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逃到臺灣的何應欽收到了一封信函,里面寫道:“中國童子軍訓練15年來,似具備軍事預備訓練之濃厚特質,已有一年余與本會失去聯(lián)絡,現(xiàn)在因不敢斷定其訓練之宗旨、原則、制度及方法,是否繼續(xù)維持,故決定暫行停止承認其會員之資格,以至情況明了后,再行考慮恢復其承認。”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中國童子軍又是什么部隊?本文將作一翔實的介紹。
童子軍(Boy Scouts)是近代資產(chǎn)階級對兒童進行社會軍事教育的組織。1907年,英國軍官貝登堡在英國南部多塞特郡勃朗海島上建立童子軍,最初的成員只有20多名,主要組織兒童過露營生活,進行烹飪、偵察、攀登等活動。不久,許多國家競相仿效,從而成為一種世界性的組織。1920年,“國際童子軍總會”在倫敦成立,童子軍運動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據(jù)1934年統(tǒng)計,當時參加總會的國家和地區(qū)有50多個,童子軍人數(shù)達到226萬余名。
受歐風美潮的影響,中國的嚴家麟也創(chuàng)辦了童子軍。嚴家麟,湖北武昌人,1890年出生于漢口一個與教會常有來往的紳商家庭,早年曾留學美國,專門考察過美國童子軍教育事業(yè)。他身體衰弱,視力不佳,面對外國侵略中國積弱的局面,他無法像當時的革命志士一樣進行拯救祖國的艱苦革命活動,只好把宗教和教育當做他一生追求的目標。他認為:“救中國非武力不可,而沒有道德、知識及健全體格之國民,就不會有一個好軍隊?!被诖?,他組織了許多有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動。童子軍的創(chuàng)辦,就是其中的一項。
1912年2月25日,嚴家麟?yún)⒖加⒚劳榆姷慕逃问?,組織60個16歲以下的男孩,在武昌文華書院圖書館舉行宣誓,成立了“中國童子軍”第一支隊。由于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義之地,又位居全國經(jīng)濟地理中心,所以嚴家麟創(chuàng)辦童子軍之事迅速地傳播開來。1913年,上海格致公學、華董公學、基督教青年會中學和江蘇無錫第三師范附屬小學等也先后創(chuàng)辦了童子軍。
1915年,第二次遠東運動會在上海舉行,童子軍進行了會操表演,并參與維持會場秩序等服務工作,得到了在場的各地教育界人士的深切注意和贊賞。運動會閉幕后,各地教育界人士召開會議,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提倡、推廣童子軍組織。是年11月,“中華全國童子軍協(xié)會”在上海成立,北京、天津、廣州、南京、漢口等地設分會。童子軍的影響逐漸擴大,開始向全國發(fā)展。據(jù)《教育雜志》調查,1922年,江蘇60個縣中,就有41個縣創(chuàng)辦了童子軍,總人數(shù)達11251人,其中上??h有1110人。
1924年,國際童子軍總會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第二次國際童子軍大會。江蘇省童子軍受教育廳及省教育會的資助,選派6人,由教練員李啟藩、沈維楨等人率領前往參加。他們參加了昏夜尋路、救護、偵察等比賽,取得了總分第五名的較好成績。這是中國童子軍參加國際童子軍運動的開始。
隨著各地童子軍組織的蓬勃發(fā)展,1926年3月5日,國民黨中央青年部在審查此前的青年運動時,感到“力量不集中,沒有系統(tǒng)組織”,認為童子軍是“青年運動最好的工具”,于是通過了一項統(tǒng)一領導少年兒童的決議,由中央青年部創(chuàng)辦“中國國民黨童子軍”,同時成立“中國國民黨童子軍委員會”,指出:“凡有組織,可存者留之,應去者棄之?!遍_始了黨化童子軍的第一步。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童子軍組織的控制,剛定都南京不久的國民黨政府決定撤消“中國國民黨童子軍委員會”,成立“中國國民黨童子軍司令部”,委任張忠仁為司令,領導和辦理全國童子軍事務。童子軍改組后,頒布了童子軍團和省、市、縣童子軍組織法。從此黨童子軍的“基礎鞏固,組織更加完密”。
1929年,中國國民黨童子軍司令部又改為“中國童子軍司令部”,由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直接負責,中央訓練部部長何應欽任司令,并于中央訓練部下設童子軍訓育科,辦理全國童子軍事務。1930年4月,第一次全國童子軍總檢閱和大露營在南京舉行。參加這次集會的有121個團,3366名童子軍。何應欽戴上童子軍的圓形禮帽,穿上為他特制的童子軍制服,系上領巾,很神氣地站在主席臺上進行檢閱。此后,全國童子軍運動更加活躍,向司令部登記的童子軍也日益增加。據(jù)統(tǒng)計,當時參加童子軍的人數(shù)已達20余萬。
為了把童子軍進一步納入蔣系獨裁統(tǒng)治下,1932年4月,國民黨中央常委會通過了《中國童子軍總會組織案》,以蔣介石為會長,戴季陶、何應欽為副會長,又設籌備委員9人,負責籌備工作。6月,中國童子軍總會籌備處成立。次年,籌備處擴大組織,由戴季陶任主任,朱家驊、張治中任副主任,辦理一切籌備事宜。10月,《中國童子軍總章》公布施行。在《總章》中,對童子軍的宗旨、訓練原則、誓詞、類別、組織、財務甚至制服徽章及旗幟都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
中國童子軍大體上可分為幼童軍(一般為8歲—11歲)、童子軍(一般為12歲—18歲)、青年童子軍(18歲以上)、女童子軍、海童子軍數(shù)種。中國童子軍總會為全國童子軍的最高領導機構,但實際工作由童子軍全國理事會負責。中國的童子軍團有復式和單式兩種。復式的除童子軍外,還附設青年童子軍團、幼童軍團或女童子軍團;單式的僅有童子軍。主辦童子軍團的單位主要有初中、高中、高小或其他學校,國民黨各級黨部,工、商、農(nóng)、教育等各種社會團體。童子軍的編制一般為:6至9人組織一小隊,設正、副小隊長;2至3小隊組織一中隊,設正、副中隊長;二中隊以上可組織童子軍團,設正、副團長和教練員以及傳令、文書等。
童子軍教育的課程分三級,即初級、中級、高級,另外還有各種???。初級課程有10項內容,如黨國旗、誓詞、禮節(jié)、徽章、操法等。中級課程有14項內容,如生火、露營、縫補、救護、偵察等。高級課程有15項內容,如測量、制圖、架橋、星象、游泳等。專科內容較多,約七八十項,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實際應用的項目,如自行車、電子及無線電、醫(yī)學救護知識、操艇、航海、水上救生等。
中國童子軍宗旨為:“中國童子軍以發(fā)展兒童作事能力,養(yǎng)成良好習慣,使其人格高尚、常識豐富、體魄健全,成為智仁勇兼?zhèn)渲嗄辏越ㄔO三民主義之國家,而臻世界于大同。”而且中國童子軍的每一個成員在入軍前都要對著孫中山遺像進行宣誓。誓詞為:“某某誓遵奉總理遺教,確守中國童子軍之規(guī)律,終身奉行下列三事:第一,勵行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之教訓,為中華民國忠誠之國民。第二,隨時隨地扶助他人,服務公眾。第三,力求自己智識、道德、體格之健全?!边@樣,中國童子軍完全變成了蔣系獨裁統(tǒng)治的工具。
1934年6月,教育部又按照蔣介石的指示,根據(jù)總章規(guī)定,選朱家驊、陳立夫、張治中、周亞衛(wèi)、酆悌等15人為中國童子軍理事會第一屆理事。11月1日,“中國童子軍總會”在南京正式成立。蔣介石親任總會長,何應欽任副總會長兼總司令。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許多童子軍激于民族義憤,積極參加抗戰(zhàn)。他們組織戰(zhàn)時服務團,擔任救護、宣傳、慰勞、募捐、運輸、通信和維持治安等工作,涌現(xiàn)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fā),謝晉元率800名壯士堅守四行倉庫。11名童子軍不顧生命危險,冒著槍林彈雨,將3車慰勞品送給他們,使抗戰(zhàn)勇士斗志為之一振。
同時,中國童子軍也為蔣介石粉飾過太平。1942年12月,美國總統(tǒng)特使威爾基到重慶考察。蔣介石和何應欽特意把重慶的童子軍動員起來,參加各種歡迎儀式的訓練表演。當沉湎于阿諛奉承和美酒佳肴中的威爾基看到中國男女童子軍著裝整齊,搖晃著美中兩國國旗在他所到之處列隊歡迎時,連聲說“OK!OK!”,并向羅斯福報告中國軍隊紀律嚴密,有很強的戰(zhàn)斗力。
抗戰(zhàn)勝利后,由于國民黨反動派忙于打內戰(zhàn),中國童子軍的發(fā)展受到了很大影響。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不再兼顧它,各省的童子軍理事會改由各省的教育廳領導,中國童子軍運動走向衰落。1949年,隨著中國革命的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童子軍運動在大陸宣告結束。
(責編 衛(wèi)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