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藝
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一次期末考試,我的數(shù)學成績竟然沒考及格。這是我怎么也沒想到的。要知道,平時我的數(shù)學成績非常好,而且在數(shù)學上我花的時間也最多,特別是那些對別的同學來說很難的應用題,到了我的手里,我一下就能把答案解答出來??墒菫槭裁雌谀┛荚囄也诺?0幾分呢?那幾天,我把自己一個人關(guān)在屋里,傷心得跟誰也不說話,甚至連飯都不吃。家人勸了我?guī)谆?,說一次考試代表不了什么,可我根本聽不進去。
那天,在外地工作的母親趕回來過春節(jié)。她聽家人說了我的情況,把我從小屋喊出來,問我說:“你這次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你是覺得很不理解,所以才不吃飯嗎?”
我點著頭,依然難過地說:“我平時數(shù)學成績一直很好,這次竟然考這么點分,我當然不能接受了?!?/p>
母親輕輕搖了搖頭,笑著說:“你說你數(shù)學成績很好,我看不見得,我現(xiàn)在出一道應用題,你就不一定能做好?!?/p>
“才不會的?!蔽业霓謩派蟻砹?,爭辯說:“只要是我們學過的,我肯定能做出來?!?/p>
“那我們試試?”母親依然笑著,“你聽好了,我要出題了:有一列火車從起點站出發(fā),車上有328人,開出之后,它進了第一個大站,上來105人,下去96人……”
聽了母親出的這道應用題,我的心里有些發(fā)笑。這道簡單的應用題,我在小學三年級就學過了,最后肯定是問車上還剩多少人。這樣的應用題,我不用筆,口算都行。
果然,母親繼續(xù)說道:“這時火車進了一個小站,上來8個人,下去6人;后來又進了一個大站,上來75人,下去66人;再進了一個中站,上來15人,下去20人。”
母親不停地報著數(shù)字,我在心里連續(xù)計算著,母親剛說完一個數(shù)字,我的答案數(shù)字也出來了。我覺得母親太小看我了,竟然出這樣的題目考我。
“這時火車進了一個中站,上來35人,下去40人;又進了一個大站,上來45人,下去36人;進了一個小站,上來18人,下去16人;又進了一個小站,上來28人,下去26人;再進了一個小站,上來38人,下去36人……”母親的速度越說越快,但這依然難不倒我。對于這樣的應用題,不用考慮別的,只要把每個站上、下人的數(shù)字記好,最后答案很自然就出來了。
“火車又進一個大站,上來15人,下去6人;進一個中站,上來55人,下去60人;火車最后進入一個小站,上來48人,下去46人。問,這列火車……”
“這列火車上共有359人!”聽到母親說火車最終進站,我立即將答案報了出來。
“不,我問的不是這個?!蹦赣H搖著頭,說:“我的問題是這列火車一路上共進了幾個中站,在中站上總共上來多少人?”
“???……”聽了母親最后出的問題,我一下愣住了。我沒想到母親根本不按照常理,竟從這個角度出問題。因為在母親出題的時候,我全神貫注在聽母親報的數(shù)字上了,根本沒留心母親提火車進大站、小站的細節(jié)。我的臉一下漲紅了,半天說不出話來。
看著我窘迫的樣子,母親走到我的面前,認真地說:“火車共進了3個中站,在中站上總共上了95人。”
母親用手撫摩著我的腦袋,看著我,“你在做這道應用題的時候,只是按照常理注意最后的結(jié)果了。所以我的問題一說完,你能立即將火車上的總?cè)藬?shù)答出來,但卻忽視了我出這道題的過程,當我問你火車進了多少中站時,你就答不上來了。如果你要稍微注重一些我出題的過程,就能記起我才說了3個中站?!?/p>
我慚愧看著母親,低聲說:“我沒有留心您當時說的。”
母親接著說:“而且在中站上上來的人數(shù)都是有規(guī)律的,后面的中站上來的人數(shù),總是比前一個中站上來的人數(shù)多20人。如果你能掌握到這個規(guī)律,只要記住第一次中站上來的人數(shù),總?cè)藬?shù)也很快就能算出來的。”
我點著頭,不由有些佩服母親,說:“媽媽,我知道了,以后做題我會多注意的。”
“孩子,我之所以出這道題給你,是想告訴你,許多時候,我們做一件事情,不要總是想著結(jié)果,而要多考慮過程。這次期末考試,你不要對‘考試成績這個最后的結(jié)果一直耿耿于懷,而要多想想你平時學習的過程。只要你好好學習,用功努力,把學習過程堅持下來,這就足夠了呀?!?/p>
看我逐漸明白了道理,母親語重心長地說:“而且你過程堅持好了,最后勝利的結(jié)果,它自然就隨之出來了。就像我剛才出的題,你只要記住火車進了幾次中站,那它的總?cè)藬?shù)也就一口能答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