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興趣;探究;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7)08(B)—0022—01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點,并取得了不少經(jīng)驗。本文僅就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一點創(chuàng)新火花談點看法。
一、多一些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要求學生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來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語文教學中注重探究,有助于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如教學《稱象》一文后,我組織學生討論: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呢?同學們紛紛舉手,各抒己見。其中,張越同學提出以“人”代“石”的好辦法,省去了搬石的辛勞與麻煩,實為上策!我不失時機地說:“這個辦法真好!老師都沒有想到。你比曹沖還聰明?!蓖瑢W們聽了都向張越投去贊賞的目光,同時也都紛紛開動腦筋,探索更好的辦法。
二、多一些趣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布置作業(yè)也是這樣。一成不變的作業(yè)只能抹殺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們變得機械、懶惰。為此,我經(jīng)常根據(jù)不同的課文改變作業(yè)的形式,如自編字謎,做難字卡,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畫一畫,和爸爸媽媽分角色讀課文,對情節(jié)性強的文章,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演一演,朗讀錄音等等。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做作業(yè)的熱情,學生的智慧潛能得以激發(fā),著實令人歡欣。比如在學了《媽媽的愛》(二年級課文)一文后,我鼓勵學生也當回小詩人,仿照課文結構,寫出媽媽對自己的關愛。一位同學是這樣寫的:
在一個很冷很冷的夜晚,
媽媽不時幫我蓋好被子,
啊,媽媽的愛是暖和的棉被。
在一個炎熱的夏天,我熱得滿頭大汗,
媽媽給我買了一根雪糕,
啊,媽媽的愛是清涼可口的雪糕。
一次,我感冒了,媽媽給我又是喂水又是喂藥,
啊,媽媽的愛是治病的藥。
我在媽媽的愛里一天天長大。
我欣喜地看到,就連平時讓人頭痛的李曉曉也詩意大發(fā),時而凝神思考,時而奮筆疾書。這次作業(yè),不僅使語文知識得到了遷移,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使他們學會了理解、感動和知恩圖報,真是一舉兩得!
三、少一些束縛
一天,一個同學跑來告狀:“老師,趙淵在黑板上寫字。”我驚愕了好一陣才說:“啊,知道了?!痹瓉恚S多孩子美好的愿望不能實現(xiàn),僅來自于老師過多的不能、不行和不準。事后,我指著小黑板對同學們說:“老師送給你們一樣特殊的禮物,今后你們可以盡情地在這兒寫寫畫畫。”話音未落,全班同學歡呼雀躍,蜂擁而至。我又不得不嚴厲地告訴他們:“這樣簇擁在一塊,無組織,無紀律,無長進。今后上黑板演練的同學只能是當天的值日生?!睆哪翘炱?,我總能從小黑板那兒看到同學們稚嫩的筆跡和天真的畫面。我慶幸自己為孩子們開辟了一片展翅飛翔的天地。這使我想到了泰戈爾的名言:“不能把河水限制到規(guī)定好的渠道里”,也使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倡導的“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就是要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敢于動腦,善于動腦;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就是要鼓勵學生敢干、善干,敢于動手;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就是要鼓勵學生敢于觀察、善于觀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就是要鼓勵學生敢說、善說,敢于提問、善于提問;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局限在狹小的課堂里,也不局限在學校中;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chuàng)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yè)多得做不完。我想,這“六大解放”的目的,無非就是讓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個性地發(fā)展。這給了我太多的感觸,我暗暗下決心:今后一定要多為孩子們營造鍛煉展示的機會。
新的課程改革為學校帶來了挑戰(zhàn),帶來了生機,帶來了發(fā)展。讓我們帶著新思想、新認識、新做法去放飛學生靈動的翅膀,讓他們在大語文世界里盡情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