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先生是一家賓館的駕駛員。有一次,他駕駛一輛大巴車去上海,可當他開到滬杭高速公路嘉興段的時候,高速公路上突然冒出了兩個人。
剛發(fā)現(xiàn)情況,蔡先生就猛踩了一腳剎車,因為當時車上坐了很多人,所以他也沒敢把方向打得太多,只是稍微借了點方向。雖然蔡先生已盡力避免事故發(fā)生,不過,悲劇還是發(fā)生了。那兩個人中,其中一個人被蔡先生的車子撞出了很遠,當場死亡,而另一個人則撞在了反光鏡上,在送往醫(yī)院的路上也搶救無效死亡。與此同時,蔡先生的中巴車也嚴重受損,事后到修理廠修,花了3789元。
事發(fā)當時,蔡先生馬上報了警。接到報警后,嘉興交警迅速趕到現(xiàn)場,對整個事故進行了調查。
車禍中喪生的兩個人是一對父子,來自貴州農村,父親今年52歲,兒子只有17歲,此前在一所小學做木工。嘉興交警經過現(xiàn)場勘察,認定該父子擅自爬上高速公路準備橫穿,是引發(fā)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而且,交警認為,駕駛員在發(fā)現(xiàn)有人出現(xiàn)在公路上后,所采取的制動和方向處理都是比較合理的,在這起事故中沒有責任。最后,警方認定貴州父子對這起事故負全責。
事故發(fā)生后,蔡先生也立刻向承保車輛的保險公司報了案??闪畈滔壬庀氩坏降氖牵kU公司經研究認為,既然該事故是對方負全責,那蔡先生造成的損失理應向對方索賠,所以保險公司拒絕理賠。
對此,作為投保方蔡先生所在的賓館不服,便一紙訴狀將保險公司告到了法院。結果,保險公司在法庭上放棄了答辯,主動承認應當賠償,后經雙方調解結案。
點評:童松青(律師)
從侵權理論上說,貴州父子是這起事故的肇事者,他們橫穿高速公路是違法行為。而且,由于他們嚴重的過錯,造成了汽車受損,理應負責賠償。
既然有人對這起事故負責,那保險公司讓賓館去向事故責任人索賠,也似乎有些道理。事實上,目前很多保險公司碰到類似事故,也都是這樣處理的,而且廣大司機和車主似乎也都默認了。比如A、B兩輛車發(fā)生碰撞,該起事故經交警認定由A車負60%的責任,B車負40%的責任,那A車的保險公司往往只承擔60%的損失,聲稱另40%的損失由A車直接找事故對方理賠。
一直以來,幾乎沒有車主對保險公司的這個做法提出質疑。而這起事故,正好因為事故另一方的當事人都已死亡,車輛所造成的損失無法理賠,所以賓館才會想到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其實,保險公司拒賠是根本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保險的目的就是減少投保人的風險,不管被保險人是否有過錯,保險人都應該賠償。保險法第四十五條規(guī)定,“因第三者對保險標的的損害而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自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之日起,在賠償金額范圍內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者請求賠償?shù)臋嗬!边@就是保險法設定的特有的代位求償權制度。
保險公司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不管所承保的車輛是否負有事故責任,也不管負多少責任,都應該按照保單全部給予賠償。在理賠結束后,車主再將理賠權利轉讓給保險公司,由保險公司代位向事故責任人求償。
也就是說,車主沒有必要直接向事故責任人索賠,只要向保險公司索賠即可。保險公司賠給車主后,他有權代車主向對方事故責任人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