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黎世——千金水墨
蘇黎世是一座矛盾的城市,一方面,它像巴黎、倫敦或紐約一樣,是全球最昂貴消費城市之一:另一方面,它卻與那些光芒四射的城市完全不同,永遠呈現(xiàn)出安靜淡然、古老內斂的樣貌。就像是中國的水墨畫,山水的幻化全在黑白之間,無形、無質、無聲,同時又散發(fā)出一種不可言說和丈量的張力。
蘇黎世是一座傳統(tǒng)建筑與現(xiàn)代生活結合的城市,歐洲人對于生活品質的精致追求完美地表現(xiàn)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細節(jié)上,恰到好處的位置與比例、光線和空間……看上去都美得極為自然。當然,其中不知暗藏著多少設計者的巧妙用心。
游歷蘇黎世城,最好從利馬特河岸的老城區(qū)開始。清晨,格羅斯大教堂的雙塔在薄霧中懶洋洋地露出漂亮的輪廓,這座11世紀建筑的羅馬教堂是蘇黎世城最醒目的建筑了,而其他的房子則沿利馬特河緩緩鋪展開來。由于政府限制了老城區(qū)建筑的高度,所以沿街可見的樓房都是別致小巧。盡管蘇黎世的富翁數(shù)以萬計,卻幾乎看不到太過奢華的房子,深灰或白色一直是主色調,只有蒼翠的長藤和繽紛的夏花一筆代過,在斑駁中留一抹驚艷的幽情。
當然,蘇黎世城里也偶爾會出現(xiàn)一個華麗的轉身,比如班霍夫大街。這條總長不過1公里的街道,可能是世界上最昂貴的街道了,街道兩旁林立著幾乎所有著名的瑞士銀行,還有格羅布斯和耶爾莫利兩座耀眼的消費天堂,同時也聚集著最尊貴的瑞士手表,以及一流的時尚名牌Bvlgari、SalvatoreFerragamo、Chanel、Prada等等,但大多數(shù)店鋪都不會拿出在第五大道那種盛氣凌人的架勢,因為誰都知道,在蘇黎世,最好的存在方式不是成為主角,而是成為一片空白。
奧斯陸——奢華的藍調
奧斯陸,是一個有點藍調的城市。
一直在全球昂貴消費城市排名名列前茅的奧斯陸,和蘇黎世倒是有些相似——一樣的從容,不強求、不執(zhí)著,熱愛自然與舒適。
但不同的是,奧斯陸的骨子里還多了那么一點詩人般的敏感和哲學家式的氣質。
傳說中“奧斯陸”的意思是“上帝的山谷”。1050年,挪威最后一位海盜國王哈羅德。哈德拉德把他的政府建在了艾卡堡山腳下奧那河與奧斯陸灣匯合處的土地上。他將首都的名稱定為奧斯陸。直到1624年,一場大火將整座城市燒得干干凈凈。后來,克里斯蒂安四世又重新設計了新城市的藍圖,這位懂得規(guī)劃和設計又略通美學的國王,于是成為了新城市的締造者。
在奧斯陸最??吹降木跋笫枪派畔愕挠熊夒娷嚕诶铣侵卸6.敭?shù)貋砘卮┬?;不愛午睡的老人躲在樹陰下露有若有所思的表情:走在街頭的年輕女子盡可能地露出長腿和肩,她們身姿輕盈,宛如舞蹈一般;街頭藝人抱著樂器演奏舒緩;窄巷的露天咖啡館有人竊竊私語討論著愛情……在奧斯陸,隨時都可以捕捉一種很有生活質感的小情調。
當然,奧斯陸也從不缺少關于人生深意的大思考,其中最杰出的作品當屬維格朗雕塑公園了。整座雕塑公園全部由挪威著名雕塑家古斯塔夫,維格朗的雕塑作品組成,園內有192座雕像和650個浮雕,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塑公園。其中最經典的作品是“人生之柱”,它是一根聳立的圓形石柱,用盡14年的時間才雕刻而成,柱上密密麻麻交疊著雕有121個情態(tài)不同、首尾相接、向上盤旋的人體浮雕塑像,展現(xiàn)出人間生死離別,循環(huán)輪回。
看過了維格朗雕塑公園的眾生相,再回到繁華的卡爾約翰大道,也許你就對眼前這條最昂貴城市里最豪華的街道有另外的理解了。
奧斯陸總是能教會人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老歐洲”城市的矜貴與內涵,讓它在全球十大“最貴”城市中位居首位。但從它豐富的文化底蘊來看,這趟超級奢華之旅也算是所得大過所失了,
東京——虛擬的森林
東京,曾經雄踞最昂貴城市榜首14年之久。它,從來就不只有一種調調。
東京有很多種“虛”。虛妄、虛浮、虛偽……明星、名牌、政黨、宗教,各有各的信徒,各耍各的手段,人人見招拆招,亦可睜眼說瞎話。
東京有很多種“色”。色彩、色情、色調……當?shù)厝?、旅行者、朋克少年、和服女子,各有各的生活主張,不輕易越過藩籬,彼此謹守比例,忠實呈現(xiàn)相異的面貌。
東京有很多種“亂”。信仰亂、價值亂、道德亂……神圣、高貴、迷惘、墮落,相互對峙、交織,分不清錯對,守不住立場。
這就是真實的東京,一面透明,一面反光。外面的人覺得耀眼,里面的人覺得刺激。但你不必在意自己的身份是在里面,還是外面,因為這座城市從來就沒有給任何人預設的身份,隨便你在這座城市里突圍或者反突圍,腳步是你自己的,每條街上都可能暗藏一個玄機。
最喜歡站在高處看東京。看房子的圓頂、尖頂和方頂,看幾何形輻射的道路網絡,看街道上熙攘的觀光客。這些人帶著金錢和能量興沖沖地奔赴到這座城市里,成群結伴在銀座和澀谷提著一個個名牌袋子彼此討論、一臉滿足;然后一轉身,又接著鉆進另一家更加昂貴的店里,仿佛在東京不享受物質的快感更是罪過。
街邊,比名牌店更加張揚的是大幅的廣告招牌,以及一張張霓虹墻上的臉微笑或者驕傲,每一個表情都是N件商品的疊加,吸引著人們跟著去買時裝、口紅、太陽鏡、珠寶……
特別是在夜里,這些招牌和霓虹燈360度地爬上所有高樓,交錯閃爍的光線支撐著黑夜里虛擬的燦爛,讓東京這個花花世界在凌晨3點,仍然保持生動的姿態(tài)。
只是這樣的場景在站在高處看久了,便會喧囂中覺得有些憂傷、脆弱和寂寞。氣質。
維也納城里有很多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大氣磅礴的建筑。那時,歐根親王徹底擊退土耳其,戰(zhàn)爭結束后的奧地利展開了第一段繁榮的歲月。這是維也納許多重要建筑問世的新時代,以雕像、法式花園裝飾的貝維德宮和麗泉宮先后建造,環(huán)繞著皇宮的霍夫堡也陸續(xù)蓋起華宅,卡拉本大街上王公貴族川流不息。
那是一個真正艷光四射的年代,是夜夜笙歌、華爾茲風行的年代。貝多芬、舒伯特、小約翰·施特勞斯都把自己一生之中最好的作品獻給這座城市。
甚至直到今天,維也納的歌劇院仍然年復一年的演奏著那些美好年代流傳下來的旋律。
除了音樂,感受維也納氣質的另一件事自然是在最負盛名的中央咖啡館喝一杯尊貴無比的“皇帝咖啡”。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中央咖啡館一直是著名詩人、劇作家、音樂家們聚會的地方。甚至還有人說這里是奧地利許多詩歌、劇本、小說、音樂的搖籃,這樣的說法也許無法去考證,但是當年音樂大師莫扎特、舒伯特、施特勞斯父子的確都是中央咖啡館的常客。
中央咖啡館位于維也納最繁華的街區(qū)最繁華的街道,是帝國時代最有名的咖啡館。流線的拱墻、精美的內飾、華貴的吊燈到處彌漫的藝術華麗氣息的幽光;漆光閃亮的三角鋼琴,沒有人彈,都能傳出古典的旋律……這一切,都具有十分的布爾喬亞情調。
這便是維也納,它的昂貴在于一杯咖啡的價格,也在于一種優(yōu)雅的貴族色質。而你,不僅要準備巨額的旅費,還得學會隨時入境隨俗、舉止斯文、悅人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