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從前,峨眉山只是一塊方圓百余里的巨石,顏色灰白,高接藍天,寸草不生。為了建設(shè)美好的家園,一個聰明能干的石匠同他的妻子繡花女,決心用他們的雙手把巨石打鑿成一座青山。天上的神仙為他們的決心和努力所感動。在神仙的幫助下,石匠把巨石鑿刻成起伏的山巒和幽深的峽谷,繡花女把精心繡制的彩帕拋向天空。彩帕飄向山頂,變成艷麗無比的七彩光環(huán),變成蒼翠的樹林、飛瀑流泉、怒放的山花,變成歡唱的飛鳥、跳躍的群猴和游走的百獸。一座座青山起舞,一道道綠水歡歌。因為這座青山像繡花女的眉毛一樣秀美,所以人們把她叫做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nèi),是一個集自然風(fēng)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國家級山岳型風(fēng)景名勝。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自古名人多迷戀
平疇突起,高出五岳,巍峨、秀麗、古老、神奇,這就是人們禮佛朝拜、千年香火不斷的峨眉山。它以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zhì)地貌而著稱于世。被人們稱之為“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zhì)博物館”……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說不清有多少歷史名人為她舞文弄墨,表達對她的贊美和眷念之情。
唐代詩人李白涉及峨眉山的詩,我們比較熟悉的有兩首:一首是《登峨眉山》,這是作者早期居蜀時訪道求仙而登峨眉山所作;另一首是寫于晚年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寫下了這首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的詩,借以表達豪情壯志及其對友人的思念。
李白的“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更是流露出對峨眉山的贊美之情;明代詩人周洪謨贊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清代詩人譚鐘岳將峨眉山佳景概為十景:“金頂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曉雨”、“白水秋風(fēng)”、“雙橋清音”、“大坪霽雪”、“靈巖疊翠”、“羅峰晴云”、“圣積晚種”。當(dāng)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眉山為“天下名山”。
佛教文化成瑰寶
自古以來,在人們的眼里,峨眉山是仙的世界、佛的海洋,它和山西的五臺山、安徽的九華山以及浙江的普陀山并稱中國四大佛山。
相傳佛教于公元1世紀即傳入峨眉山。近2000年的佛教發(fā)展歷程,給峨眉山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chǎn),造就了許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響甚深的佛教圣地。
峨眉山為普賢菩薩道場,是我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全山有僧尼約300人,寺廟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頂華藏寺、萬年寺……寺廟中的佛教造像有泥塑、木雕、玉刻、銅鐵鑄、瓷制、脫紗等,形象生動,工藝精湛。萬年寺的銅鑄“普賢騎象”,堪稱山中一絕,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阿彌陀佛銅像、三身佛銅像、報國寺內(nèi)的脫紗七佛等,均為珍貴的佛教造像。還有貝葉經(jīng)、華嚴銅塔、圣積晚鐘、金頂銅碑、普賢金印,均為珍貴的佛教文物。峨眉山佛教音樂豐富多彩,獨樹一幟。峨眉山武術(shù)作為中國武術(shù)三大流派之一享譽海內(nèi)外。這些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chǎn)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四大奇觀為世人所神往
主峰金頂是峨眉山的象征,絕壁凌空、高插云霄,是最壯麗的觀景臺和朝拜中心。雄渾莊嚴的金殿、銅殿、銀殿均朝向世界最高的四面十方普賢金像。金像集天地靈氣,映日月光輝,端坐在大象和蓮花臺上,四方云霧繚繞的佛身讓人真切感受到佛在景中,景在佛中的人間天庭。
峨眉主峰的銅殿,金光閃爍,名之為金頂。這里有一種天然奇象,叫做“佛光”、“圣燈”,令人心馳神往。下午兩點登上金頂,恰巧頭上游云一掃而去。在懸崖邊,手扶鐵欄,俯瞰峰腰,在白色霧海中,浮現(xiàn)出巨大的七色光環(huán)。搖手招之,光的角度交叉變化,俗稱為照鏡子,能看到自己的身影。最奇妙的是,即使是多數(shù)人去照,見到的也只能是自己的身影,浮浮搖搖,深奧難測。
乘睹佛光之興,晚上八點,又見到圣燈。重霧中,從不同的方向飄來無數(shù)盞所謂的佛燈光,跳跳閃閃,游游蕩蕩,有的像點燃的蠟燭,有的如初開的蓮花,有的如流動的螢火,但,伸手抓去,卻散為烏有,勾起游人的無邊遐思。
金頂云海、日出、佛光、圣燈四大奇觀自古為世人所神往,所迷戀。
《天下峨眉》美輪美奐
受氣候的影響,人們對四大奇觀聽得多,很少有人親眼目睹過。然而,在香煙縈繞、清音彌漫為一體的夢幻水上舞臺,一部以青山為背景、湖水為舞臺,再現(xiàn)“日出、云海、佛光、圣燈”這峨眉四絕的我省首部3D山水實景幻象旅游劇——《天下峨眉》,可以讓沒有看到“四絕”的游客不再留下遺憾。千名觀眾面對青山,置身美麗的湖光山色中,觀看一臺集自然景色及人文歷史于一體,渾然天成的表演。這是國內(nèi)第一臺以佛教文化和武術(shù)意境為主題的大型山水實景劇,分別為白娘子傳說為主的“傳說篇”,展示峨眉山自然景色的“自然篇”,展現(xiàn)四川民俗風(fēng)情的“人文篇”,展示峨眉武功的“武俠篇”和終極篇目“佛道篇”。以“佛界、仙境、自然、祥和”為主題思想,以峨眉山傳統(tǒng)佛教文化為基調(diào),以詩歌、優(yōu)美神話傳說為素材,精心打造出了“靈秀峨眉”的詩情畫意,彰顯了峨眉山獨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