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是個神秘而傳奇的地方,因為紅猩猩(野人)的出現(xiàn),媒體炒作得沸沸揚揚,探秘者和戶外運動愛好者都把眼光集中到了這個海拔3100米的神農架頂,去尋找其中的隱秘與好奇。
古清生就是探秘愛好者之一,2006年,對古清生來說,是神農架的一年。在神農架,古清生花了大半年的精力與次原始森林為伍,觀察金絲猴的活動。
古清生,曾經在全國各地探尋美食,作過黃河源頭美食考察,京杭大運河美食之旅,都取得了莫大的成功。面對南方的神農架,古清生進行了三次考察和調查,半年多的時間行走在森林里,積累了很多寶貴素材——美麗的金絲猴的全部生存、生活過程。回到北京,古清生寫出了他這段時間里的見聞,主要是關于金絲猴的記錄。他用文學的語言去描敘金絲猴的生活,用實拍的照片去填充人的視野。讀后耳目一新,非常有震撼力和視覺沖擊力,也讓我充滿興趣的讀下去,一直讀到最后一個字。
古清生為《探秘神農架金絲猴部落》進行原生態(tài)寫作。在今天這個社會,原生態(tài)寫作是最有價值的寫作形式,也是最有說服力的寫作方式。他的寫作強調現(xiàn)場感,《探秘神農架金絲猴部落》是經歷了半年艱苦的行走,在神農架次原始森林里爬、滾才積累的素材,寫得非常的實在,連一路走過的地址和時間都標記得很清楚。閱讀此書,讓我感覺是在神農架次原始森林里穿行,有著遠游的快感。
這是一部文學性科普書,有著旅游的味道。此書的寫作已經偏離了精確的數(shù)據和經典的術語,用文學的筆調描述著金絲猴的習性。我閱讀時不再用愁眉苦臉的狀態(tài),咬緊牙關讀到最后,而是用讀散文、隨筆的方式去欣賞,聆聽作者一路娓娓道來。也許因為科普著作那些神圣的科學味,而沒有藝術的感染力,但這本書卻充滿閱讀的快感和樂趣,雖然古清生是學工科的文人。書里充滿對金絲猴這個物種的思辯及對一些文學典故、藝術表演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穎的看法。
金絲猴是個群體,寫金絲猴不是在于解剖金絲猴的個體,而是要描述它們的群體生活。這本書,是從金絲猴的群體出發(fā)的,考察它們群體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態(tài)勢。作為金絲猴,智慧僅次于人類,要想接近金絲猴,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古清生每次去神農架,都是呆幾個月,與金絲猴生活、玩耍,把自己變成人猴與之同居。了解金絲猴的生活、遷徙、繁殖、教育、撫養(yǎng)、死亡,觀察得非常細致入微,給遠在城市的讀者提供了豐富的森林空間和藝術視角。
讀完《探秘神農架金絲猴部落》,覺得是對文學與金絲猴的一次深度的交往,也是一次森林的旅行,讓我的認識走出了城市鋼筋混泥土的視野,對森林和文學的看法有一個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