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冉
通過10個月的準備拍攝,這次CCTV用鏡頭為觀眾重溫了一遍1840年之后的中國歷史教科書。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復興之路》
大型紀錄片《復興之路》剛剛在央視2套播放完。在此之前,《復興之路》的制作團隊完成了另一部反響深遠的紀錄片《大國崛起》。那是一部以世界大國的強國史為題材的電視紀錄片,他們花費了大約3年的時間制作完成。播映期間引起了各界的熱烈討論。
同樣是談國家發(fā)展道路的選擇問題,前者談及外國經(jīng)驗,后者論及中國歷程,邏輯連貫,但在視角上有著很大不同。
《大國崛起》打破了人們在教科書上熟知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fā)家的傳統(tǒng)解讀,以一種新的視角拓展了觀眾的思維。去年播出后,引發(fā)了人們對于歷史紀錄片新浪潮的討論也緣于此。
而《復興之路》的拍攝思路則遵循了原有的教科書內(nèi)容,正如總導演任學安解釋的,我們?yōu)槭裁床幌嘈沤炭茣兀?/p>
從《大國崛起》到《復興之路》
《復興之路》開始于《大國崛起》的后期階段,劇組人用了10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兩年的工作量。任學安說這里有大家本身對中國近代史比較熟悉的原因,不用像《大國崛起》時那樣惡補大量外國史學著作,也省去了很多聯(lián)系國外采訪和拍攝的工夫。12集《大國崛起》從籌備到制作完成歷時近3年,光籌備腳本就耗時一年半。
但他卻感覺《復興之路》更加辛苦了,因為討論的內(nèi)容離現(xiàn)在太近了。
雖說是原班人馬,其實除了劇組成員以外,智囊團的專家們幾乎全換。
《大國》的專家組全部由國內(nèi)頂尖的外國史專家組成,文化學者麥天樞是這部片子的總策劃,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錢乘旦被聘作為該片的學術指導。
到了《復興》,多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方面的專家,還有經(jīng)濟學家、社會學家,以及一些做具體工作的同志,不完全是歷史學方面的專家。麥天樞退出,以研究世界史見長的錢乘旦雖然還在此列,但更多參與的是引薦專家的工作。
這次擔任學術顧問的是三位中共理論家: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副主任金沖及、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李捷、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任學安拍《大國崛起》時找到錢乘旦,錢告訴他這樣的片子通常有兩種拍法,一種是完全歷史性的知識介紹,傳播知識,就像教科書上的內(nèi)容,只不過是電視手法的教科書。另一種就是企圖表達某種想法,帶有某種思想。相比兩種做法,后一種難得多。而《大國》正是走了這條路,“當時想的就是把片子拍得比較深刻,可以有思考的空間,讓大家有空間想一些問題?!卞X乘旦說。
《復興》則走的另外一條路。
錢乘旦一直和記者強調(diào)這兩者的不同,《大國》完全是個歷史文獻片,純粹歷史的陳述,離現(xiàn)在比較遠?!稄团d》是政論片,說了很多當代的東西,這都是我們正在經(jīng)歷的時刻。
“《大國》那時創(chuàng)作遇到的困難主要來自對劇組對國外情況的不了解?!稄团d》的難題則是站在什么樣的角度上來談,把握這個尺度是非常重要的?!卞X乘旦告訴記者。
作為電視人的思考和解答
總導演任學安解釋說,“我們要回答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要走什么樣的道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感覺民眾有這樣一個思考的需要,民眾的心理也有這樣的一個期盼。我們到底處在怎樣一個歷史方位,接下來該怎樣去走。作為電視人和文化工作者,我們用自己思考的方式對民眾的需求給一個回應和解答?!?/p>
復興之路就是國家發(fā)展道路,中國走一條什么樣的道路可以實現(xiàn)民族復興?所謂民族復興就是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你要想解決,就得先解決國家問題。
用什么來概述中國的現(xiàn)狀?任學安認為,有三個方面是和別的國家不一樣的,一是在馬克思主義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指導下的國家;二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多黨合作的政治協(xié)商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政治制度;三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三個特征是怎么來的,我們?yōu)槭裁匆獔猿诌@些,這些是《復興之路》要表現(xiàn)的?!比c為《復興之路》定下了基調(diào)。劇組所有人都對這三點的結(jié)論非常堅定地執(zhí)行。
《復興之路》是不是也會像教科書中那樣給歷史定性呢?關于這個問題任學安強調(diào):任何導演都做不到給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定性,片中反映的歷史問題的定性都是黨的歷史決議,我們不能取代人民和執(zhí)政黨對這些問題給出我們的定義。
電視如何開“歷史講堂”
當人們對于《大國》的新銳興奮不已時,錢乘旦卻很冷靜,他并不認為《大國》里滲透出了新東西,對于歷史學界來說,這些都稀松平常。
他當初之所以答應擔任《大國》學術指導,也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學者通過電視紀錄片的方式向公眾傳播知識在國外很常見,但在國內(nèi)還比較少,他愿意做一些嘗試。
《大國崛起》和《復興之路》與易中天“品三國”、于丹“論語心得”一樣,通俗,讓老百姓喜聞樂見。這種新型電視形式以電視快餐文化的形式出現(xiàn),并起到“文化乳母”的作用。
不過歷史文獻片也好,政論片也好,這種大跨度形式對歷史進行梳理還是比于丹、易中天的“說”難拍多了。
“我們對于所有敏感問題都沒有回避,這本身就是一個成功。再有我們將所有敏感問題都放在1840年以來的歷史長河中間去判斷,所謂整體的視角。像‘反右和‘文革這樣的事情放到整個歷史來看,我們民族在每個歷史時刻都遇到了很多嚴峻的考驗,國之將亡的問題都能被戰(zhàn)勝。與這些問題放到一起,你就會得出,我們國家是在一步步向前走、向好了走、走向民族偉大復興的結(jié)論?!?/p>
任學安告訴記者,其實最難的并不在這里,歷史是有結(jié)論的,形成了結(jié)論的東西是不難表達的,難在你能否找到鮮活的事例讓觀眾從中感覺到你的結(jié)論。這是影像呈現(xiàn)的困難所在。
《復興之路》首播之時,與其同名的大型展覽已在北京軍事博物館展出近一月之久,恰逢在“十七大”期間,國家領導人和十七大代表均前往參觀。據(jù)悉,此次展覽,參觀人次超過50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