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涌泉報
一考生
我們生活在當下。
這是最美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糕的時代:我們賺的錢更多了,人情味卻更少了;我們的交通工具更先進了,公交車上站著的老人卻更多了;我們登上月球探索太空,卻不愿伸手幫助對面的鄰居;我們的股市價格一路狂升,價值觀卻成倍地下降;我們的社會都知道“此仇不報非君子”,卻怎么也流行不起來“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而社會上數(shù)不勝數(shù)的忘恩負義之人,仇視一切事物之徒,更加深了社會道德危機。人們的心越來越狹隘,只懂索取、不懂回報之人,仿佛充斥著整個社會。
記得曾讀到一則故事:一對老夫婦遇到一個趕著回家過圣誕節(jié)的年輕人。年輕人買不到車票,在大雪紛飛的夜晚無法回家。老夫婦邀他共度圣誕節(jié),遭到推辭后,竟主動將自己的車借給了年輕人。這樣的舉動令人感動,但接下來的事卻讓人心寒:這年輕人再也沒有回來,從此杳無音信。
一位著名作家在談到社會道德時,也曾說到他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他在一次散步時撿到一個錢包,打電話找到失主后,失主沒有半句感謝之詞,竟還要求他把錢包送還失主家中。
我們感嘆叢飛節(jié)衣縮食為貧困學(xué)生捐款,卻也憤慨在他重病之時無人援助;我們感嘆雷鋒無私地為人民服務(wù)的精神,卻也無奈于現(xiàn)在有些中小學(xué)生不知“雷鋒”為何物!
當整個社會呈現(xiàn)出曖昧的姿態(tài)時,我們需要一種有質(zhì)感的態(tài)度來面對社會道德危機。這便是: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一位即將不久于人世的老人,將自己的兒女喚到跟前,一一敘說何人何時幫助過自己,教導(dǎo)子孫們要報答人家。雖然老人一生坎坷,遭受過不少人的陷害,但他自始至終未提一句,只把感謝留給后人。這是我見過的一個老人留給世界最好的禮物。他讓人們明白了感激的力量與回報的感動。
一位女士把自己430元稿費,很隨意地捐給了西北一個素未謀面的小女孩,但這位女孩卻把她的恩德深深地記在心里,即便在貧困的條件下,仍堅持給她寫信——雖然這位女士已忘了這件事。小姑娘的善良、知恩讓人欣慰。
我們感嘆華農(nóng)大學(xué)生小李的愛心,更為那個四年級的女生深深感動;我們感嘆大批青年出國深造,更感嘆他們中不少人回國報效的高尚。
西方有位哲人說:“別人愛我,我愛別人,這是小愛;我愛別人,別人愛我,才是大愛?!彼曰浇逃芯涿裕菏┍仁苡懈#?/p>
無論東西方,無論古今,“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都是我們?yōu)槿颂幨赖臏蕜t,它將促使我們的社會變得有思想、有內(nèi)涵,它讓我們可以遙望一個美好的未來。
【點評】此文緊緊圍繞“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一論點,先從反面切入,指陳“社會上數(shù)不勝數(shù)的忘恩負義之人,仇視一切事物之徒,更加深了社會道德危機”;然后援引東西方典型事例與名言警句,由反及正地進行論證,其間,“當整個社會呈現(xiàn)出曖昧的姿態(tài)時,我們需要一種有質(zhì)感的態(tài)度來面對社會道德危機”一句起到了很好的過渡作用;最后再次強調(diào)有感恩之心是“我們?yōu)槿颂幨赖臏蕜t”,呼應(yīng)前文,結(jié)構(gòu)嚴謹。綜觀全篇,現(xiàn)實性、針對性很強,材料豐贍,表達嚴密,不少語句還富含哲理。由此不難看出,這位考生思想境界比較高,對人生有過深刻的思考,作文功底又非常扎實。
穿越百年的芬芳記憶
一考生
“你是誰,讀者,百年之后讀著我的詩?”一個頭纏白布、身著素衣的老者向我走來,默默微笑著,“我無法從春天的財富里為你送來一朵鮮花,無法從遠方的云彩里為你送來一縷金霞,打開門向四周看看,從繁花盛開的園里采擷百年前消失的鮮花的芬芳記憶,讓歡愉的聲音穿越百年時光……”
泰戈爾就這樣一步一步向我走近,在我的耳邊低語,告訴我奉獻的美麗——它如一抹春日的陽光,親吻著每一個生靈。
在熹微的晨光里,葉兒輕輕晃動,飄搖在秋風里。“落葉在泥土里迷失自己的時候,才融入到森林的生命里去了?!蹦阏f著,用手托住一片黃葉。葉兒一生的意義便在于此,在深秋晚風中,用一種輝煌的告別方式來終結(jié)自己的生命,為大地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零落成泥,不奢求什么回報,它只是記住了大地對它的哺育之恩,也渴望用自己的生命予以報答。正因為如此,葉子才得到了永生,飄散在詩人纏綿的筆墨里,一幅幅書卷里……
秋日的凄涼過去,是春日的繁花似錦。那枝頭含苞的花蕾,抑或?qū)訉尤~片之間的花蕊,一團團一簇簇,競相爭艷著。“泥土飽受污辱,卻以花朵作為回報?!蹦阕屛遗跻粧g土,我聞到了泥土里散發(fā)的陣陣幽香。
土壤雖忍受著人們的摒棄,卻毫無怨言,經(jīng)歷雨滴的拍打、冷風的肆虐,終于在和煦的春風里,吐納一地的芬芳,在人們的心頭彈奏著潺潺的樂章。也許,世間某些外表丑陋不堪的事物,它們也一直在默默奉獻著,一直在為世間的美好而努力著。
“生命是上帝賦予的,我們唯有獻出它時,才真正擁有它?!蹦阋琅f微笑著,向我講述永恒的真諦。是不是世間萬物亦如此?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一無所有,只有在學(xué)會付出之后,才能夠得到回報;予人方便之后,才能夠予己方便。只有以一顆真誠的心為他人奉獻的時候,我們才會收獲——收獲喜悅與幸福,也收獲他人的付出。此時,我們才能擁有一份厚重的生命,才真正擁有了它,不是嗎?
流連在繁花盛開的院落里,我采擷了一朵在奉獻的雨露滋潤下盛開的花朵,嬌艷異常,我輕輕一嗅,聞到了鮮花的芬芳記憶,在一位老者的笑容里,穿越百年時光……
【點評】此文很有品位,其品位得自知識的積累和文化的熏陶。作者充分發(fā)揮熟讀泰戈爾的優(yōu)勢,借助穿越時空、與大詩人對話的形式,表達了自己對奉獻、對感恩的詩意理解。文中贊葉兒,嘆泥土,目的都是為了說人生,為了闡明“只有以一顆真誠的心為他人奉獻的時候,我們才會收獲——收獲喜悅與幸福,也收獲他人的付出”。在大量平鋪直敘、少有意蘊的考場作文中偶然讀到這么一首清純自然、文字靈動的散文詩,就像酷暑天里忽然感受陣陣涼風,那感覺痛快舒暢、精神陡然振作的閱卷教師,怎么會不打出高分呢?
溫暖人間
一考生
在茫茫人海間,與我們認識的人很少。但無論熟悉還是陌生,總會有“幫助”溫暖我們的心。對親人的幫助,是相濡以沫的支持與關(guān)愛;對朋友的幫助,是心有靈犀的默契和配合;對路人的幫助,是細致入微的關(guān)懷和一聲鼓勵、一個攙扶。
幫助無處不在,它浸透在我們周圍的空氣中,變成呼吸的氧氣,支持著我們的生命。
文壇巨匠巴金曾說:“我的生活目標,無一不是在幫助別人,使每一個人都得著春天,每顆心都得著光明,每個人的生活都得著幸福,每個人的發(fā)展都得著自由。”這個用《家》、《春》、《秋》等著作慰藉于苦難中向往和平的人們的作家,唯一的生活目標是幫助別人——不管是用充滿愛意的文字,還是用愛心行動,確實給在寒夜中前行的人帶來了溫暖和光明。
一生都在幫助別人的人,會得到人們的尊重和熱愛,就像巴金留給人們的精神財富將被永遠銘記一樣。而“幫助”也成為人們前進的燈塔,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帶去溫暖,并讓溫暖這顆火種撒滿人間,點燃社會的每個角落。
幫助同時是互助,只有相互幫助才會更加長久。就像患白血病的女孩把錢捐給輟學(xué)的兒童后所說的那樣:“別人幫助了我,我也要將這份溫暖傳遞給他人。向每一個處于危難中的人伸出援手,這個世界才會成為愛的海洋?!?/p>
不知道叢飛在地下是否仍在不斷幫助別人,但我知道,他其實是懷著失望、無奈死去的。受到他幫助的人絲毫沒有感謝之心,反而用所謂“怕丟面子”拒絕去探望重病中的叢飛。人心冷漠至此,實在是社會的悲哀。當他們拿到那一筆筆捐款時,他們的心難道沒有一絲顫動?他們的靈魂難道沒有受到一次次強有力的撞擊,讓自己被麻醉的神經(jīng)變得清醒,從而學(xué)會感恩?
但愿這種讓“壯士扼腕”的事情不再發(fā)生,我們永遠也不愿看到叢飛眼角那滴英雄淚。
林清玄曾說:“雪,冷而清明,純凈優(yōu)美,在某一個層次上,像極了我們的心?!倍皫椭笔俏覀冃撵`最單純、最明亮的底色。是幫助,為饑寒交迫的人們送去冬日里的溫暖陽光;是幫助,讓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是幫助,讓在黑暗襲來時孤苦無依的人有耐心期待天光。
讓我們盡情吞吐這種生命的氧分,即使風沙侵襲,我們的人間依然溫暖如春。
【點評】這是一篇才、學(xué)、識俱佳的好文章。作者亮出“幫助無處不在……支持著我們的生命”這一觀點后,先選文學(xué)巨匠巴金的事例入文,表達了幫助會“給在寒夜中前行的人帶來溫暖和光明”的分論點;接著遞進一層談“幫助同時是互助”,并讓一正一反兩個例子形成對比,有力地突出了“只有相互幫助才會更加長久”的觀點,抨擊了那些忘恩負義者的卑劣;篇末引用林清玄的名言,針對“幫助”的價值反復(fù)詠嘆,呼應(yīng)開篇并深化了全文主旨。文章中心明確,筆端飽含情感;合理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行文富于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滴水之恩何以報
一考生
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本褪钦f在你困難時幫助過你的,你就需要在別人危難時回報他。
滴水之恩,何以報?春天陽光普照大地時,用溫度回報了小河,讓小河的冰層消逝,使它能夠歡快地流淌。
滴水之恩,何以報?夏天烈日炎炎,甘露用淚水回報了大地,讓花朵開放得更加鮮艷,沁人心脾。
滴水之恩,何以報?“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經(jīng)歷了春風夏日,落花用身軀回報養(yǎng)育了自己的大地媽媽。
滴水之恩,何以報?冬天寒風凜冽,雪花飄落,萬物皆“冬眠”,只有梅花凌霜傲雪,用自己的香氣來回報人們……
大自然皆如此,何況是人呢?
當你窮困潦倒時,他向你伸出了援助之手;當你失意時,他為你開啟了導(dǎo)航燈,指引你前行;當你失敗時,他為你鋪墊了一塊塊基石,讓你走上成功的階梯;當你惆悵時,他為你帶來了“開心果”;當你不幸時,他為你送來了幸福的青鳥;當你……然而,當他累倒了,身患重病躺下了,你,你又為他送去些什么?是冷漠,還是貼心的關(guān)懷?
滴水之恩,你以何報答?
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回報了當初劉備三顧茅廬的賞識;李密用忠心回報了君王的栽培與信任,用孝心回報了祖母的撫育之恩;貝多芬用音樂成就,回報了父親的鼓勵與支持;當代許多著名歌手用美妙的音樂,回報了熱愛他的歌迷……他們都懂得回報。
“感恩的心,感謝命運……”一首歌道出了我們應(yīng)如何來報答,那就是懷著感恩的心報答曾經(jīng)幫助過我們的每一個人。
希望小學(xué)的女孩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記住了那句洋溢著真、善、美的話——“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xué)會幫助別人”。
叢飛節(jié)衣縮食,資助了178名貧困學(xué)生,當他病倒時卻無一人去看望他。這些受助者沒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沒有記住古人的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但叢飛的事跡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肯定與贊許。試問那些受助者,你們以何回報曾幫助過你們的人?難道是冷漠嗎?
滴水之恩,何以報?用一顆真誠的、感恩的心來報答;用你的關(guān)懷來報答;淚水帶來的失望,微笑送來的關(guān)懷,都可以用你一個甜甜的笑來報答。
你一句關(guān)懷的話語,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個熱情的擁抱,一個感恩的眼神……都可算是回報啊。
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啊!只要人人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知道滴水之恩以何報。
——滴水之恩,以心報!
【點評】這篇文章在切合題意的基礎(chǔ)上,有兩大亮點:一是內(nèi)容充實,思路清晰。作者緊扣“何以報”行文,從自然界的現(xiàn)象談到人類社會的事例,正反結(jié)合,層層遞進,最后順理成章地落實到“滴水之恩,以心報”。二是多用修辭,氣勢充沛。作者綜合運用了多種句式侃侃而談,其駕馭語言的能力值得稱道。特別是“滴水之恩,何以報”的復(fù)沓和大量使用排比句,富于氣勢,有效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
愛,更需要“復(fù)制—粘貼”
一考生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边@是一首歌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句,是對社會中冷漠人群發(fā)出的撼人心弦的呼喚。
習慣了在快捷的信息網(wǎng)絡(luò)上生活的人們,每天不知進行著多少次的“保存”、“復(fù)制”、“粘貼”、“刪除”之類的操作??赡阍囍鴮⑷祟惖囊恍┟赖骂愃频夭僮鬟^嗎?請讓我告訴你一個美妙的操作:把愛先“保存”再“復(fù)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粘貼”。試一試,你將因此而快樂一天,甚至一生。
第一次從《讀者》上讀到叢飛的故事,讓我感動得淚流滿面,更讓我羞愧到臉紅。二十歲了居然沒有自發(fā)地捐過一次錢,習慣了對身旁受難者冷漠,甚至特別輕視他們。念小學(xué)的時候,還知道“偷”家里的一塊干糧給乞食者,后來慢慢地就不這樣做了,開始去呵斥他們。大家都這樣——原來我們學(xué)會了把愛“刪除”這個操作。
從內(nèi)心說,把愛“刪除”是不快樂的。你內(nèi)心永遠會隨物質(zhì)的變化而變化,但你永遠會記得小時候,當你把食物遞給乞食者時,他給你的那個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激的笑容。學(xué)會把愛“復(fù)制”、“粘貼”,你就是愛的天使。我崇拜叢飛,崇拜白芳禮老人,還有小李和她的同學(xué)這些傳播愛的領(lǐng)頭人,但我更愛捐出自己全部壓歲錢的那個小同學(xué)。因為她知道不只是接受,更重要的是付出。一顆感恩的心,永遠是一個盛放愛的晶瑩透亮的水晶盆;一張拉不下的面子,僅僅是漏洞百出的網(wǎng),真的有點可憎。
愛,需要每一個人去“保存”、“復(fù)制”和“粘貼”,而不是僅靠某個人或一個基金會去傳播。社會需要叢飛、白芳禮的愛,更需要每一個伸手投足間的愛,愛可以“積小流成江?!薄?/p>
愛,沒有“刪除”,也不只是“保存”,它更需要每一個人去“復(fù)制”,去“粘貼”。只要人人都“粘貼”一次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點評】本文標題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它新穎別致,可謂平中見奇、拙中見巧?!皭?,更需要‘復(fù)制—粘貼’”,一個多好的比喻,既富于時代特色,又切合題意。該考生緊扣所給材料的內(nèi)涵,概括出“把愛先‘保存’再‘復(fù)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粘貼’。試一試,你將因此而快樂一天,甚至一生”,使文章主旨鮮明地凸現(xiàn)出來。接著,作者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指出“把愛‘刪除’是不快樂的”,含蓄地批評了材料中披露的部分“受助者”的不良行為——“一張拉不下的面子,僅僅是漏洞百出的網(wǎng),真的有點可憎”。最后呼吁全社會向叢飛等人學(xué)習,讓“愛,沒有‘刪除’,也不只是‘保存’,它更需要每一個人去‘復(fù)制’,去‘粘貼’”收篇,緊湊精練,擲地有聲。
落紅
一考生
今生上蒼給了我一個凄零的名字,叫做“落紅”,來世你看不見我的美麗,我只愿更名為春泥,默默地奉獻我自己。
我當然擁有過屬于自己的美麗與光輝。春光明媚、姹紫嫣紅的季節(jié),我就是其中最漂亮的一朵。我曾驕傲地在枝頭上顫動,喜歡人們?yōu)槲荫v足留戀,特別是細細的春雨過后,我留住了“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的姿態(tài),到晚上更惹得東坡居士“故燒高燭照紅妝”,這就是我的驕傲。我要吸取每一絲陽光的能量,努力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美麗。
人說美麗的東西是一個橫截面,一經(jīng)美麗便成永遠,絕不會隨時間線性消失。但是我知道每一份讓世人驚艷的美都很短暫。當一陣刺骨的秋風刮過,我知道該是說再見的時候了。
我終是離開,毅然地離開,雖然還有同伴癡望枝條,慢慢飄搖,是想延遲落地的那一秒?我毅然離去,來覓得一個隱蔽之處。漸漸地,我芬芳的香味暗淡了;漸漸地,我鮮艷的顏色消褪了;漸漸地,我的生命已部分歸為泥土;漸漸地……
我開始思考:難道我的生命隨著秋風一呼,就已經(jīng)定格為逝去了嗎?難道我曾經(jīng)的美麗,都只歸功于自己嗎?我慢慢想起,那些曾經(jīng)鮮艷的花不都為我“施”過肥嗎?那些蜂蝶,也為我供過粉呢。我想,我該奉獻自己了。
我挪了挪身子,肩上的泥土開始一點點肥沃;我挪了挪靈魂,肩上的泥土開始一點點芬芳。
呵!又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我看見頭頂上的牡丹雍容華貴,荷花含苞待放,玫瑰羞答答地微笑……萬物競相生長,但見蜂蝶嬉戲,鳥語互答,每一朵花都是一朵生命,都是一朵落紅的歸宿,一“朵”春泥的重生。我奉獻了我自己,我應(yīng)該含著微笑安靜地休息了,不管花兒知不知我,我知道我知花。讓人們微笑就是它的功勞,為自然增添生趣就是它的奉獻。
一花如此,對人則毋庸多言。記得有兩句詩寫得很好——“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點評】標題擬定為“落紅”,顯然是擷取了古典詩詞的意象(“落紅”即落花)。正如文章結(jié)尾對清代思想家龔自珍詩句的引用,作者是取“落紅”花落歸根,化為春泥去孕育、呵護、滋潤未來的花這一現(xiàn)象,抒寫不忘舊恩、知恩圖報之意。文章扣題含蓄而緊密,意蘊綿長而悠遠,不像大多數(shù)考生的作文那樣直白顯豁,它具有濃濃的文學(xué)意味,引導(dǎo)你品味琢磨,引導(dǎo)你向更深層次作聯(lián)想。應(yīng)該講,作者的處理是很成功的。
學(xué)會感恩
一考生
曾經(jīng)盛開的薔薇,雖經(jīng)雨打風吹,但和著微風,還有縷縷暗香飄過。
——題記
上帝也許不公平,對于某一個人給予的苦難太多。但另一方面,上帝又很公平,因為他給了我們命運中的恩人。
人生的路既崎嶇又坎坷,一不小心,可能栽得滿身是傷。還好,一個好心人施與你一句關(guān)愛,你從此不再孤單,因為同時度過人生的人還很多;你也由此懂得知恩圖報,也學(xué)會了從此要幫助別人。
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馨;沒有雨露,就沒有五谷的豐登;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的存在;沒有親情、友誼和愛情,那么整個世界將是一片孤獨的黑暗。正因為我們遇見了“雷鋒”,世界變得如此明亮,我們不再擔心黑暗中被碰得鼻青臉腫。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變成“雷鋒”,那么人生的路將照得亮如白晝。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更何況人呢?面對曾經(jīng)幫助過自己的恩人,我們需要盡最大努力去回報。所謂“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授人以飯,也許他會渡過難關(guān),也許他會成就輝煌,授人恩德者很多時候不求回報,但作為受助者,一定要做個有謙虛之德的人,一個有敬畏之心的人,這樣才能回報我們的恩人。
“銜環(huán)結(jié)草,以報恩德”,古人做得很好,這是華夏民族的傳統(tǒng)精神,一個知恩圖報的信念。正因為有人施恩,有人報恩,我們的生存空間才鳥語花香,饒有情趣。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詮釋著命運的方略,洋溢著生命的氣息。一個和諧的環(huán)境,造就一批命運的恩人,讓他們傳播上帝的法旨,將愛心帶給人間,將人世間的凄楚拋向天際。學(xué)會感恩,努力感恩,感謝我們的朋友,感謝我們的父母,感謝我們命運的恩人,是他們讓我們懂得人間的滄桑、世間的溫暖。
學(xué)會感恩,學(xué)著去感恩,將冰冷的世界變得溫暖,變得豐富多彩。讓我們的世界連起來,用愛心串聯(lián)起每一個角落,將愛拋向最需要的地方。
讓每一個苦難的心靈接受愛心的呼喚,回應(yīng)無窮的力量。學(xué)會感恩,將愛心回報我們命運的恩人。
人生是一場苦旅,它很漫長,但我們遇見了命運中的恩人,是他讓我們的人生變得多彩。學(xué)會感恩,讓感恩的心飛出萬里,用感恩的心溫暖整個世界。
【點評】從文章內(nèi)容看,該考生的“腹貯”是比較豐厚的。圍繞“學(xué)會感恩”這個主題,作者運用了不少詞匯和典故,諸如“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銜環(huán)結(jié)草”、“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等——不僅用得恰如其分,而且增添了全文的意蘊和文采,既凸現(xiàn)了文章主旨,又展現(xiàn)出考生的功底和才情。
[作者單位:江蘇太倉高級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