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心目中,一首適合朗誦的好詩,應該有激情,能夠促人奮發(fā)上進;應該明白曉暢,但又不是一覽無余;應該音韻鏗鏘,瑯瑯上口;應該有高潮,別開生面??蛇@樣的詩哪里尋?不經意間,我竟找到了,這就是詩人孫瑞的《有一支歌》。
詩歌一上來不說《有一支歌》的歌名,而是說它充滿生命活力,用了一個充滿張力的詞“蓬蓬勃勃”。這個詞,一下子讓我們想到了十八九歲的青年人,充滿朝氣,奮發(fā)向上。接著詩人又連用了兩個比喻,說這支歌“像大樹/把綠浪潑向藍天/像小草/長遍海角天涯”,進一步說明這支歌充滿魅力,傳唱在祖國的大街小巷。
之后,間隔反復“這支歌”四次,說它“經歷過火與血的洗禮”,“融進了汗與力的組合”,“凝聚了中華兒女的智慧”,“顯示出東方巨人的品格”,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來說這支歌的特點。再接下來,是八個句子的排比。這是“這支歌”的內容。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到八一南昌起義,再到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zhàn)爭,直到鄧小平南巡講話、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讀到這里,我們才知道,這該是一首贊頌中國共產黨的詩。寫“這支歌”的內容,作者精選詩句意象,所以我們讀來感覺明白曉暢,同時又含蓄有味道。
之后的之后,“唱著這支歌”間隔反復四次,每出現一次,領起四句。第一個四句,含蓄地寫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大眾完成了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國。第二個四句,含蓄地寫出改革開放給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帶來的無限活力。第三個四句與第四個四句,寫在黨的英明領導下,我們取得的非凡的建設成就,寫人民群眾富起來,笑意寫在心中,寫在臉上??偲饋砜矗俺@支歌”領起了共十六句,寫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無往而不勝!這樣,是從另一個側面,歌頌了中國共產黨的英明偉大!
寫到這里,應該說點明這支歌的歌名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所以作者寫道:“這支歌是一面旗幟——/有鐵錘的鏗鏘/鐮刀的閃爍。”作者這是在用詩的語言告訴我們這支歌的歌名,充滿了含蓄的詩意美。到這里似乎完了,但作者又來了四句:“舞臺——/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歌者——十三萬萬家人的組合?!卑颜自娫俅瓮葡蚋叱?,然后戛然而止。而我們讀者,這時卻仍沉浸在別開生面之中,這不能不說是詩人的高明。
整首詩,押e韻,“這支歌”間隔反復四次,“唱著這支歌”也是間隔反復四次。這些,都保證了詩歌的瑯瑯上口,為詩人激情的抒發(fā),提供了保障。從頭至尾,一直不點明這支歌的歌名,而是借助借代、比喻等辭格,來告訴人們這是一首什么樣的歌,從而保證了這首詩具有濃郁的詩味。詩歌,特別是以抒情為主的朗誦詩,很難寫出高潮。詩歌沒有高潮,朗誦時又怎能抓住觀眾的心魄?可這首朗誦詩正如上面所說卻寫出了高潮,這又怎不讓讀者(聽眾)拍案叫絕?
[作者單位:山東青州五中]
【附】
有一支歌
孫瑞
有一支歌
蓬蓬勃勃
像大樹
把綠浪潑向藍天
像小草
綠遍海角天涯
這支歌
經歷過火與血的洗禮
這支歌
融進了汗與力的組合
這支歌
凝聚了中華兒女的智慧
這支歌
顯示出東方巨人的品格……
歌中有——
南湖碧波的韻律
井岡翠竹的音節(jié)
南昌義軍的雄壯
大渡河水的激越
巍巍寶塔的高亢
太行峻峰的氣魄
南巡老人的膽識
“三個代表”的開拓……
唱著這支歌
戰(zhàn)馬蕭蕭
刺刀爍爍
紅日東升
黑暗退卻
唱著這支歌
國門敞開
春風吹拂
掙脫羈絆
龍騰虎躍
唱著這支歌
稻麥飄香
石油成河
飛船升天
“長城”巍峨
唱著這支歌
喜滿城鄉(xiāng)
富進萬家
社會穩(wěn)定
平安祥和……
這支歌是一面旗幟——
有鐵錘的鏗鏘
鐮刀的閃爍
舞臺——
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
歌者——
十三萬萬家人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