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默凡
【案例】
管祺祺今年畢業(yè),忙著找工作。她是個很有實力的本科生,熱門專業(yè),英語八級,日語一級,可是最近卻接連錯失了三次求職機會。
第一次是一個500強公司,管祺祺從幾百人中脫穎而出,獲得了面試機會??墒菍W校臨時通知有一個畢業(yè)體檢必須參加,于是管祺祺隔夜給負責招聘的李小姐發(fā)了短消息,說要遲到半小時。面試當天,管祺祺匆匆趕到,考官們已經(jīng)等得不耐煩早散了,臨時找來幾個走了過場,結果可想而知。后來才知道,李小姐的手機丟了,根本就沒有收到請假短信。
第二次是一家日資企業(yè),打電話來的王主任很客氣地告知了面試的時間和地點,可是管祺祺一緊張,沒有聽清楚具體地址。她沒有打電話去細問,而是上網(wǎng)搜了一下。可是,面試那天趕到公司一看,才發(fā)現(xiàn)搞錯了,她到了總部,面試在辦事處,兩個地方差了半個城區(qū)。
第三次是一家大型國企,面試的時候管祺祺非常緊張,有一句答一句,雖然還算應對無誤,但是主考官卻很不滿意,認為管祺祺太傲了,不愿意搭理人,是看不起國企……
【診斷】
分析案例,顯然管祺祺應該親口請假、親口問清地址,并在面試時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由此可以判斷她可能患上了輕微的“面談恐懼癥”。這類患者往往不善于也不樂于和人進行面對面的交談,總是希望躲開一切可能的直接溝通。
這類人往往比較內向,和社會接觸比較少,缺少和人打交道的意識和技巧。也許曾經(jīng)因為長相、口齒等原因遭受過別人的歧視,所以選擇萬事不求人的處世方針??墒牵麄冸m然有強烈的自我奮斗的愿望,并且可能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由于不善于表達,還是不能抓住成功的機遇。
越是不想和人面談,面談的能力就越差,面談的能力越差就越是怕和人說話,由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面談恐懼癥需要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治療。
【癥狀自查】
請回答以下問題進行自查:
1.明明更費力也更費錢,但你還是情愿發(fā)短信而不是打電話嗎?
2.發(fā)電子郵件和打電話相比,你更愿意寫而不是說嗎?
3.迷路后你情愿查地圖也不愿意問別人嗎?
4.有了疑問,你更愿意上網(wǎng)查,而不是問肯定知道答案的同事或同學嗎?
5.你更愿意網(wǎng)上購物而不是到商場選購嗎?
6.像面試這樣比較重要的交談前,你會不會頻繁上廁所?
7.和陌生人說話會使你渾身不自在嗎?
8.你經(jīng)常因為不會說話而遭人誤解嗎?
以上問題若有6個以上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就患上了“面談恐懼癥”。
【處方】
我們首先要明白面談的重要性。從信息交流的效率來看,面談可以利用有聲語言和體態(tài)表情,最方便快捷;電話是面談的一個技術變體,損失了視覺表達,但是仍然可以暢所欲言;而短信、郵件表達累贅而浪費時間精力,也缺少及時糾錯的反饋。從信息交流的可靠性來看,面談和電話都可以隨時補充、隨時更正,保證獲取最充分的信息;而書面溝通即使利用了現(xiàn)代科技可以瞬間傳達,但是表達往往不夠充分,容易引起誤解。更重要的是,有很多時候面談具有一種禮儀功能,是其他方式所不能代替的:在向別人道謝、求助、道歉、解釋時,當面親口表達顯示了你的鄭重和禮貌,同樣一個意思,真誠地說出來的價值是再多的表情符號也不能代替的。
所以試著每天少發(fā)幾個短信,少寫幾封郵件,多多用我口抒發(fā)我心吧。技巧永遠不是最大的問題,態(tài)度才是最重要的。其實,百試百靈的交際技巧是根本不存在的,所謂熟能生巧,只要你有了真誠的交際態(tài)度,積極嘗試,慢慢地就能發(fā)展出因人而宜的溝通本領,這時候成功就離你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