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彩云
由于面部神經(jīng)的疼痛,我住進了醫(yī)院。我將半邊疼得麻木的臉壓在床上,昏沉沉地看同病房的兩人———準確地說,是兩個孩子,都抱著拐杖,對坐著說笑。我是臨時病人,很痛苦,看模樣,他們將是醫(yī)院的常客,卻很快樂,不識愁滋味。
兩人中,一個是稍小的男孩,用鋁制拐杖,一個是稍長的女孩,用木拐杖,從他們的談話中我了解到,好像他們都患的是一種叫“骨結(jié)核”的病,這樣的病情,在我的醫(yī)療常識之外。
男孩說:“如果以后都要用拐杖走路,你怕不怕?”女孩點點頭,說怕,然后她反問了男孩同樣的問題,剛才還是喜樂連連的男孩低下了頭,沉默不語。女孩也沉默了,好半天,她安慰男孩說:“不要怕,有我陪著你?!蹦泻⒛攸c頭,感激地望了女孩一眼。
幾天里,兩對拐杖在病房里挪過來,挪過去,空氣中充滿著童真的笑,我面部的疼痛也在逐步緩解。與其說是藥物起作用,倒不如說,我是在孩子們無邪的快樂中慢慢康復的??粗⒆觽冃?,孩子的家長們寬心許多,也彼此說笑,親密得有如一家人。
第五天,我的隱痛完全消失,估計很快就要出院了。出去領(lǐng)藥前,我回頭看了看那對孩子,心中有股說不出的愁。我將痊愈了,而他們呢,是否要永生結(jié)伴拐杖?
回病房時,我看見了女孩和母親在前面走,天哪,女孩居然不用拐杖了!剛才聽說她要去拆繃帶,我在街上只轉(zhuǎn)了一圈,女孩卻奇跡般能走了!
我尾隨在后面,聽她們母女對話。母親說這是個奇跡,并“謝天謝地”地慶幸著,女孩得知自己即將出院后,也是欣喜萬分,突然,她放慢腳步,不肯回病房了。母親一驚,問:“為什么?”女孩說:“我想換個病房,因為我怕,害怕他看見我將不用拐杖了?!?/p>
這是一種仁慈,發(fā)源于一個九歲女孩的心靈,在短暫地為自己歡慶后,她便立刻想到了別人的痛苦,以及可能的傷害———她說過的、將不能履行的諾言。
我看見過在窮困面前炫耀的虛榮,我看見過在弱勢面前張揚的權(quán)力,當事者何曾注意過對別人的傷害?他們,只在乎自己。兩相對比,一個曾用過木拐杖的女孩為他們做了什么是“善”的最好詮釋。
(朱白冰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