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曾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93歲的老者王世襄先生獻議中國奧組委,希望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放飛中國獨有的觀賞鴿并展示傳統(tǒng)鴿哨技藝,藉以“宣揚、顯示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和風(fēng)貌”。王老建議中提及的“鴿哨”又名“鴿鈴”、“鴿笛”,是系在鴿尾的一種特制哨子。人們系哨于鴿尾,借助鴿子翱翔于藍天,聆聽忽弱忽強、或沉或揚之哨音,放飛鴿哨是一種民間游藝活動;放飛鴿哨的關(guān)鍵在于鴿哨,一把品質(zhì)上乘的鴿哨從制作、佩系到配音都有著嚴格的操作規(guī)范,由此鴿哨的制作又是一門獨特的民間技藝。
鴿哨的由來
鴿哨源于何時,實無確論,但有研究者稱,最遲在北宋時,就有鴿哨了?!端问贰は膰鴤鳌吩浻羞@樣一件事:仁宗慶歷年間,宋與西夏作戰(zhàn),宋軍行軍途中遇“道傍數(shù)銀泥合,封襲謹密,中有動躍聲”,打開盒子,“乃懸哨家鴿百余,自合中起,盤飛軍上”,鴿哨引得“夏兵四合”,致使宋軍大敗,這是鴿哨的較早記述,
如果說上例鴿哨是為戰(zhàn)爭之用,幾乎同一時期,北宋詩人梅堯臣作《野鴿》詩,其中有“孤來有野鴿,嘴眼類春鳩……一日獨出群,盤桓恣意游;誰惜風(fēng)鈴響,朝朝聲不休”詩句。這里的鴿哨已經(jīng)是人們的游藝之作了。
至南宋時,仍能看到鴿哨的痕跡。詩人范成大《石湖集》中有絕句四首,其題記稱“自晨至午,起居飲食皆以墻外人物之聲為節(jié),戲成四絕”,其“四絕”中的第一首是:“巷南敲板報殘更,街北彈絲行誦經(jīng)。已被兩人驚夢斷,誰家風(fēng)鴿斗鳴鈴?!贝藭r的鴿哨已然與“敲板”、“彈絲”成為人們?nèi)粘I畹囊徊糠至恕?/p>
發(fā)展至清時,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中有“凡放鴿之時,必以竹哨綴之于尾上,謂之于壺盧,又謂之哨子,壺盧有大小之分,哨子有三聯(lián)、五聯(lián)、十三星、十一眼、雙筒、截口、眾星捧月之別,盤旋之際,五音皆備?!边@說明當時的鴿哨制作已經(jīng)達到相當高的水準了。
延至今天,全國多有鴿哨制作,但北京無論是在類別還是制作技藝上都更為精到。據(jù)老藝人回憶,清末民初,北京曾有“惠”、“永”、“鳴”、“興”、“永”、“祥”、“文”、“鴻”等八大鴿哨名家,并有作品留世。之所以如此,據(jù)王世襄《北京鴿哨》一書講,“北京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加上清政府為八旗子弟供給錢糧,一大批人長期飽食安居,故得殫精竭智對許多娛樂玩好及其器用設(shè)備作不斷的研究制作,講究之多,工藝之精,達到使人驚訝的程度。不少器用如鳥籠、蛐蛐罐、蟈蟈葫蘆等都堪稱世界第一,故不只鴿哨一項而已”。上面提到的北京老人王世襄就是當代鴿哨制作名家。
鴿哨的形制
鴿哨制作的主要材質(zhì)是蘆葦、竹節(jié)和葫蘆。蘆葦用來做細管;竹節(jié)用做管和筒;葫蘆則做哨肚。由于管、筒、肚都刮得極薄,所以分量很輕,一把大哨經(jīng)過上漆,也不過七八克重。除此而外,還有用象牙或虬角做哨口,用銀杏、桂圓、荔枝、蓮子等果殼做哨肚的,這些鴿哨雖然材質(zhì)花俏,多不實用。
根據(jù)外形,鴿哨分為四大類。葫蘆類,是以圓形為主體的鴿哨,外形若球狀或扁狀,其中又有“大葫蘆”、“中葫蘆”、“小葫蘆”之別。聯(lián)筒類,指用管狀哨連接成行的鴿哨。其中,用細管連接成行的叫“聯(lián)”,用粗管連接成行的叫“筒”。根據(jù)哨子數(shù)量的多寡,“聯(lián)”分為三聯(lián)、四聯(lián)、五聯(lián),“筒”分為二筒、三筒、四筒,星排類,以托板為底座的鴿哨。小哨或長或圓,均勻地排列在托板上,花辦列七哨的稱“梅花七星”,長方形托板上分三行列九哨的稱為“三排”,星眼類,是扁圓形哨與管狀哨相結(jié)合的鴿哨。把扁圓形哨置于中央,在它的前后左右安插管形直哨,依哨數(shù)多少,命名為“七星”、“九星”、“十一眼”、“十三眼”,更有“三十五眼”之多者。
鴿哨的佩系
鴿哨佩系前要先“縫哨尾子”。鴿子一般有12根尾翎,在正中4根距臀尖約1.5厘米處,用針引線,平穿而過,然后打結(jié)系牢。線宜用優(yōu)質(zhì)棉紗線,或鮮艷的五色絲線,用絲線時必須多打結(jié)扣,以免滑脫。這是佩系鴿哨的準備工作,北京稱之為“縫哨尾子”。
佩系時,哨口朝前,將哨鼻插入4根尾翎正中縫隙內(nèi),這時哨鼻上的小孔恰好在尾翎之下露出,用長約5厘米的鉛絲穿過小孔,彎成圓圈,兩端交接,以防張開。至此一把鴿哨便佩系完成。
由于哨鼻嵌夾在尾翎縫隙中,下有鉛絲圈扣牢,其前后又分別被鴿子臀尖及“哨尾子”固住,即使鴿子飛翔回旋、急上、疾沖,或“打鬼翅子”(短時間不規(guī)則飛行)也不會脫落。
應(yīng)該注意的是,“哨尾子”要每年縫一次,時間一般在夏季鴿子換毛結(jié)束,新尾翎長成之后??p時如尾翎未干,針線穿過,翎管將流血而枯萎。冬春之際,天空多有鴿鷹出現(xiàn),負哨之鴿易遭襲擊,造成傷亡:夏季鴿鷹稀少,哨尾子如仍是去年所縫,哨尾子承力有限,有可能出現(xiàn)鴿還而哨失的現(xiàn)象。
放飛鴿哨既要注意季節(jié)、天氣的變化,又要根據(jù)鴿子的具體情況而定。如雌鴿懷卵時不宜佩哨,雌鴿哺雛時則雌雄鴿均不宜佩哨等。
鴿哨的配音
鴿子有強有弱,負荷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鴿哨的配音,應(yīng)根據(jù)兩種情況:一是鴿子的負荷能力,二是哨子的音量和音色。
鴿哨的配音多根據(jù)放飛情況而定,如選當年或一二歲的壯鴿,壯鴿精力旺盛,清晨起飛盤旋兩三團后即直奔他方,至午時方回,北京養(yǎng)鴿人稱為“走趟子”。因此種鴿群遠征他方,不宜負重,直線飛行,哨音平直,不會有回蕩婉轉(zhuǎn)的韻味,故為它“佩哨”,只是為了收到音訊信號,一般不過分研究。
另一種放飛叫“飛盤”,鴿群起飛后,圍繞居所,漸盤漸高,直薄云霄,然后徐徐盤下,齊落瓦面。如若飼養(yǎng)得當,鴿群可以三起三落,歷一二小時才收盤歸巢,由于鴿群盤旋回轉(zhuǎn),哨口承風(fēng)角度不同,強弱有別,鴿哨的配音也耍有輕重巨細的變化。根據(jù)哨子的音量與音色,不同音色的鴿哨品種要盡量配備齊全。每個品種宜用多少把,其大小應(yīng)如何搭配,都應(yīng)遵循一個原則,即任何一種鴿哨都不宜過多和過大,以免在音量和音色上壓倒或掩蓋了另外一個品種,為求得最佳方案,有必要把每只鴿子的負荷能力和每把哨子的音量都考慮進去。合理的配音要通過試驗、考察才能掌握具體情況,再根據(jù)具體情況來擬定如何選哨配音。
鴿子是和平的象征,鴿哨又是中華民族的精工之作。人們在欣賞奧運會這一世界體育盛事,感受“更高、更快、更強”的人類追求時,如果能聆聽來自“天籟”之音的問候,應(yīng)該有悅目怡情的美妙享受。
[責(zé)任編輯] 姜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