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支撐 半邊天地
1993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齊時統(tǒng)計,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shù)學科所占的比例略高于社會科學。按卷數(shù),前者為37卷,后者為36卷;按字數(shù),前者約6800萬字,占56%,后者約5900萬字,占44%?!敝苤境墒侵鞒殖霭嫔缈茖W技術(shù)各學科全面工作的副總編輯。可以說,他支撐著《全書》編纂工作的半邊天地。
周志成不是那種掛個虛名,發(fā)發(fā)號召,批批文件,寫寫“同意”,簽字畫圈的老總。他領導百位編輯,平日的行政事務就不少。每一個學科卷都要經(jīng)歷物色人選、組織編輯委員會、宜講體例、設計框架,組稿撰稿、審稿加工、編輯成書、排校印制一系列流程。作為主管副總編輯都要做好了解進度、調(diào)配人馬、協(xié)調(diào)關系、指導編纂、解決疑難、疏通障阻等上作,并且,承擔終審任務?!吨袊蟀倏迫珪肺谋景鏅?quán)頁上署有“副總編輯周志成”名字的計有:(按出版先后為序)《天文學》、《環(huán)境科學》、《礦冶》、《力學》、《固體地球物理學·測繪學·空間科學》、《交通》、《土木工程》、《物理學》(二卷)、《化工》、《建筑·園林·城市規(guī)劃》、《數(shù)學》、《化學》(二卷)、《輕工》、《生物學》(三卷)、《水利》共15個學科19卷書,占《全書》73卷(小計《總索引》卷)的26%,總字數(shù)3462萬字,占《全書》總字數(shù)(不計總索引)的27%,都在四分之一以上。自然科學有“數(shù)、理、化、天、地、生”的說法,指的是基礎學科。編纂這些學科所需的理論知識是相當廣博的。周志成承擔了《數(shù)學》《物理》《化學》《天文學》《生物》《力學》這些難度很高的學科卷的終審工作。他是中國百科全書事業(yè)當之無愧的大功臣。
在繁忙的審稿工作的同時,周志成始終不忘百科全書編纂的理論建設。出版社在1980年創(chuàng)辦內(nèi)部刊物《探討》,以供同仁研討百科全書編纂理論和總結(jié)編纂實踐經(jīng)驗。他在創(chuàng)刊號就發(fā)表《談談框架和條目》,以后陸續(xù)發(fā)表十多篇論文。例如《百科全書的教育作用及其思想性和知識性》《“中子”釋文的比較》善于用比較辭書學的方法探討百科全書編纂問題。
《全書》一版出齊后,周志成稍卸仔肩,就致力子《全書》二版的規(guī)劃設計工作,擔任《全書》第二版學術(shù)咨詢委員會委員:另一方面又從事國外百科全書引進工作。他主持《小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年版)物理條目的翻譯工作,擔任《劍橋百科全書》中文版(中國友誼山版公司1996年版)編譯委員會顧問,擔任《康普頓百科全節(jié)·自然科學卷》(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主編,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棄工從理 不計功利
周志成是一位獻身學術(shù)而不計功利的人,從青年時代就懷有這種崇高忠向。1939年他考進當時遷至貴州的浙江大學,在工學院電機系讀書。他對物理學興趣很高,景慕在浙大物理系任教的兩位物理學大師——王淦呂教授和束星北教授。他由大一升大二時,向電機系主任王國松教授提出轉(zhuǎn)學物理系的申請,愛生如子的王教授感到事在兩難:既舍不得周志成這個高才生,再三挽留:又要尊重學牛的志愿,只能表示同意,于是同時許諾,如果愿意從物理系回電機系,不用補工科學分,按時畢業(yè)。在當時,原子彈還沒有爆炸,電機系是熱門,物理系是冷門。高等學府中,學生理轉(zhuǎn)工的多,工轉(zhuǎn)理的罕見。當時社會上工科入才奇缺,尤其是浙大這樣名牌大學畢業(yè)生,極為搶手,謀事容易,給的待遇也比理科出身的高得多。所以只有對科學真有興趣、立志科學救國、獻身科學的人,才會去讀理科。
周志成轉(zhuǎn)到物理系二年級,因為少學一年物理,更加用功了。《核物理學家王淦昌》一書描述了當時的情景:周志成等幾位同學“對物理幾乎入了魔,他們在教室里談物理,在飯廳、宿舍里也談物理,散步還談物理,連開玩笑也離不開物理?!?原子能出版社1996年版第66頁)名師授業(yè)解惑,學子切磋砥礪,尤其是周志成本人的寒窗苦讀,學業(yè)大進。他的畢業(yè)論文《離子的復合》具有創(chuàng)見而獲得教育部的嘉獎。系主任王淦昌推薦他留校任助教。竟想不到,他不辭而別,離校到桂林尋找共產(chǎn)黨組織去了,沒有找到,便留在桂林當中學物理教員。周忐成當時的思想,套幾句現(xiàn)成話就是:“電機誠可貴,物理價更高。為了革命故,兩者皆可拋!”
周志成出走以后,他的恩師王淦昌竟然登報“尋人”,請他和早一屆畢業(yè)生許良英兩人返校工作。兵荒馬亂叫代,報紙上的信息也難以傳達,1944年秋天,湘桂戰(zhàn)役發(fā)生,桂林失守,周志成流亡到貴州,始知干教授約他回浙大任教。這回他聽命了,在浙大物理系工作到1949年杭州解放(抗戰(zhàn)勝利后浙大遷回杭州)。
“勤奮敬業(yè)”四字,貫徹著周忠成的一生。在浙江大學求學,他“勤奮敬業(yè)”,3年讀完物理系四年課程,畢業(yè)成績優(yōu)異。在科學普及出版社任副總編輯,全社每年發(fā)稿1000萬字左右,全部由他審讀簽字付印。因之很少在晚上9時前回家,星朋六晚上和星期日還得加班。在編纂百科全書十多年中,他經(jīng)常加班加點。他責任心很強,凡經(jīng)手的稿件非逐字逐句審讀,決不輕易簽字。
謙沖平和 志行高潔
周志成逝世后,出版杜一位老編審說:“周老的為人為學都是無可挑剔的?!彼娜烁聍攘A得他所領導的5個編輯部大約百位編輯的衷心敬佩。
他是一個志行高潔的人??艘逊罟瀼亟K生。周志成是抗日戰(zhàn)爭中在大后方上大學的。當時凡是家鄉(xiāng)淪陷的大學生,無力繳納學膳費的,概由政府資助,莘莘學子稱之為“吃公費”。周志成的家鄉(xiāng)浙江紹興,已被口寇侵占,可是他沒有申請公費,而是由他在大后方工作的父親提供求學費用,父親逝世后,由他的兄長提供。他父兄都是工薪階層,經(jīng)濟并不富裕,尤其在抗戰(zhàn)時期。他青年時代如此,至老依然。在大百科出版社,某次他和我共同參加一項審稿工作,經(jīng)常加班加點。月底,辦事人員給我們開了夜餐費(每晚0.5元),我照領不誤,而他則說,這個門已經(jīng)領進,只好收了,下次就不要再領了。這才知道,他為了百科事業(yè),熬了幾千個夜,是從來不領夜餐費的,這次是不得己的例外。
周忠成作為局級離休干部,有正高職稱,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夫人也是離休干部,可是住著建筑面積僅86平方米的經(jīng)濟適用房。許多人為他抱不平,認為領導不夠關心,而他則一聲不響過著白奉甚儉的生活。語云:“大德不蹁閑,小德出入可也?!敝苤境蓜t是人德小德都謹守分寸,不踰界限,甘愿吃虧的人。
他是一位敬業(yè)不懈的人。周志成1988年辦了離休,但他主持的《數(shù)學》《化學》《輕工》《水利》《生物學》5個學科8卷書還處在編纂流程之中。離休之后,他仍然奮其余勇,釋其余熱,用了4年時間,宵旰辛勞,完成1400萬宇的終聲工作。僅僅《化學》兩卷節(jié),187萬字,他就審讀了4遍。他如此敬業(yè),究竟付出廠多少業(yè)余時間,放棄了多少休假機會,影響了多少自己的身體健康,那是無法計算的。1981午夏天,出版社向外單位借了北戴河的幾間房子,安排社內(nèi)人員分批前往度假。我是普通編輯都能去,周忐成是領導成員當然有資格去。直到2003年,出版社組織離退休干部到北戴河旅游。他報名了,說北戴河從未去過,這回該去看看這個旅游勝地了。我聽了甚為愕然。不意就在這次到北戴河,這位八十老翁,年老體衰,視力不濟,走路摔了一跤,腿骨折斷,只得用急救午送回北京治療。同行者惋惜地說,如果當年他能稍稍擠點時間,也不致于遭此無妄之災了?!肮健?個寧他真是當之無愧。
他是一位謙遜平和的人。周志成在領導崗位上,待人接物的和藹可親、宅心仁厚在同仁中是有口皆碑的。無論誰找他,工作再忙也放下手頭的事和顏悅色地接待你,仔細傾聽陳述。于學術(shù)問題,他會有理有據(jù)地說明:于個人要求,總是伸出援助之于。他身上沒有時下文化部門也受到感染的官場習氣:推托搪塞和虛應故事。
他非常關心后學的成長,鼓勵他們努力求知,積極上進?!短煳膶W》卷責任編輯林盛然學術(shù)基礎深厚,編書成果出色,由于周志成的推薦,擔任了出版社副總編輯,為百科事業(yè)貢獻良多,即為一例。不少當初剛出校門的大學生,今天已成為百科事業(yè)的棟梁之材。
哲人遠去,風范長存!
[責任編輯] 常汝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