游”戰(zhàn)略,在中國的這兩項收購同樣如此。
正是由于組織結構的變革,無論是殼牌全球還是中國區(qū),作決策大大快于從前。殼牌在中國也擺脫了前兩年發(fā)展不太順利的局面,一改在“西氣東輸”項目、東海天然氣項目中的頹勢,表現(xiàn)出強勁的攻擊性。
用林浩光的話說,“只要有好項目,我立刻可以在全球爭取到各種資源?!币召徱患夜?,殼牌中國集團甚至會在業(yè)內還毫不知情時,一眨眼間就完成了。當初因為被指責動作過慢而心懷不快的林浩光,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無論是政府還是合作伙伴,對殼牌的看法都發(fā)生了改變。
并購能否成功,整合是關鍵。一家歐美型的國際企業(yè)與一家國內的民營企業(yè),這兩種文化如何才能融合?林浩光也承認,最初與統(tǒng)一石化也發(fā)生過因文化差異而帶來的意外,但現(xiàn)在最初的磨合期已經(jīng)過去。
“最大的成功就是兩種文化融合為一種新的文化?!鄙瞄L變通的林浩光從來不認為有什么事情是克服不了的,即使像他在殼牌的20多年一直處于雙董事會制的機制中,他也一樣有辦法辦成自己想做的項目。
“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處于兩難的境地時最考驗一個職業(yè)經(jīng)理人的素質?!边@也正是林浩光在面試時,一定要測試到的話題。
“我好欣賞她”
殼牌不要笨的人,但也不需要聰明的人,需要的是適合的人。
6月,殼牌自己的安全日上,全球不同的城市都舉行了盛大的活動,宣傳安全的重要。
在北京的會場,林浩光也出席了。前面的活動都進行得很順利,現(xiàn)場員工反映很熱烈,原定120人的場地來了200多人,看上去熱熱鬧鬧。
到活動的尾聲,主持人邀請林浩光上臺致辭。林浩光還沒有走上主席臺,他身后一位小姑娘毫不客氣地說,“我要說幾句話。”她走上前臺拿起麥克對場下說,“今天這個活動是要宣傳安全的重要,但實際上我們做到了嗎?今天如果出現(xiàn)火災,這么擁擠的人群,大家說我們該如何走出大門?”
小姑娘說完后,林浩光只說了一句話,“我認為這是今天最好的閉幕辭。”事后,他打聽到這個小姑娘來殼牌工作只有兩個月,而且只是外企服務公司派來的合同工。他立刻交待人事部給她安排一份合適的工作。
在林浩光眼里,這個小姑娘就是一個領導,未來她是否能成為公司的主席,這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職位高低都需要這樣的責任意識。
“我好欣賞她”,林浩光說,殼牌肯定不要笨的人,但也不需要聰明的人,需要的正是像這個小姑娘這樣適合的人。
林浩光的人才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能力是他所津津樂道的,也是他所認為如何強調都不過分的。
也是在6月,殼牌新任全球董事會主席奧利拉來到中國,第一次見到林浩光。晚餐中,奧利拉向林浩光詢問起在中國發(fā)展的情況,一晚上下來,林浩光忽然對自己的這位全球大老板說,“我很失望,有一件事情你沒有問我?!?/p>
奧利拉很驚訝,“什么事情?賺多少錢,還是環(huán)保?”林浩光微笑著說,“都不是,而是關于‘樹人’,你和我談的都是業(yè)務,卻沒有談人?!?/p>
奧利拉長舒一口氣,“你開頭和我說到現(xiàn)在中國區(qū)有六個中國人做高管了?!绷趾乒夂敛蛔尣?,“但我認為還不夠?!痹诹趾乒庋劾?,公司業(yè)務的事情,有時賺有時虧,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和運氣的好壞直接相關,而培養(yǎng)人才卻不一樣,有一粒種子栽下才可能有一棵苗生根發(fā)芽。
但即使同樣是“樹人”,林浩光也希望在殼牌能培養(yǎng)出形態(tài)各異、品種不一的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