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親戚太少了,會很寂寞,就像晉人李密那樣,“既無叔伯,終鮮兄弟”,“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可是親戚太多也未必就是好事,特別是對于身居高位的官員來說,爭相來擾,煩不勝煩。讀到一則舊聞,海南省委書記、省長衛(wèi)留成就曾為自己“親戚越來越多”而頗感無奈。
為了澄清越來越多的“七姑八姨”,衛(wèi)留成專門向參加該省經(jīng)濟工作會議的與會人員詳細談了自己的家屬情況。他無奈地表示,官越做越大,親戚也越來越多,當省長時親戚就比以前多出很多,現(xiàn)在當書記了,“親戚”也許會更多,親戚的數(shù)量與官職高低成正比。衛(wèi)留成“交代”說,自己親戚極少,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其子女都有工作。岳母現(xiàn)在在他身邊,兩個孩子都在外地工作。衛(wèi)留成直言,“如果有需要各位的幫忙,我會親自打電話或?qū)憲l子,有什么問題我負責,否則做錯了事你們自己負責?!保?006-12-17《信息時報》)
為什么會“官越做越大,親戚也越來越多”?道理很簡單,人家是看上你手里的大權(quán)了,想背靠大樹好乘涼。這就是俗話說的“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當一個人窮困潦倒時,就是至親也會避而遠之;大富大貴時,那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七姑八姨”都會往上貼,實在攀不上親戚的,還變著法子認干親。如果這些或真或假的親戚們,只是吹吹牛炫耀一下,或者偶爾來看看,住上幾天,敘敘舊,打打秋風,關(guān)系都不大。怕就怕來通關(guān)節(jié),說人情,包訴訟,攬工程,或者打著親戚旗號到處招搖撞騙,那影響就壞了。想想看,你在臺上大講廉政建設(shè),鐵面無私,你的親戚卻利用你的職權(quán)在胡作非為,你還怎么開展工作?
所以,真正廉潔自律的官員都是很注意親戚問題的。前總理朱基上任前,就專門把親戚們請在一起吃了頓飯,席間正式向親戚們提出,我在任上這幾年,你們就當我出國了,誰也不要來找我,也別打著我的旗號亂找人,我不會給你們幫忙,我的部下也不會給你們幫忙。甚至于他的堂兄朱經(jīng)冶想要他寫一幅字,他也不寫,拖了很多年,直到卸任總理前夕才給堂兄送去親筆題寫的“誠信傳家經(jīng)風雨,廉潔為人冶新人”字聯(lián)。
黨的好干部牛玉儒在任呼和浩特市委書記期間,也沒有利用職權(quán)給親戚辦一件事,找一個工作,攬一項工程,而這些對于他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打個電話就解決了。他的哥嫂有大恩于他,可是當托他給侄兒找工作時,卻一口回絕,而寧肯花錢資助他。他的妹妹想要他在呼市找個活干,也被他回絕。他就是不開這個口子。
當年吳官正同志在剛上任江西省省長時,也曾在干部大會上特別提出,不論我的什么親戚來找你們辦事,都要堅決拒絕,誰辦誰負責任,我不僅不感謝你,還要處罰你。
絕不是我們這些領(lǐng)導(dǎo)同志都缺乏親情,對親戚不熱情,而是他們深知,手里的權(quán)是人民給的,只有為人民服務(wù)的責任,沒有以權(quán)謀私的權(quán)利。要不然,假如你給哥哥攬了工程,弟弟、妹妹可能就會來找你;你給侄子安排工作了,外甥就會找上門;你給近親幫忙了,遠親也會聞風而至,讓你無法招架,你手里的權(quán)把子慢慢就會變質(zhì)。當然,最重要的是,作風可能因此從這里被敗壞,廉政的口子從這里被打開,你的處世原則也會被扭曲,甚至自己最終也被拉下水,這種教訓并不少見。因而,要想當一個清廉的官,有作為的官,有時候就非得“六親不認”不可。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說到“道”的至高境界時,提出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那么,這種“六親不認”就叫“大愛無私”吧?!?/p>
圖:鄒勤 編輯: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