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平解放后,為了配合西南軍區(qū)盡快解放西藏,第一兵團根據(jù)毛澤東關(guān)于“你們進軍的任務(wù),包括出兵西藏,解放藏北”的指示,從新疆軍區(qū)獨立騎兵師第一團抽調(diào)漢、蒙古、回、藏、維吾爾、哈薩克、錫伯等7個民族共139人組成了“進藏先遣連”,由團保衛(wèi)股股長李狄三帶領(lǐng),于1950年8月1日從新疆于田出發(fā),踏上了進軍西藏阿里的征途。
從于田到阿里,千里迢迢,中途橫隔著綿延不斷的昆侖山,山上終年積雪,高寒缺氧,沒有道路,全連僅憑一張自繪的地圖和一塊指南針,一邊偵察,一邊前進。經(jīng)過幾天艱難的跋涉,先遣連到達“地拔雙崖起,天余一線青”的賽虎攔姆石峽。在石峽中行走,時而亂石在頭頂呼嘯,時而山洪突發(fā),“亂流爭迅湍,噴薄如雷風”。石峽最窄處,勉強只能通過一人一騎。不少戰(zhàn)士的腿被鋒利的山石劃破,擠爛的皮肉和棉褲粘連在一起,但大家誰也不吭聲,仍默默地前行著。全連人馬整整用了3天時間才穿過這個石峽。
此后,越往前行,地勢越高,氣候越惡劣。盡管時值盛夏,但戰(zhàn)士們穿上棉衣仍凍得直打顫。當行至海拔5500米的庫克阿達坂時,戰(zhàn)士們均感胸悶心慌,頭痛欲裂。大家吃不下飯,喝不下水,全連4頓飯只吃了30多公斤糧食。由于長時間在雪地行軍,許多人患了高山雪盲癥,眼睛紅腫、刺疼,視覺模糊,行走十分困難。
面對惡劣自然環(huán)境的嚴峻考驗,李狄三一面帶頭組織大家開展體力互助,一面用響亮的戰(zhàn)斗口號激勵大家堅持前進。由于他忙前跑后體力消耗比別人大,因而高山反應(yīng)也比別人重。他一邊走一邊吐,多次休克。但他沒有畏懼,更沒有退卻,而是組織全連用雪球擦眼睛來減輕疼痛,用馬尾編眼罩來遮擋雪光。官兵們手拉手、肩并肩,團結(jié)一心,堅定不移地向前邁進。
8月15日,先遣連終于翻過了新疆和西藏交界的界山冰達坂,進入藏北阿里高原的兩水泉和扎麻芒保地區(qū)。由于對這里的敵情和地形、道路等情況不了解,李狄三決定派出小分隊分頭去偵察,以便聯(lián)系藏民,開展政治宣傳工作。誰知,派出去的同志翻雪山、涉冰河,在冰天雪地里奔波了整整15天,駱駝蹄子磨出了血,帶的干糧也全吃完了,卻連一個藏民的影子也沒見到。直到10月中旬的一天,副連長彭清云才在多木找到一家藏民。這家藏民有兩個大人和4個小孩,他們見荒原上突然出現(xiàn)帶槍的人,非常害怕,便丟下羊群,慌不擇路地向山上跑去,遠遠地看著解放軍,既不敢靠近,也不愿離去。
李狄三聞訊后急忙趕到多木。經(jīng)再三分析,他認為牧民不敢靠近,是因為對解放軍不了解而產(chǎn)生疑懼心理;不肯離去,是舍不得他的羊群。于是,李狄三帶著翻譯,手捧哈達,趕著羊群向牧民走去。藏民見狀,便收起叉子槍迎了上去。當聽完李狄三親切的話語后,這家主人便拉著李狄三的手,把大家讓進帳篷。李狄三拿出花布、糖和茶葉送給這戶藏民,并向他們講述解放軍是窮人的隊伍,是為解放西藏受壓迫的人民而來的。以此打消了藏民一家的疑慮。
阿里地區(qū)的頭人聽到先遣連進入藏北后,十分恐慌,他們給牧民下了三條禁令:“不準與解放軍接觸,不準賣給解放軍東西,不準給解放軍帶路?!蓖瑫r還千方百計地偵察先遣連的實力,企圖用武力阻撓解放軍向阿里腹地推進,并揚言說要把解放軍困死在山上。針對這種情況,李狄三及時召開了黨支部會議,研究了對策。他們在做好應(yīng)付突然襲擊準備的同時,通過宣傳、講解黨的政策,團結(jié)了更多的藏族群眾。阿里地區(qū)噶本政府的專員赤門色,見這么長時間不但沒有困死解放軍,反而讓他們收攏了不少民心,更加擔心起來。無奈之下,他派秘書才旦彭加和管家扎西才讓帶上幾個全副武裝的藏兵,與先遣連談判。
起初,噶本政府的代表非常傲氣,蠻橫地提出要先遣連退出阿里。李狄三毫不退讓,義正辭嚴地向噶本方面介紹了全國的形勢,表明了人民解放軍全面進駐和接管西藏的決心,指明了噶本政府應(yīng)持的態(tài)度……噶本政府的代表面對李狄三的一身正氣,理屈詞窮,只好作出妥協(xié)。談判最終達成了噶本政府認同解放軍進駐扎麻芒保,彼此和平相處等4條協(xié)議。
幾天后,噶本政府又派才旦彭加帶了幾個藏兵來到扎麻芒保,要和解放軍“友誼比槍法”,想進一步摸清先遣連的實力。李狄三識破了他們的企圖,決定將計就計。比賽場上,全連官兵隊列整齊,個個精神抖擻,威嚴勇武。副連長彭清云一連打了幾種姿勢的步槍射擊,機槍手甘玉兆又進行了重機槍點射表演,兩人每次都是槍響靶落,贏得了藏胞的熱烈喝彩。才旦彭加帶來的幾個藏兵,擺開架勢打了一陣槍,子彈出膛,不知去向,引得群眾一陣哄笑。李狄三乘勢擴大戰(zhàn)果,命令炮手表演六○炮射擊。一陣“隆隆”的炮聲過后,遠處當作目標的石堆被炸得亂石飛濺。第一次見到炮的藏民高興得熱烈歡呼,掌聲不斷,就連參加比武的藏兵也都驚嘆不已。最后,噶本政府只好甘拜下風,徹底消除了與解放軍抗衡的念頭。
雖然人為的敵意基本消除,但大自然所帶來的困難依然是他們的對手。藏北高原號稱“世界屋脊的屋脊”,山頂積雪終年不化,剛到10月份,就寒風勁吹,大雪紛紛了。漫長的冬季,給先遣連的物資供應(yīng)帶來了極大困難。官兵們的安危牽動著新疆軍區(qū)領(lǐng)導(dǎo)和各族人民的心,他們組織了9個以毛驢為主的運輸隊,給先遣連運送糧食和軍用物資。但因山高路險,往返一次需要兩個多月,途中糧食消耗大,等送到藏北,剩下的糧食已很難滿足實際需要。
先遣連的官兵們決心自力更生。沒有房子住,他們就自己動手挖地窩子。藏北高原的11月,氣溫下降到零下40多度,大地凍結(jié)1米多厚,十字鎬挖下去,只能砸出一個白點點。但他們沒有被困難嚇倒,大家群策群力,采取用火邊烤邊挖的方法,把干牛糞、柴禾堆在地上點燃,烤化一點挖一點,經(jīng)過十多天的奮斗,硬是在冰天雪地的凍土層下挖了十多個地窩子。
住的地方有了,但糧食供應(yīng)仍然是連隊的大問題,尤其是大雪封山后,運輸隊無法進入藏北,從新疆來的糧路也就徹底斷了。于是,先遣連便自己組織駱駝隊,從150公里外的兩水泉往扎麻芒保拉運糧食,途中要翻幾座大山,過幾條冰河,還要經(jīng)過九死一生的十里達坂。為了保證安全,他們每過一次達坂,就要挖一次臺階,鋪一層沙子。暴風雪來了,他們就將駱駝圍成一圈,人躲在駱駝腋下驅(qū)寒。
房子和肚子的難題算是解決了,但新的困難又接踵而來——戰(zhàn)士們的棉衣早已破爛不堪,鞋底也磨穿了。寒冷一刻不停地襲來,威脅著大家的生命?!案锩娙嗣媲皼]有戰(zhàn)勝不了的困難!”隨著連隊黨支部的一聲號令,全連官兵自己動手,用麻袋縫制并修補“衣服”,同嚴寒抗衡。許多戰(zhàn)士的衣服越補越厚,有的一件竟達十多斤重。沒有棉鞋穿,大家就把破氈片和野牛皮包在腳上,用羊毛繩扎起來,還美其名曰“毛皮鞋”,穿在腳上也還輕便暖和。
在這種殘酷的自然環(huán)境和惡劣的生存條件下,先遣連的官兵們?nèi)匀粓猿衷诒煅┑乩锟嗑殮潮绢I(lǐng)。沒有訓(xùn)練的手榴彈,他們就用牛羊皮包上沙子代替;沒有靶子,就用石頭、骨頭充當。全連每個哨位上,分分秒秒都圓睜著警惕的雙眼。要是遇上暴風雪,為了確保5個哨位晚上的換崗,連隊常常全體出動,官兵們手挽手、肩靠肩,硬是頂著寒風大雪把哨兵一個個送到哨位上。
受惡劣環(huán)境特別是營養(yǎng)不良的嚴重影響,先遣連不少官兵都患上了高原病,可惡的病魔奪去了一個又一個戰(zhàn)士的生命。李狄三也患上了可怕的高原病。為了防止別人發(fā)現(xiàn),他在自己浮腫的腿上纏了一條很長的裹腿帶,仍舊一心撲在工作上。他常動員病號到外面曬太陽,做游戲,還親自編寫了一首歌教給大家唱:“進軍藏北先遣連,不怕苦來不怕難……赤膽忠心為人民,越是艱苦越光榮,紅旗一桿插藏北,春風萬里度昆侖?!庇幸惶?,他在組織病號玩“瞎子捉跛子”的游戲時,實在撐不住便栽倒了。大家忙解開他的綁腿,發(fā)現(xiàn)他的腿腫得發(fā)亮,裹腿帶已深深地勒進了肉里。連隊黨支部當即做出限制他行動、并強制他休息的決定。對于這個決定,李狄三表面上“服從”,背地里卻一刻也閑不住。他讓通信員抱來一堆羊毛,捻成一根長長的毛繩拴到各班。起初,大家都很納悶,不知道他捻這根毛繩干什么,后來才發(fā)現(xiàn)他因身體極度虛弱,每天都要吃力地依扶著這根毛繩去各班講課。這根毛繩成了他與戰(zhàn)士聯(lián)系的紐帶,他的心始終緊緊地和戰(zhàn)士們貼在一起。
隨著病情的加重,李狄三已不能扶著毛繩走路了,但他仍不分白天黑夜地忙著整理日記,他用筆詳細記載著進藏以來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想,有收集來的珍貴資料,有先遣連經(jīng)歷的艱險和戰(zhàn)斗經(jīng)過,有高原生存的寶貴經(jīng)驗,有戰(zhàn)士們對黨的赤膽忠心,等等。直到1951年5月28日犧牲,李狄三共撰寫了厚厚4本、洋洋數(shù)十萬字的日記,字里行間,無不洋溢著他對革命事業(yè)的熱愛和對工作的高度負責。
先遣連的堅強意志和火熱的斗爭生活,鑄就了干部戰(zhàn)士的鋼筋鐵骨。1951年5月23日,就在李狄三以身殉職的5天前,和平解放西藏的協(xié)議在北京簽字后,先遣連奉命繼續(xù)偵察通往阿里首府噶大克的道路。6月18日,在副連長彭清云的帶領(lǐng)下,全連迅速進抵岡底斯山主峰康仁波清峰腳下,面對“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千古無人跡的東君拉達坂,全連官兵以李狄三等烈士為榜樣,扶的扶,攙的攙,團結(jié)互助,英勇向前,硬是在被稱為“生命禁區(qū)”的冰山雪峰上踏出了一條“生”路。沿著這條以6名戰(zhàn)士獻出寶貴生命為代價鋪就的路繼續(xù)前進,先遣連終于6月29日順利進駐藏北重鎮(zhèn)普蘭宗。接著,他們又馬不停蹄地揮師北上,于8月3日勝利挺進阿里首府噶大克,把五星紅旗插遍了藏北高原。
從此,該連同阿里各族人民一道,投入了建設(shè)邊疆、保衛(wèi)邊疆的新生活。
在挺進和駐守藏北一年多的時間里,先遣連先后有63名官兵光榮犧牲。1951年9月,原西北軍區(qū)授予該連“進藏先遣英雄連”榮譽稱號,并給全連每個官兵分別榮記一等功,同時追授李狄三為“人民功臣”榮譽稱號。(責編 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