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解題后的反思是指在解決了物理問題后,通過對題目特征、解題思路、解題途徑、解題過程、結果等方面的反思,進一步暴露物理解題的思維過程,找出新的疑難問題,總結解題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悟性”,從而達到開發(fā)學生的解題智慧,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1 指導學生從哪些方面進行解題后的反思
1.1 反思解題方法 檢查解題方法是否正確,思考還有無其他解法,比較解題方法的差異;展開橫向聯(lián)系,歸納這一類問題的解法。
1.2 反思解題過程 從如何選取研究對象、構建物理模型、怎樣分析物理過程、尋找解題方法、選用相應的物理規(guī)律等全過程進行反思。再一次展示思維的過程,暴露思維上的困惑;從解題過程進行縱向類比,聯(lián)想、歸類,達到提煉思維,開啟智慧,挖掘潛能之目的。
1.3 反思解題結果 看結果是否完整;是否符合物理情景;是否科學。
1.4 反思錯解 找出錯誤的原因,比較錯解與正解的區(qū)別,從而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加深對解題思路,方法的理解。
例 在37°的斜面上,平行于斜面的8N拉力作用在質量為1kg的物體上,(g=10m/s2) 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物體初速度為v0,當上升一段距離s時,求在這一過程中拉力做的功?
學生做了之后,老師可增加幾問:
(1)摩擦力做了多少功?
(2)物體的動能怎么變?
(3)物體的機械能怎么變?
之后請同學們小結:
(1) 物體的動能增加或減少的條件;
(2)物體的機械能增加或減少的條件;
(3)摩擦力作功的特點:a斜面上摩擦力作的功與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的長度相同的水平面上摩擦力作的功相等。b摩擦力與相對位移的乘積W = f L = 系統(tǒng)的機械能的損失= 熱能Q。
通過這樣設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對同一物理現(xiàn)象再進行反思,其知識的層次也就不一樣
了。不僅可以大大增強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擴大知識面,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怎樣通過做題來掌握知識,應用知識,總結解題規(guī)律。
2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解題后的反思
2.1 精選題,細審題,重點撥 教師所選訓練的題目要有利于考查學生的物理素質、學科能力,要盡力做到知識覆蓋面廣,針對性、趣味性、啟發(fā)性強,難度適中,層次分明,要有較高的思維品位,要通過解題后的反思有所收獲和提高。審題是解題的第一步。要強化學生審題的良好意識,養(yǎng)成認清已知、明確所求、抓好關鍵詞、挖掘隱含條件的習慣,從而提高解題能力,為解題后的反思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例題教學中先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尋求策略,暴露思維上的困惑,然后再進行點撥、解疑、排難,使思維流暢,為解題后的反思拓展思維空間。
2.2 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反思題目特征
思維的深刻性表現(xiàn)在能透過表面現(xiàn)象和外部聯(lián)系,揭露事物的本質,進而深入地思考問題。
2.2.1 反思題目考查的知識點和能力要求,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對物理能力的再認識、再提高。
2.2.2 反思題目條件的變化對結論的影響,讓學生對題目進行改造,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加深對題目特征的本質領悟;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橫向與縱向的聯(lián)系;有助于調動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的目的。
2.3 培養(yǎng)思維的廣闊性--反思解題思路
思維的廣闊性是指能從眾多的知識領域和多方面的知識出發(fā)來解決問題,是思路開闊而全面的品質。
2.3.1 反思物理思想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物理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一步一個技巧,一步一層思考。
2.3.2 反思一題多解 要求學生珍惜和開發(fā)每一道優(yōu)秀的命題,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多角度的觀察、聯(lián)想,找到更好的解題思路,以培養(yǎng)思維的廣闊性。
例 質量為m的物體從距地面h高處以初速度v0水平拋出,求物體落地時速度大小。
這是一個簡單的習題,學生要得到正確答案,并不十分困難。但未必都能用幾種不同的方法求解,實際上,本題應有以下四種解法:
方法1:運用運動學公式求解。這是最常規(guī)的一種解法,也是教材中講解平拋運動時所采用的方法。
方法2:利用動量定理求解。這里涉及到矢量的合成,有一定的難度。
方法3:應用機械能守恒定津求解。
方法4:利用動能定理求解。
經比較,學生不難看出方法四較為簡便。
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貫穿了較多思想方法,各種技能與方法相互滲透,通過一道題的解答,使得較多的知識點得到了復習和鞏固。同時,通過反思可以了解相關題的解題技巧及知識的遷移、融合的程度,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這一類題廣闊的外延和深刻的內涵,從而培養(yǎng)了思維的廣闊性。
2.4 培養(yǎng)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反思解題途徑
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是指在思維活動中,能以獨特的心理操作方式來展開思維,使其思維成果新穎、與眾不同的品質。在解完一道題后,應引導學生反思根據(jù)此題的解題途徑,能否從其它的角度重新審視題目,得出更加簡捷優(yōu)美的解法。通過聯(lián)想構造新的命題,從而培養(yǎng)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例 (2004·全國Ⅰ)一小圓盤靜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邊與桌的AB邊重合,如圖所示。已知盤與桌布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盤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F(xiàn)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將桌布抽離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邊。若圓盤最后未從桌面掉下,則加速度a滿足的條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此題解后反思發(fā)現(xiàn)用圖像法解更簡捷,解析如下:
解析 用圖像法解決問題,首先必須正確的作出相關的圖像,再根據(jù)圖像的相關性質來求解問題。根據(jù)題給條件,作v-t圖像如下。設OB段對應的時間為t,BC段對應的時間為t′,有:
三角形OAB的面積S△OAB=l2 ,有:
可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解題后的反思,會使學生在反思過程中,加深理解物理概念,掌握基本物理思想方法,培養(yǎng)思維的嚴謹性、深刻性、廣闊性、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性,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欄目編輯黃懋恩)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