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分層備課;分層教學;分層練習與輔導;分層評價;高效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7)08(B)—0016—02
我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我國近代杰出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認為,老師的教法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學法而定,老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目前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將四五十個學生集于一堂,班級中的學生,在學習習慣、行為方式、思維品質和興趣愛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現(xiàn)在學習需求和能力發(fā)展上也不盡一致。作為一線的教師對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能力欠佳的學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從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調整課堂結構,改進教學方法,實施有差異的分層教學,使學生學有所得,各展其長,個性張揚,這是新課程改革中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適應未來社會激烈競爭的需要。筆者據(jù)此在語文教學中嘗試分層教學,取得較好效果。下面談談具體做法:
一、按知識結構實施分組,激勵競爭
教師認真研究全班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綜合考慮全班每個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的因素進行分層,是分層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筆者在新學年伊始,先對學生的知識基礎進行摸底,并深入調查了學生的個性特征、心理傾向、認知能力,掌握了學生“學習的實際可行性”;然后結合學生意愿,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應屬的類別;最后根據(jù)實際情況核定,把特征相近的學生歸類為同一層次,將全班學生分為A、B、C三組。A組是基礎好、反應快、成績拔尖的學生,B組是基礎一般、成績中等的學生,C組是基礎較差、學習有困難的學生;A、B、C三組學生的比例依次為2∶6∶2。排位置時首先讓C組坐在中間,與此同時,對學生做好必要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導,特別是消除學困生的自卑心理,讓全部學生心情舒暢地按照自己相應的層次投入課堂學習。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后,隨著學生學習成績的變化,作相應的調整,最終達到C組逐步解體,A、B組不斷壯大的目的。這樣做,可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智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實施分層教學
1.分層備課,設定教學目標和要求。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為了突出教學中的層次性,教師課前在研究教材內容的同時,必須重點研究學生,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制訂不同層次的具體教學目標及教學要求;根據(jù)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內容、課堂提問、技能訓練并注意層次和梯度。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可分解為高、中、低三個不同的教學要求。高層次的學生要在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適當拓寬;中等層次的學生要緊扣基本要求學習,在學習的速度和難度上可略微降低要求;對學困生教師則要多加幫助,應采取低起點,循序漸進的方法,把訓練目標分解成幾個有梯度的連貫的分目標,分清哪些屬于共同的目標,哪些不屬于共同的目標。在制定各個層次的教學目標時,教師要準確把握各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既不能過高,增加教學難度,加重學生負擔;又不能太低,降低教學要求,放慢教學進度,以致完不成教學任務。換言之,就是制定教學目標要讓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yōu)等生“吃得飽”。為此,在分層備課中還要注意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巧妙地設計教學程序,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鞏固、夯實基礎知識,減緩重難點坡度,要以C組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準,但也要激發(fā)A組學生的求知欲。
2.課堂教學分層。課堂教學分層是語文分層教學中最難的一環(huán),重點要做到分層施教。為此,在講授同一教材內容時,要以相應的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做參考,采取“大班導學,小組議學,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針,根據(jù)備課要求,授課著眼于B層中等學生,實施中速推進,課后輔導兼顧A、C優(yōu)差兩頭,努力為差生當堂達標創(chuàng)造條件。具體做法是:上課時合為主,分為輔;課后則分為主,合為輔。做到對A層學生少講多練,讓他們獨立學習,注重培養(yǎng)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其解題的技能技巧,并鼓勵他們博覽群書,進行研究性學習,勤于歸納和總結要點;對B層學生,則實行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注重課本上的知識點和習題的處理,著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對C層學生則放低要求,減緩坡度,放低起點,淺講多練,查漏補缺,使之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課堂分層教學還要注意分層設計課堂提問、分層設計練習,使學生全員參與,各得其所。授課的著眼點要放在B層中等學生身上,實施中速推進。其中,對優(yōu)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生和學困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前進,學困生必須基本上達到課標的要求,優(yōu)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課堂提問應注重層次性,具有啟發(fā)性,及時點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努力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如教學琳達、里弗斯的《永生的眼睛》一文時,要求A組學生能品讀課文,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做好批注,在小組學習中充當重點發(fā)言人的角色,能發(fā)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與文本的人物產生共鳴。同時要引導學生以人物形象為切入點理解課文,升華情感,理解題目中“永生”的含義,進而體會文中善良、樂于助人的父親以及可愛、才華橫溢的女兒的人物形象。對B層次學生,要求他們把握文章的關鍵詞語、句子,深入理解文中父親一心為他人幸福著想,為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的高尚品質。對于C層次學生,只要求他們掌握文章的生字、詞語,理出文章的脈絡,提出不理解的詞句、問題,在課堂上,給他們機會去讀通讀順課文,能基本理清課文的條理,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即可。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分層,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
3.分層練習與輔導。分層練習和輔導是分層施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教師就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運用練習對學生學習進行監(jiān)督,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矯正。教師在設計練習或布置作業(yè)時要遵循“兩部三層”的原則:“兩部”是指練習或作業(yè)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叭龑印笔侵附處熢谔幚砭毩晻r要具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練習,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次為變式題或簡單綜合題,以B層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第三層次為綜合題或探索性問題。第二、三兩層次的題目為選做題,這樣可使C層學生有練習的機會,A、B兩層學生也有充分發(fā)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因而可提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學生訓練時,教師要做好課堂巡視,以便及時反饋信息,加強對B、C層次學生的輔導。對C層次的學生課后盡可能進行面對面的輔導,積極組織A層次的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通過開展競賽知識講座拓展閱讀,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語文綜合知識。平時的課堂訓練,難度稍低的練習可由A層次的學生幫助C層次的同學,通過生生之間的互動,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進步。
4.分層設計作業(yè)與批改。為了使分層教學更加切合實際,將分層教學落到實處,在作業(yè)布置與批改中也要做到分層實施,特別要著力注意兩個問題:首先,布置作業(yè)要因層制宜,不在乎“量”,而在于“質”,切忌在教材所編內容中任選幾項讓學生“一鍋煮”,而應在緊扣教材的同時,針對各層學生的目標要求和具體情況適當設計一些難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作業(yè),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其次,批改作業(yè)要因人制宜,一是不能只滿足于打“√”、打“×”,或給個分,還要因人給予評語。使他們能備感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二是不能只忙于作業(yè)的全批全改,關鍵要做好批改記錄(主要包括好的典型、錯誤實例、特殊思路、具體姓名等)和認真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主要是指教師應通過作業(yè)批改記錄所收集的素材與資料,去發(fā)現(xiàn)各個層次或個別學生存在的一些帶普遍性、典型性、趨向性的問題,為“對癥下藥”搞好作業(yè)講評作好準備。在批改作業(yè)時,多照顧學困生,對他們的作業(yè)盡量做到全批全改,有些作業(yè)面批為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當面指出,馬上改正,長期堅持下來,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縮小與其他學生的差距。
5.分層評價。分層評價也是分層施教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層練習。它是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實施分層考核辦法,測驗時試卷設計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卷。必做題屬檢測達標的基本要求,選做題則屬較高要求,為加分題。命題時可將一份試題分為I卷、II卷和附加題三部分。I卷為基礎題,讓全部學生完成;II卷為層次題,要求學生按層次完成;附加題為綜合考查題,讓部分B層次的學生和A層次的學生選做,作為獎勵另外加分。命題時也可同卷同考不同目標,如C層次學生要求達到60分以上,B層次學生達到75分以上,A層次學生達到90分以上。這種設計方法可使C層次學生有更多的成功機會,進而增強其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也可使A、B兩層次學生不易滿足,激發(fā)其求知欲。批改時為了鼓勵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采用“模糊”的教學方法,對別具一格或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答卷,即使做錯了也適當給分表示獎勵。為了激勵學生不斷向上,每次對單元測驗成績有進步的學生要及時表揚。評價要以鼓勵為主,對尚未達標的學生要幫助其找差距,找原因,樹立信心。
分層教學法的實施,充分體現(xiàn)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于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協(xié)調,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可極大地優(yōu)化師生關系,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使教更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總之,通過這一教學法,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也有利于全面提升教師素質,提高教師的組織調控與隨機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