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中確實存在好奇心。當這種好奇欲望指向自然時,會引導人獲得知識和經(jīng)驗,推動文明的發(fā)展;而當好奇欲望指向別人的隱私時,就是不應該被鼓勵的“偷窺”了。從心理學角度看,偷窺可能是一系列復雜欲望和動機的反映。性變態(tài)者的偷窺,如窺陰癖、窺淫癖,受扭曲的性欲望的驅(qū)使;而普通人的偷窺則可能是出于想了解別人的真實情況,或想控制別人,或想獲取某種秘密等目的。
讓我們先看看下面這些案例:
偷窺——群體的狂歡:有這樣一個數(shù)碼產(chǎn)品的廣告,廣告的名字叫《偷窺》。三五個美麗的女人在木墻搭建的浴室里洗澡,一縷光線照射進來,原來在墻上有一個小洞,其中一人湊到了洞口,并尖叫起來,于是,同伴們一同湊過來,爭相從洞口征外看,原來墻的另一面是男子浴室,幾個英俊的青年正在沐浴,女孩子們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一樣,狂喜不止。
貌似合理的偷窺——家長對孩子的監(jiān)控:美國一家機構(gòu)對1100住家長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超過一半的家長使用偷窺軟件監(jiān)視孩子在網(wǎng)上的舉動。現(xiàn)在很多中國家長也開始采用類似做去。接受采訪的大部分人說不清楚究竟什么程度的監(jiān)視才是合適的,但是很多家長認為,作為孩子的監(jiān)護人,檢查孩子的思想言行不僅是他們的權(quán)利,更是他們的義務。家長們承認監(jiān)視本身暗示著一種不信任,但是他們覺得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們的自覺性。但也有人認為窺視孩子的網(wǎng)上行為同偷看日記一樣不道德。
二人世界——偷窺的高發(fā)地帶:一位女青年這樣敘述,在和男朋友還不很熟悉的時候,我們同居了。對于他,我尚有很多問號,我愛他,并想知道他的一切。一天早上5點,我醒了,發(fā)現(xiàn)枕邊是空的,所有屋子的燈都亮著,他卻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我難以入睡,在房子里閑逛,無意中我發(fā)現(xiàn)了床下有個紙盒,里面放滿了信件,我知道那是他私人的東西,但我還是看了。其中有他前女友從英國寄來的賀卡。這些東西使我的好奇心更強烈了,我看了很多信件,居然還找到了他的日記,由此我知道了他一些內(nèi)心的秘密,也了解到他并非完美。看完后,我將一切歸于原處,心想其實這也沒什么不好。
上面這些事例,似乎已經(jīng)成了一種常態(tài)的社會心理和行為現(xiàn)象,人們也就見怪不怪了。難怪有人發(fā)出這樣的驚呼:這是一個隱私被到處甩賣和窺視的時代。的確,現(xiàn)代人一邊在玩味著別人被自己眼球蹂躪的快感,一邊又在為自己的隱私可能被偷窺而提心吊膽。這并不是危言聳聽。生活中似乎每天都在不停地上演著“為看少婦哺乳摔下高樓”,“如廁女猛推門撞翻偷窺漢”之類的鬧劇。此外,高科技時代的偷窺設施——紅外攝像機、針孔攝像、竊聽器……,似乎無處不在,偷拍事件沸沸揚揚??傊?,人們在被人偷窺的同時,也在暗自享受著偷窺別人的快感。這是一個讓人沒有安全感的時代!
偷窺的內(nèi)容
一般認為,作為一種大眾化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的偷窺,其涉獵的對象是人們不愿公之于眾的隱私。只有在能偷看到那些每個人私底下都可能會做,但又在別人面前避而不談的事情時,偷窺者才會樂此不疲。隱私與窺視本是一對冤家。每個人都很看重個人隱私,竭力保護自己,另一方面又自覺不自覺地想要偷窺他人。弗洛伊德說過,每個人潛意識中都有偷窺他人的欲望。這種欲望顯然是不道德的,必須加以抑制。
當然,隱私的內(nèi)容在不同時代會各不相同。在封建禁欲時代,養(yǎng)在深閨中的女子的面容會成為偷窺的對象,因此女孩子在他人面前都難免露出“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露臂裝、三點式粉墨登場,現(xiàn)在可能只有女性的三點才會引起偷窺者的興趣了。據(jù)說文革期間,老百姓生活都很清貧,只有逢年過節(jié)才能吃上一點好東西,所以一些閑得無聊的老太太就常常把她們的偷窺聚焦在左鄰右舍的灶臺和餐桌之上,當她們得意地發(fā)現(xiàn)了別人的“奢華享用品”,并竊竊私語相互轉(zhuǎn)告“李家屋里又在燉肉”,“張家屋頭又在燒雞”時,語氣中的艷羨、嫉妒、驚奇甚至仇視淋漓盡致地宣泄了出來。在那“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極左時代,除了偷窺異端的“腐化”生活外,政治偷窺也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文革時代政治偷窺之所以驚人,在于它是全民的、自發(fā)的,沒有道德負罪感相伴隨,最終演變?yōu)橐粓黾w式的狂歡。偷窺者不以對他者外部行為的窺視為滿足,而自覺扮演思想警察的角色,隨時捕捉他者靈魂深處與某種意識形態(tài)相背離的部分,然后一舉將其淹沒在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中。在封建極權(quán)社會和新社會的極左時期,每個人都是被偷窺者,同時又是偷窺者,在偷窺別人的同時,自己也難逃被偷窺的厄運。偷窺——告密——保全自我或求升遷,這成為當時人們自我拯救的方式。
隨著社會的進步,讓偷窺者感興趣的對象就像女性在夏天穿的衣服一樣,越來越少了。但人類對性內(nèi)容的偷窺興趣,卻似乎從來沒有減弱過。
引起偷窺的原因
引起偷窺的原因較復雜,偷窺的動機多種多樣,對不同的偷窺行為需要做具體分析。一般認為,偷窺主要是由以下幾種原因引起的。
首先,好奇心與探究欲導致人們對隱私的打探。心理學家說,偷窺源自于人類天生的好奇心,是人人都具有的欲望。人們總是想了解別人的一切,有些信息不能從公開渠道獲取時,偷窺可能就成為一條不錯的獲取途徑。對偷窺的興趣還來源于人們對真實的危機感:一種對表演的厭惡,對“面具”的反感,對矯揉造作劇情的懷疑。人們迫切地想知道,在光鮮華麗的背后,還隱藏著什么,哪一張臉才是真實的。美國作家米歇爾說過:“我們迷失了感受的尺度,總認為能從他人身上找到生活的真相?!本瓦@樣,人們樂此不疲地通過偷窺別人而滿足自己對生活中某些“真相”的認知。
其次,安全需要驅(qū)使人們獲取社會行為的參照信息。人類是社會性動物,人們需要從外部世界獲得適宜程度的刺激來維持正常的心理活動,需要從他人那里獲得對自己有參照價值的種種信息,以便使自己能夠較好地適應未知世界,以利于自我生存和發(fā)展。這種心理需求在社會情境不確定、信息模糊和個體缺乏安全感時尤其強烈。當前中國正處于急劇的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工作的競爭、生活的壓力和社會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空前提高,社會成員普遍缺乏安全感。在這樣一個大的社會背景和心理狀態(tài)下,一部分社會成員為了舒緩內(nèi)心壓力、尋找行為參照依據(jù)、獲得有價值的信息,采取了偷窺別人隱私的越軌行為。
再次,逆反心理與壓抑的欲望通過偷窺以獲得舒緩。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既有向他人公開的一面,也有不愿為他人獲知的隱秘的一面,前者可稱為“公我”,后者可稱為“私我”。私我的內(nèi)容構(gòu)成個人隱私,保護私我或隱私也成為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而人的基本心理規(guī)律是,越是被禁止的東西就越容易激發(fā)人的興趣和探究欲望。禁忌越多,偷窺的欲望便越強。這是逆反心理的基本表現(xiàn)。文明的進步,同時也意味著對人的本能欲望的壓抑和禁錮。而被禁并不等于消失,它們被壓在潛意識之中,變本加厲地尋找出路。從這個意義上說,只要還有欲望被深深壓抑的人,就會有挖空心思地揭露別人隱私的人,借著別人的隱私,宣泄自身的欲望。
理性看待偷窺
在一定程度上說,偷窺的確能滿足人多方面的心理需要,如滿足人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安全感,宣泄人的逆反心理和被壓抑的欲望。這些需要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它們渴望滿足。這些需要滿足與否,直接影響到人的心理健康。但偷窺的確也可能給被偷窺的人帶來各種麻煩或傷害,如是這樣,將受到社會道德和法律的譴責或懲罰。此外,普通人或正常人的偷窺與變態(tài)者的偷窺也沒有絕然的鴻溝,普通人的偷窺超出一定的頻率、程度,難于受理智的管束而自控,則可能演化為變態(tài),那將嚴重危害行為者的生活工作和社會適應。
有隱私存在,就有偷窺相伴隨。作為現(xiàn)代社會的一員,一方面我們要保護自己的隱私,樹立尊重他人隱私的文明觀念,通過正當渠道,在他人容許的限度內(nèi)獲取我們所需要的信息,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有開放的觀念,勇于自我暴露,向他人展現(xiàn)自己,這也是保持正常的人際交往和有效合作的基礎。
對社會管理而言,一方面要大力倡導尊重隱私、維護人格尊嚴的現(xiàn)代社會文明觀念,對違背道德和法紀的偷窺行為予以譴責和懲罰;另一方面,又要為公眾滿足合理的信息需要提供廣泛的渠道,使信息交流暢通,從源頭上減少偷窺。
相關(guān)鏈接:
病態(tài)的偷窺——窺陰癥
窺陰癥是指尋求各種機會偷看異性裸體狀態(tài)、性交過程,以此作為滿足性欲的偏愛方式或唯一方式。這種癥狀一般只見于男性。窺陰癥患者一般性格內(nèi)向、害羞、缺乏接近女性的交際技能。受窺陰欲望的支配,他們會冒險潛入女廁所、女浴室等地方去窺視女陰。
需要指出的是,正常人或普通人的偷窺和變態(tài)性窺陰者的心理行為表現(xiàn)有著實質(zhì)的不同。正常人或普通人的偷窺一般出于好奇、獵奇、追求安全等欲望的驅(qū)使,窺陰癥患者則是受變態(tài)的性欲所驅(qū)使,正常人的偷窺涉及他人廣泛的隱私范圍,可能包括窺陰者窺視的對象,而窺陰者只對異性裸體或他人間的性交過程感興趣;正常人的偷窺可以受理智的管束而自控,而窺陰者難于抑制自己的窺陰欲望。
責任編輯 姜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