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謙是山西洪洞縣人,筆名江橫,1933年在太原進山中學讀書時加入共青團,1938年在延安中宣部文化訓練班加入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以及解放戰(zhàn)爭時期、建國初期,他曾先后在漢口《新華日報》、華北《新華日報》、《太岳日報》和《人民日報》從事記者、編輯工作。董謙在沁源當隨軍記者多年,寫下了大量反映沁源圍困戰(zhàn)的通訊,在延安《解放日報》連載,后來結集為《沒有人民的世界》沁源圍困戰(zhàn)通訊集一書。
我和董謙是1985年開始來往的。當時我調沁源縣文化館創(chuàng)辦《沁河文藝》,想請他求薄一波同志題詞。我通過在北京工作的舅舅找到他,很快就收到了他的來信,并隨信寄來《薄一波印象記》一文。他在給縣委的來信中寫道:
中共沁源縣委:
你縣文化局托我請薄一波同志為《沁河文藝》題字的刊名和題詞,最近已經(jīng)寫就,現(xiàn)特寄上,請查收。
即請
秋安
董謙
1985年10月8日
后來,我和文化館的張成仁老師商議,沁源是紅色文物大縣,應該成立一個“文物館”,但又擔心縣里不會重視我們的建議,就想借董老之力向縣委提議。于是我給董老去信談了我們的想法。董老果然富有責任感,他以個人名義給縣委寫信建議成立文物館,加之他當時任中國革命博物館副館長,又和薄老多有交往,縣委非常重視,文物館不久就成立了。張成仁被任命為館長,他已在文化館搞文物多年,終于有了用武之地。不久,我也應聘到省委黨史研究室,創(chuàng)辦《黨史文匯》,我去信和他約稿,他寫了長信給我。
楊棟同志:
從龐守義處得知你調到省黨史辦工作,從辦《沁河文藝》方面說,你調走了是個損失,但從你的發(fā)展前途方面說,又是絕處逢生,祝愿你在新的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績!
你處來人及來信看到后,知你們要出版一本刊物,不知是公開發(fā)行還是內部發(fā)行,看來在山西也需要公開出版一本革命史方面的刊物。你提出把一波的印象記在二期上發(fā)表,我完全同意,因它在過去看到的人不多,而現(xiàn)在重新發(fā)表還有它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只是在發(fā)表時要注意校對好,標點符號都不能有一點錯,有的一錯還涉及到政治問題。為此,我又把《沁河文藝》的那篇作了校正,一并寄去。文中有一句“征得北方局閻錫山的同意”,因缺了一個“和”字,豈不成大錯誤、大笑話!
還有,關于采寫圍困沁源的經(jīng)驗,我在1979年12月北京出版的《新聞戰(zhàn)線》上曾發(fā)表過一篇,它是同一波同志為《沒有人民的世界》一文的序言一起發(fā)表的。因此,這方面的東西,我就不準備寫了。這篇東西作為史料匯集也是可以的。關于圍困沁源,還能從什么角度去寫一篇,還需再考慮一下,同時我手邊要編寫的東西也很多,能否抽時間寫,現(xiàn)在還沒多少把握。5月底6月初太原要舉行《太岳日報》50周年紀念活動,屆時我當前去參加,還得準備寫篇回憶材料。山西抗戰(zhàn)時期的照片,我館也有不少,那位同志去看了一下,現(xiàn)在也沒再來了。因不知他住何處,所以我就把信稿直寄給你。祝
進步,工作順利!
董謙
1995年4月9日
此后,我曾給他寄過一些我的作品和刊物,他對我的創(chuàng)作也很關注。1990年2月22日,我接到北京我舅舅的來信,信中告之我說“董謙多次和人講,楊棟是太岳山上難得的人才,是個好苗子”。聽到這話,我對董老有一種桃花潭水之情,陌路知遇之感。8月,董老來沁源采訪,縣委薛俊華書記知我和董老私交甚好,特委托我負責接待。我在日記中記道:“8月9日,董謙同志來沁源,從9日一直陪他至21日送至太原?!蔽疫€為他在沁源找了一個叫慶蘭的去作保姆。在太原,我在書店看到一套《諾貝爾文學獎全集》,但身上帶的錢不夠,于是他主動借給我50元,說:“你既選了文學這條路,就要不惜血本,深鉆細研,這套書不錯,你買了吧?!边@是我當時買的最貴的一套書。我回縣后不久就收到了他的來信。
成仁、楊棟同志:
真是事多曲折,不由人愿!本來在你們的幫助下,慶蘭出來幫忙是件好事,可是好事多磨,沒來幾天,她便分配到縣廣播局工作,這對本人來說是件喜事,我也為她高興,可總覺得費了這么大的周折,又走了,也覺得失之可惜!昨天從沁源來,明早就回去,只好如此了,多謝你們的費心和幫助,歡迎你們以后來京作客,我10號左右也擬返京。慶蘭幫忙一場,把那50元給她好了。祝
萬事如意!
董謙
9月3日
由此可見老人是個重情義的人,我把那50元給了慶蘭,她后來也嫁在了縣城。這是后話。
9月24日,董老又來信,談他正在創(chuàng)作《沁源圍困戰(zhàn)》的電視劇本,他這次回沁源就是來搜集素材的。他的那本通信集后來出版了,改名為《戰(zhàn)時烽煙》。他在信上說:
楊棟同志:
來信收閱,謝謝您和成仁的關心和照應,這次返京后因感疲倦多休息了幾天即完全恢復過來。主題歌經(jīng)過修改后已找專家譜曲去了,譜好曲,才好找歌唱家。但因雜事較多,主要還是看材料和構思故事梗概。這事只要你們知道就行了。過亞運后,高楊文約我和他一起去晉祠寫作。他主要是郭欽安要他寫太岳區(qū)史(1943年前的一段)。去后再寫信告你們。借的材料一并寄還,山西人民出版社總編已答應出版我的軍事通訊集,書名暫定為《黃河南北戰(zhàn)時煙云》,可是因陳梅芳上課無暇整理,只有寫完劇本后再編了。離開飯店時,我曾找成仁,沒見到,甚覺遺憾!祝你倆全家節(jié)日快樂!
董老
9月24日
此后,他一連來了幾封信。
楊棟同志:
久未通信,未知近況如何,小龐來了一趟,說你很惦記我。謝謝你了!夏天熱,沒寫多少東西,只是為現(xiàn)代史學會準備了一篇開幕詞和一篇論文,因水災推遲到9月23日在遵義市召開,我18日即要動身前往,月底結束后,可能到云南一趟,10月中旬返京。如果通訊集要校大樣的話,就要去太原,去后找個地方寫電視劇,在北京精神不能集中,雜事干擾大……有件事托你抽空查找一下有關沁源辦農村公共食堂始末的檔案,即開始怎么辦起來,解散時怎么結束的?把這兩天頭兒的有關縣區(qū)領導的部署、總結讓人抄寫一份(或復印)即可。時間不必太急,等天氣涼爽了,工作有空閑了查閱一下縣檔案館有關食堂的始末情況即可。
《圖說近代中國》6月即已出版,因出版社只送我一冊,也無能力贈送給你們。不知沁源和中學有無訂購?附上廣告一份。問候成仁好!
董老
9月3日
楊棟:
你寫的散文集,小龐已轉來,讀后甚感是一本有水平的集子,文字通順,簡潔、樸素而又清秀活潑,望繼續(xù)努力!給山西出版社的書稿,不知老陸有無安排或如何處理?我可能在12月左右去太原要校書樣,去時當先告你。我記得上次寫信給你,請幫我到檔案館查找一下1958至1961年農村食堂為何興辦起來和為何散伙的(指示、總結、講話等等)?不知查找結果如何?……請先代問薛書記好!祝
萬事如意!
董老
10月18日
楊棟同志:
遵囑草草寄上,萬勿湊數(shù)。《通訊》經(jīng)常收到,勿念。寫沁源圍困歷史及其劇本的情況,不知進展怎么樣,望告!
祝新年全家快樂!
董謙
12月11日
楊棟侄:
來信和長治日報均收閱,知你到武漢一趟才回,并撰寫了一篇訪問,足見你忙中不忘寫作,真是天不負有心人,今后前途當會是無限量的。不過文內有個別地方說的不夠全面,也不傷大雅。我原打算先到太原寫作,后來考慮還是先把通訊集編出來,才能趕上明年7月前出版,所以,我就把電視劇的寫作暫停下來。不過本月20日左右,即可把軍事通訊集編寫出來,再開始寫電視劇。反正已有人寫電視劇了,我也不想搶先,粗制濫造。只要能寫好,什么時候寫出來也可,能出臺就出臺,不能出臺,就留作歷史垃圾當肥料。你說是嗎?哈哈!……
軍事通訊集的書名,已由陸定一同志題寫好了,本月底即可將稿交給山西出版社。另外,任長青來京,他還是任彩霞的叔叔呢,說起來,他也為之遺憾!順便讓他給你捎一個條幅,以表示一點心意,并作為為人的座右銘,有事還望多聯(lián)系!問候全家好!
董老伯
11月15日
楊棟:
來信和報紙均收到,只是把回信和條幅(還有成仁的)都托任長青捎去(下星期可能返回,他陪女婿看?。?,這里就不細說了,現(xiàn)在要說的,一是你寫的訪問記,其中有些不夠確切之處,已作了修改,二是冷崗來信,準備和我合作寫電影劇本,他要他的劇本,他現(xiàn)仍在平遙縣北方商行工作。你也可直寄給他,也可到太原時順路捎給他。他25號后可能從無錫返平遙。此事一定要保密,先不要給任何人說。祝你在創(chuàng)作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江橫
11月17日
楊棟同志:
去年12月回京后,精神不太好,又逢兩個年節(jié),故未能及時復信,請諒!當然,主要還是你委托的事,我實在無力完成。出版社已無熟人,二也受夠了窩囊氣,我的那本書盡管我自尋銷路,拖了二年多還未出版,求人之難可想而知了。你調山西導報之事進行的怎樣?希早日成功!我寫的電視腳本,正送有關部門和人員審閱中,目前還難定下來,不過希望還是有的,只是時間和表現(xiàn)形式的問題了。
祝萬事如意! 代問成仁同志好!
董老
2月22日
楊棟:
來信和長治日報均收閱,多謝你的辛勤幫助,書出版后定當送上,書目介紹寫錯了書名,不是《戰(zhàn)爭烽煙》,而是《戰(zhàn)時烽煙》??赡苁菦]寫清楚。再就是你了解一下沁源等地訂購本書的情況,問一問縣新華書店或縣委宣傳部。書店或集體訂購,都是按批發(fā)價,要少花30%多。出書和銷書的確是一個大矛盾,讀者是要看到書的內容才決定買不買,而出版社是看到訂數(shù)多少、賠多少錢才決定出不出,這已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所以你這本書出版社能否承擔出版,關鍵也在這里。你有時間的話,可和北岳出版社總編交談一下(讓陸介紹一下),看如何解決好?也可把你在黑龍江出的那本書發(fā)行的情況介紹一下,再就是通過你的關系和各縣教育局說說,讓他們在中學里推銷一部分(上百本、50本者優(yōu)待幾折也可)。我目下還沒完稿,還去不了太原。去時當先告你。順祝萬事如意!
董老
3月9日
董老要的沁源辦食堂的資料,我復印了一份寄給了他,他托人給我?guī)硪粡垪l幅,書法很有功力,還寫了一篇寫我的文章——“山溝溝里一枝花”,體現(xiàn)了老人對我創(chuàng)作的關懷。后來,我又有機會去了北京一趟,專門去看望了他,他又送我一本《三松堂自序》。后來,他的第二本書也出版了,送我和成仁同志各一本,并寄來一篇出版消息讓我?guī)椭l(fā)表。
楊棟同志:
近況如何,甚念。這本書的出版,內容主要點是白晉線,(與白晉線)各縣有直接關系,故望能在長治日報刊登個消息,請你轉去。
董謙
楊棟:
久未通信,不知近況如何?新年接到陸嘉生同志來函,說你的游記已交付北岳出版社社長羅繼長處理,會處理好的,你可放心,以后得便去太原,還可直接去北岳社查詢一下,看望一下陸。陸總編已調到省電視臺任臺長,新年給我寄來賀年片和掛歷。我的《戰(zhàn)時烽煙》文集,也拖延到今年才能出版,最近才送來校樣。電視劇12月才定了由我寫,爭取春節(jié)前寫出初稿。不必宣傳?!稇?zhàn)時烽煙》出版后,你還可以寫一篇評介性的讀后感。………
后來,我寫了一篇散文《重訪小延安》,在《人民日報》發(fā)表了,他看到后又來了幾封信。
楊棟:
來信及導報均收到,勿念!你推薦的《沒有人民的世界》入選山西教材,足見你眼高識廣,人民日報也是選入專集,不過,《沁源人民已百煉成鋼》也是一篇較好的報告文學,80年代即和前一篇,還有《山頭英雄們》選入全國報告文學選集。8月,人民日報10版還登了你寫的《重訪小延安》。文章生動活潑,在京引起良好反響。近來給開基寫了首詩(因文章一時寫不出)給文集編用。給你一份復印件,如沁源出紀念特刊缺開基的文章,這也可濫竽充數(shù)吧?!沁源大會花絮,還望告知一些。
董老
8月7日
楊棟同志:
久未通信,但從寄來的沁源報當中,可以看出你主辦此報所花費的心血和努力,從而也使我感到欣慰。從6月12日的沁源報上,看到有《沁源人》征稿獲獎名次,但不知所寫《沁源人》的內容是歷史題材還是現(xiàn)實題材,如果有關圍困沁源的題材,還望能將這方面的文章復印一份一閱,并告作者簡歷。今年沁源農業(yè)生產如何,望一并告知。
董謙
8月28日
楊棟:
我7月初就來太原,一直住在迎澤西樓812房間,還是從事薄老委托欽安組織的沁源圍困的電視劇的任務。我與別人寫的思路、體裁均不相同,別人寫的是歷史戰(zhàn)爭片,我則寫的革命歷史故事片。經(jīng)過近兩月的奮戰(zhàn),已拿出“設計方案”來,9月底爭取完成初稿。這事你可裝不知,不必像別人那樣聲張,自我宣揚。
正因此事纏身,加以天氣炎熱,我就沒敢寫信給你。昨日恰好縣委司機張留崗來太原,俊華告他說我在這里,便來找我,他說和你住在一起,因而特寫信給你??∪A、嘉生都來過,他們也都日益忙,老陸更是全力投入電視臺的開拓事業(yè),而且辦得花樣翻新,很受歡迎。你的散文集不知后來出版否?這里出版社沒人際關系更是困難多端,都是坐享其分成。作者出本書,都是自寫、自編、自校、自銷。出版社實際是出個書號,坐享發(fā)行費。我的那本書,因老陸調到電臺,最后的命運也沒例外,拖至今日還未出版,還要提價。幸虧我早來山西,經(jīng)過多方努力,現(xiàn)已達到預訂基數(shù)3000冊以上,這樣出版社才答應9月可以排印了。你看難不難,早知如此,我不如在京買個書號自己出版發(fā)行。所以,你的那本書就不必在太原費此心血了。成仁那里問好,5、6月我給他寫過一信,沒回音,是否調工作了?問他好!這次我也不會去沁源了。祝好!
董老
8月30日
抗戰(zhàn)勝利50周年時,董老又寫來一信,并寫了一首詩紀念沁源圍困戰(zhàn),他在信上說:
楊棟同志:
你好!為懷念沁源軍民圍困保家之犧牲精神和養(yǎng)育之恩,我寫了一首紀念沁源圍困勝利50周年的小詩,以略表一點心意。并寄望于年輕一代,永記不忘這光輝的一頁!附上小詩一首。你寄出來的報紙收到,關于節(jié)日的活動有些什么規(guī)劃和打算,還望順便告知一二。我寫的電視劇擬把片名改為《沒有人民的世界》,這名字更富有故事性……現(xiàn)正與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聯(lián)合籌拍之中,爭取冬季完成拍攝任務,因有三八六旅,故寫此題。祝工作順利!
董老
3月21日
從信中可見,一個古稀之年的老人仍在為宣傳沁源筆耕不輟,創(chuàng)作電視劇,出版通訊集。他知道我的一本書稿也在山西人民出版社放著,所以特別關心。此書后來在社長陸嘉生關懷下,由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發(fā)行了2000本,是我出版的第三本書。有一次,董老印了一本臺歷,上面選了他的書法作品,他特地寄來兩本,讓紀念館收藏,并寫信說:
成仁、楊棟:
因臺歷不多,分給你縣紀念館和報社各一份,另給你們各一頁,7月1日題寫的,留作永久紀念。我今年已82歲,轉眼就83了。請楊棟轉給文化局張成仁局長處理。如還需另頁,來信告知。祝你們新年快樂!
江橫
12月18日
董老甚至在收到一些名人錄的征稿信后也不忘推薦我這個山里娃。一次,他收到我的信后回信說:
楊棟:
來信及大作均收閱,知你創(chuàng)作成果累累,多姿多彩,惜無識才之伯樂,而我過去無能為力,只能望洋興嘆!自從1990年上海出版的《中國當代名人錄》把我入選后,特別是去年香港出版的《世界名人錄》邀我入選后,國內幾個單位來信邀我入選,而且要我推薦人才,因此我想到了你,正是你翻身出頭之良機,所以,今天一接到信便連夜寫信給你,并把材料轉給你,按該單位要求抓緊辦理,把材料直接寄去,附信說明是董某推薦即可。因你正年輕,還可按他的啟示寄申請作該中心的特聘作家。根據(jù)它入選的要求,無論從哪方面說,你都夠條件,千萬不要猶豫不決。祝工作順利!
董老
12月4日
董老不知時下這些入選的通知早已變了味,成了主辦者的搖錢樹,但他對一個老區(qū)作者的關懷是真誠的,是叫我銘記在心的。他后來也不斷來信關心我的前程,有一次他在信上就說:
楊棟:
知悉你榮獲“山西省讀書狀元獎”,不勝欣喜之至,并向你致以熱烈的祝賀!經(jīng)多日考慮,你未來的前程如何安排,還值得再深思…….欽安在世的話,或可起到這種作用……
他說的欽安是指原山西省的副省長郭欽安,可見他對我的工作、前途是時時刻刻掛在心上的。董老的電視劇本寫好了,卻因種種原因未能攝制,真是一大遺憾。但董老的成就是公認的。他于1956年調中國科學院經(jīng)濟研究所任研究員,1956年春夏帶領調查組寫了關于農村公共食堂的幾個問題,1961年受到毛主席和黨中央的表揚,1964年任農業(yè)部人民公社管理局副局長,1973年任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1983年董老離休后,仍從事中國現(xiàn)代史和黨史的研究,主編了大型圖文著作《圖說近代中國》,于1991年6月出版,獲得了光明杯優(yōu)秀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榮譽獎?,F(xiàn)任中國現(xiàn)代史學會會長。雖然他已是80多歲的老人了,但他還在修改那部電視劇《沁源圍困戰(zhàn)》,他對老根據(jù)地的感情,貫穿了整個一生;他的敬業(yè)精神和優(yōu)良品質,是我生活和寫作的榜樣。
董謙,一個稱職的“戰(zhàn)地記者”,一個優(yōu)秀的“新聞戰(zhàn)士”,更是一個有良知有氣節(jié)的老一輩文化人,一個從太岳山中走出去的“革命老報人”。 (責編 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