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信息技術(shù);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7)09(A)—0018—01
探究是學生求知欲的一種表現(xiàn)和求知活動必需的一種能力?!皩W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疑則不進”。探究能力強的學生在學習中會主動積極地獨立思考問題。探究又是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先導,是任何創(chuàng)造性活動必不可少的能力。一般來說,探究能力強的學生更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在信息技術(shù)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是一個不可輕視的問題。
重視學生的探究心理,鼓勵學生大膽探究
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shù)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提出一些與眾不同的問題,或者對老師的教學產(chǎn)生質(zhì)疑。教師應該認識到,這正是學生探究心理的表現(xiàn),我們要非常重視。要鼓勵學生大膽探究、大膽質(zhì)疑。允許學生出錯,而絕不能因為學生的問題不值一提甚至離譜而取笑或不予理睬。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應急于回答,更不能輕易否定。凡是學生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絕不要代勞,學生能夠獨立思考的問題,教師不要暗示。因為信息技術(shù)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許多知識、技能完全可以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通過自己動手探索獲得的知識才會印象深刻,自己探索獲得的成功又會激起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有一次,當我剛講完如何利用編輯菜單下的“復制”與“粘貼”命令時,便有學生提出這樣太麻煩,難道沒有更加簡捷的方法嗎?這時我就抓住時機,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要求他們利用學過的知識,找別的“復制”與“粘貼”方法。通過合作探究,各小組便找出了工具欄中的“復制”與“粘貼”圖標,利用鼠標右鍵的快捷菜單中的“復制”與“粘貼”方法。同學們?yōu)樽约旱某晒Ω械阶院?。此后,更多學生在學習中提出了“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的問題,不少學生在操作計算機時碰到問題或出現(xiàn)靈感時,第一反應就是動手試一試。
重視學生的探究心理,教師還必須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有時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會一時無法解決或根本無法回答。遇到這種情況,教師絕不能認為這有損于自己的尊嚴而搪塞過去,甚至對學生進行壓制,而要看到這是學生的探究行為,要像朋友一樣與學生一起探索。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暢所欲言,有不懂的問題就立即提出,才能樂意和老師交流、探討,他們的探究能力才能不斷增強。
教給學生探究方法,讓學生學會探究
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看法,還要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探究。比如,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涉及面廣而雜時,教師應安排一定的教學時間,及時組織學生當堂討論哪些問題提得好,哪些問題提得不著邊際,引導學生提問題逐步由“多而雜”變?yōu)椤吧俣?,由“涉及面廣”變?yōu)椤搬槍π詮姟薄Ec此同時,要教會學生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淺至深地探究。在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初步掌握了探究方法后,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留下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開展獨立探究、合作探究,也可以師生共同探究,并評出“最佳探究問題”和“最佳知識解答”等。在良好的探究氛圍中,學生逐步由被動探究轉(zhuǎn)向主動探究,由不善于探究到積極、主動探究,并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習慣。
把問題延伸到實踐中去,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
有時,學生的探究在課堂上未能得到滿意的結(jié)果,這時可以采取另外的方法來解決。如,讓學生在課外繼續(xù)討論研究;把問題在班級或?qū)W校的黑板報、墻報上公布,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討論,以征得最佳答案;學生可在課外與家長、朋友進行交流,查閱有關(guān)材料,下次再與老師進行交流。
例如,有的學生提出計算機桌面上的圖標為什么一定要雙擊才能打開,如果單擊就能打開有多好。對于這樣的問題,教師不要急于回答,可以讓學生課后先自主探究。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又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節(jié)省了課堂教學時間。
為了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老師應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鼓勵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再提出新的問題,把自己從實踐中發(fā)現(xiàn)的新知識、新技巧記錄下來,推廣出去,把從校外學到的知識與老師、同學交流。這樣,既能使學生認識到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的必要性,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并使這種探究意識伴隨學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