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學教師,在教育的這片沃土上,已默默耕耘了12年。教學中有過成功的喜悅,也經歷過失敗的挫折,在摸爬滾打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習慣與風格。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英特爾?求知計劃。經過了N個第一次感受與挑戰(zhàn),漸漸地,我的教學發(fā)生了改變……
第一次印象深刻的教師培訓
我對求知計劃教師培訓產生極深印象不僅是因為它的高強度,也不僅是因為它的互動性,更重要的是因為培訓內容抓住了我們一線教師的心理:能夠在培訓后立即用新的理論來指導實踐。對于一線教師而言,接受新理念之初就像蹣跚學步的嬰兒,需要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其間還需要不斷獲得鼓勵。求知計劃的教師培訓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樣一種需求。培訓第一天,我們不斷地反思以前的教學,并接觸了不少新理念。第二天,培訓教師通過展示教學示范課,使我能將理論與實踐初步結合。在以后的培訓中,我們還分別進行了角色扮演,進一步加強對理論的了解。坦率地說,經過培訓,我自己不僅對理論有了認識,而且能夠有信心在我的課堂中實踐新學的理論,這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地方。
第一次提心吊膽的招生
作為一線教師,我本人很少有機會去招生。然而,求知計劃是一個免費的課外信息技術教育項目,需要教師去組織生源。面臨如今強大的升學壓力,學生是否會來參加,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得到學校的大力支持之后,我嘗試從多方面努力。首先,利用學校的電視臺和廣播站、利用海報,在學生中大力宣傳,獲得他們的認可。其次,通過教研組向班主任教師進行宣傳,獲得班主任教師的幫助。最后,為了能讓家長了解支持,我還將活動納入學校的假期活動。經過以上宣傳,招生的結果出乎我的意料。第一次招生,我校三四年級就招收了將近80名學生,組成了兩個培訓班。我終于將一顆懸著的心放下了。
招生的過程鍛煉了我與學校同事交往的能力,同時也為自己組織活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更主要的是,這次提心吊膽的招生使我對求知計劃更有信心了。
第一次按部就班的教學
生源的問題解決了,下一步就是培訓了。要放棄原來自己固有的教學習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更好地實施自己在培訓中所學內容,我反復研習教學內容,還將教學過程寫成紙條放在教師機邊上,隨時提醒我步驟和時間分配。說實話,自打教學第3年開始我就沒上過控制得如此嚴謹的課了。
一堂課上下來,我有了驚人的發(fā)現(xiàn):學生們在獨立完成任務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上確實有了顯著的提高。我所實踐的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第一次按部就班的教學實踐不但使我對求知計劃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而且使自己在求知計劃中學到的知識內容派上了用場。
第一次與眾不同的評估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迎來了第一次求知計劃現(xiàn)場的評估。工作這么多年了,對于聽課、考核等等,可謂是司空見慣,我并不是很放在心上。但是,這次評估的方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兩位聽課教師不是像過去聽課人那樣坐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而是隨時站起身記錄觀察——不僅觀察我,還觀察學生的舉動,以及我和學生的互動。這一點令我感到很新鮮。我從這次評估中看到了求知計劃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
第一次與眾不同的評估不但使我強化了求知計劃的教學技法,同時在自己的教學思想中不斷融入求知計劃所灌輸的思想。
通過以上N個第一次,我分明感覺自己由技能準備到心理準備,由對照步驟到融入自身,經歷了了解——實踐——理解——強化的過程。現(xiàn)在,求知計劃的內容雖然只在培訓時使用,但求知計劃的思想和做法已悄然潛入我平時的教學中,使我的課堂教學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這是一種積極的變化,它使我的教學技能向著新課標的目標邁進。求知計劃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改變著我的教學。
?。ㄗ髡邌挝唬禾旖蚴虚}侯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