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北戴河培訓,課余閑暇之時,一幫意氣相投的朋友常聚在一起玩“殺人游戲”,月黑風高“殺”得興起,時常玩到夜深人靜,甚至旭日東升?;蛟S是high過了頭,似乎沒有人真正想想這個游戲究竟映射了我們怎樣的心靈和社會現(xiàn)實。
“殺人游戲”是一項需要8個以上參與者的集體娛樂活動,玩法并不復雜。以8人為例,游戲中人的身份分為3種,4人為平民,2人為殺手,2人為警察。每局開始前,參與者摸取身份牌,游戲開始后,殺手每輪殺掉一個人,警察和平民則需指認出誰是殺手,通過投票將其推出,游戲以殺手或警察淘汰掉全部對手為勝。據(jù)說“殺人游戲”(又稱“警匪游戲”)是在1999年由硅谷歸國的留學生第一次傳到上海的,而后于該年年底在一次IT界的媒體見面會上傳到了北京,從此開始了它在全國大中城市年輕人中的傳播之旅。從2000年開始,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大都市的一些公關公司、記者圈、IT行業(yè)及演藝圈等逐漸成了活躍氣氛、交朋識友的一種新的方式,并通過網絡論壇迅速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熱潮。
職場培訓師說:“殺人游戲能鍛煉人的觀察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想象力、判斷力、口才、表述能力、心理素質及表演能力,能培養(yǎng)團隊精神、活躍團隊氣氛、增進團隊成員的感情交流、提高凝聚力,同時通過游戲了解對方的性格特點并借助游戲中的交流加深彼此間的了解;將休閑與益智完美地結合到了一起?!睆V告一般的語言,不過沒有過分夸張。
文化觀察者說:“殺人游戲是一個集體進行的語言思維游戲,人們應用包括語言、表情、動作在內的各種手段進行自我表達、理解和判斷的交流過程是游戲的核心內容,游戲者既是表演者,又是觀眾。”
社會研究者說:“殺人游戲的流行是因為其內核與現(xiàn)代社會倡導的民主潮流有深層次的契合。與民主的潛臺詞一樣,‘殺人’游戲暗含著民權的許諾,承認人民的智慧,為游戲者提供了平等的機會。按照規(guī)則的本義要求,應該是個體想法平等表達后集中而成的集體意志而非獨夫專制決定游戲的走向。這種思路的前提是認定每個人都是理性而有判斷力的,人人都會關注公眾事物,思考并得出最佳的判斷?!边@就有點拔得太高了,一個游戲承受不了這么多附加值,不過細細想來,也不無道理。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一滴水可以看見整個海洋,一個游戲可以折射世態(tài)萬象。因為在這次游戲中,我時常也會悖于自己的理性的法律思維和邏輯分析,錯殺、冤殺一位小朋友,弄得這位小朋友郁悶不已,我自己也甚感委屈。所以,不由得也要非典型性地反思一下,殺人游戲里隱藏的制度設計和運作規(guī)則。
首先是以民主為名的多數(shù)人暴政。民主確實是個好東西,可以充分地集中民智和反映民意,確保決策科學和權利保障,這是被歷史經驗所證明的。但民主所衍生出來的近乎于絕對化的“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似乎就會出現(xiàn)不少的弊端。以殺人游戲為例,平民在討論殺手時,完全處于無理性的狀態(tài),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言語,都可能成為自己懷疑的證據(jù)。有時候一句“就先殺了他(她)吧”,就左右了投票結果,決定了一個平民的“生死”。這就說明,有時候多數(shù)人的意見不一定是對的,真理并不完全掌握在大多數(shù)人的手中,如果民主機制被簡單地解釋成“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不僅殺人游戲中要多幾個“冤魂”,恐怕對整個社會也是有害的。遠的是柏拉圖之死,古希臘城邦的高度“民主”,成就了一個偉大文明的同時,也犧牲了一個偉大的思想家。近的是文革中的不正?,F(xiàn)象,揭發(fā)、批斗、游街,大規(guī)模的群眾運動似乎是一種革命式的民主,最終帶來的卻是權利和尊嚴的喪失殆盡。司法審判中的“民憤極大”,北京酒仙橋拆遷程序中的“投票公決”,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多數(shù)人暴政的非理性運作和對正當權利的侵害。司法,即使是人民司法,為什么要堅持精英式的法官審判,而沒有把審判的權利交給民眾,正是為了防止這種多數(shù)人暴政對正當權利的侵害,而人民陪審員制度,只是為了扭轉和糾正精英審判中的法律思維定勢而引入的民意表達機制,不應該也不可能完全左右司法判決。
其次是跟風追隨式的表決機制。表決機制是民主程序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表決機制是否科學、是否民主,直接決定了決策的科學性、民意的集中度。這也正是為什么美國的國父們在未定新憲之前,要先定如何表決。殺人游戲更是讓我感受到了表決機制的重要性。一個本來只被少數(shù)人指控為“殺手”的平民,在經過第一、第二個人表態(tài)之后,就成為眾矢之的,全票通過而被“冤殺”。這種跟風追隨式的表決機制,往往伴隨的是多數(shù)人的集體無理性,再加上少數(shù)人的煽風點火,往往成為犧牲少數(shù)人權益的最大兇手。大到一國議會表決法案,小到一村村民選舉村官,如果沒有秘密投票、沒有事前辯論,沒有議事規(guī)則,那么跟風和追隨式的表決機制一樣會使得最終的表決結果出現(xiàn)集體的無理性。
殺人游戲還在風靡,其背后蘊含的制度規(guī)則值得人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