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的各種題型中,詩歌鑒賞題無疑是一道好題,準確的煉字,妙用的技巧,經(jīng)典的意象,豐富的情感既展示了我國古典文化的風采,又考察了考生美學層面上的鑒賞能力。古詩鑒賞,動乎心,發(fā)于情,培養(yǎng)詩的感覺與悟性是根本,而熟悉高考命題者設(shè)題的角度,掌握必要的答題技巧則可以為考生的答題錦上添花。下面筆者就結(jié)合2007年各地的高考試題來談?wù)劽}者的主要出題角度。
縱觀2007年18份高考語文試卷中的古詩鑒賞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以下規(guī)律:
1.名家名篇不再一枝獨秀。隨著單獨命題省份的增多,各省為了避免重復(fù),在名家中選詩將會越來越少,或者說,即使選自名家也不會只選名篇。
2.以“絕句”為主、以唐宋為主的局面沒有改變。綜觀18套試卷選用的24首詩,其中《詩經(jīng)》1首,唐詩8首,宋詩7首,宋詞3首,金詞1首,元詞1首,明詩1首,清詩1首,清詞1首,唐宋占了18首。詩歌出處為什么側(cè)重于唐宋時期呢?因為唐宋時期是中國詩歌發(fā)展的頂峰,詩詞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無論是思想內(nèi)容還是表現(xiàn)手法、藝術(shù)特色,都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對讀者文化底蘊的積淀和文學素養(yǎng)、欣賞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高考中的古詩詞鑒賞不管以哪種形式考查學生的鑒賞能力,都會側(cè)重于選擇唐宋詩(詞)。
3.“寫景抒情”詩依然獨領(lǐng)風騷。詩是抒情的藝術(shù),任何一首優(yōu)秀的感人的詩,總是詩人內(nèi)心深處涌出的歌唱。巧于詩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詩者則情景相生,妙合無痕。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充分說明了詩歌的這一特征。
4.注重“點”的考查。高考古詩鑒賞不講全詩的宏觀測試,而注重抓點帶面。如廣東卷中“請結(jié)合全詩,評析第三聯(lián)中‘穿’、‘數(shù)’二字的藝術(shù)效果”;四川卷中“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xiàn)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xiàn)的?請簡要分析”;天津卷中“‘蔥蔥’、‘靡靡’兩個疊音詞有什么作用”,等等,注重的都是抓點帶面。
5.對比鑒賞方興未艾。今年共有重慶、浙江、湖北、江西、遼寧5個省市考查“內(nèi)容與主旨相近的兩首詩”的對比鑒賞(浙江首次出現(xiàn)3首詩詞的對比鑒賞),這種復(fù)合題型有效拓展了命題空間,能避免考生去猜題押題。
命題角度一:理解、賞析關(guān)鍵字詞
[解題指導]
古代詩歌的語言是最凝練的,往往一詞一句就能生動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內(nèi)容。鑒賞時應(yīng)聯(lián)系全詩的主旨,從遣詞、造句、修辭等不同方面仔細揣摩、推敲,來理解作者煉字煉意的技巧。其次,要學會根據(jù)語境推斷詞性、詞義的方法,并特別注意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等情況。另外,古人評詩有“詩眼”一說,所謂詩眼就是指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詞。抓住了詩眼分析,我們就能看清這首詩的情感世界。如何判斷詩眼之所在呢?一般說來,詩人通常都是先寫景后抒情,最后兩句往往即是詩歌的主旨、詩眼所在。另外,詩眼以表現(xiàn)力強的動詞和形容詞居多。
[典型例題](2007年全國卷Ⅱ)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新晴野望
王 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塵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nóng)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注]塵垢:塵埃。
【設(shè)題】第三聯(lián)上下兩句中最精練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簡要分析。
【解析】這道題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設(shè)題點就是第三聯(lián)中的“明”與“出”,所以解答時無須結(jié)合全詩,只需要就事論事。既然要我們分析“明”與“出”的妙處,那么就應(yīng)該緊緊抓住這兩個字運用后的表達效果進行分析。答案:分別是“明”和“出”,充分顯示出雨后的“新晴”,詩人極目“野望”所見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漲,在陽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時更加明亮奪目;雨水沖洗后的群山,在太陽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層次感。
命題角度二:分析、鑒賞詩歌的創(chuàng)作技巧
[解題指導]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時要盡量使用規(guī)范的、專業(yè)的名詞術(shù)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表現(xiàn)手法和修辭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有: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現(xiàn)手法有:欲揚先抑、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動靜結(jié)合、卒章顯志等。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夸張、對偶、襯托等。當然鑒賞表達技巧絕不是僅僅列出一兩個名詞,最關(guān)鍵的還是考生要能夠結(jié)合詩歌的情感將創(chuàng)作技巧的表達效果分析出來。
[典型例題](2007年安徽卷)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醉落魄·詠鷹
[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③軒舉:意氣飛揚。
【設(shè)題】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解析】陳維崧在諸多作品中皆以鷹自比,借詠鷹抒壯懷。他所看中的正是鷹軒舉的“猛氣”與矯捷的“身手”,言其欲像雄鷹搏擊狐兔一樣,消除惡人、小人,用以抒發(fā)自己嫉惡如仇、懲奸除弊的人格風范與人生理想。答案:主要運用襯托手法。借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襯托鷹的形象。(“襯托”答成“烘托”也算對)
命題角度三:理解、分析整首詩的內(nèi)容或情感
[解題指導]
情感是詩歌的本質(zhì),詩歌創(chuàng)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抒發(fā)作者情感,詩歌鑒賞的基點,也是對情感的領(lǐng)會和把握。因此,詩歌鑒賞題較多地涉及對作者情感的分析評價。對整首詩的分析,第一,要重視注釋與標題,因為這里大都含有很重要的信息;第二,評價思想內(nèi)容,必須明確詩歌的表層意思與深刻意義,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思想傾向;第三,要看清題目要求,靈活作答。如果考題直接提出了鑒賞角度的要求,那么考生在答題時就應(yīng)直奔主題,明確回答。而如果考題沒有明確地指出鑒賞的方向,考生在自選鑒賞角度時則應(yīng)注意兩種情況:(1)當已讀懂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并對作者的風格有所了解時,可選擇此詩的思想情感作為鑒賞的對象,因為思想情感是屬于“大而化之”的東西,難有精確的答案,靠上一點就能拿分;(2)當不能理解詩的大概意思時,就選擇一兩個精練生動的字詞鑒賞,抓住一點,詳加闡發(fā)。
[典型例題](2007年福建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武夷山中
(宋)謝枋得①
十年②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謝枋得:宋末信州(今屬江西)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后隱居福建。后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
【設(shè)題】這首詩體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內(nèi)容的整體理解和情感的把握,這顯然是從“面”上著眼的,因此我們解答時不能局限于個別詩句,而要從“面”上進行賞析,尤其要從兩條注釋中提取出關(guān)鍵信息。答案:表達了國破家亡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現(xiàn)了詩人孤傲不群、堅貞自勵的情懷。
[總體指導]
古代詩歌鑒賞題考查的是學生理解、鑒賞、語言表達諸方面的綜合能力。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大量題目訓練的過程中逐步完成。根據(jù)近5年高考所選唐宋詩詞“借景抒情”的特點,考生在平時訓練時應(yīng)有針對性地精選題型,模擬答題。應(yīng)特別關(guān)注李白、杜甫、王維等名家的“寫景敘事”詩以及表達技巧上與高考題類似的唐宋詩詞。另外,平常做題組織答案時要多用積累的專業(yè)術(shù)語、多參照高考答案的文字表述模式——這首詩采用了某某技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寫出了(某某意象)的(某某)特點,表達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情感,起到了(某某)作用。每鑒賞完一首詩后,務(wù)必要將該題的參考答案在紙上再寫一遍,然后再次核對。此舉對提高考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很有好處。
[活學活用]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燕子來舟中作
杜甫
湖南為客動經(jīng)春,燕子銜泥兩度新。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托此身。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
【注】本詩是詩人晚年客居湖南時的作品。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燕子”二字是全詩的關(guān)鍵,你是否同意“關(guān)鍵”之說,為什么?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么特殊的表達效果?詩人為什么覺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憐”的?試結(jié)合詩句作具體分析。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早梅
齊已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yīng)律,先發(fā)望春臺。
齊詩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與葉紹翁《游園不值》中“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都用了“一枝”一詞。試分析兩詩中的“一枝”各有什么樣的表達作用。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田 園 樂
王維
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體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親近大自然的樂趣。這首詩在寫景方面有哪些特點?詩中的“山客”是怎樣的心境?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注】此詩是作者被貶朗州時的作品。
一、二句表露了劉禹錫怎樣的心境?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秋天可寫的景物有很多,劉禹錫在詩中為什么只寫沖天而上的“一鶴”?有什么深意?
[參考答案]
1.同意。本詩以燕子為歌詠對象,實際上句句關(guān)聯(lián)著自己的茫茫身世,這樣借燕言情,借燕抒懷,表達了凄楚悲愴之感。
2.這是因為太陽已經(jīng)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用“鋪”準確、形象,表現(xiàn)了秋天夕陽的柔和與江面的平靜,給人以安閑、舒適之感?!翱蓱z”意為“可愛”。詩人看到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藍的天幕上懸掛著一彎精巧銀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脫口而出贊美這可愛的夜晚。
3.齊詩中的“一枝”,突出了花開之“早”,緊扣詩眼;葉詩中的“一枝”,以少總多,引發(fā)讀者對園內(nèi)春色的無盡想象。
4.寫景特點:詩中有畫,繪形繪色;動靜結(jié)合,情景結(jié)合。詩中“山客”有閑適恬靜的心境。
5.表現(xiàn)了作者樂觀豁達的心境。用了對比的手法,即將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頌秋進行對比。借一鶴沖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運面前不低頭,而是要保持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作者單位:江蘇濱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