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人
這里是馬克思的故鄉(xiāng),這里曾經(jīng)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它就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特里爾。
行走
一個歷史系或文科畢業(yè)的人,他也許至少有兩次要在書本上與德國一個邊陲小城的名字相遇。第一次,是小學(xué)課本上介紹馬克思簡單的生平時——這里是馬克思的故鄉(xiāng);第二次,是大學(xué)歷史課學(xué)到古羅馬歷史時_這里曾經(jīng)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
這就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特里爾。
當(dāng)年,我第一次與這個名字面對面時,對這座位于德國和盧森堡邊境的小城的向往,如同朝圣者對于麥加。今年秋天,趁在德國公干的這個周末,我來到這里,償還夙愿。
特里爾歷史上地處凱爾特、日耳曼和羅馬文化的三角地。早在公元前18年,也就是中國的西漢末年,凱爾特特雷維爾族人在這里定居。兩年后,羅馬人打敗了凱爾特人。公元前16年,羅馬皇帝奧古斯都(中國史書稱之為屋大維),在這里設(shè)立城郡。
城北的黑門,是古羅馬的北門,也是特里爾的標(biāo)志建筑。門高四層,建于2世紀(jì)。當(dāng)時是為防止北邊的法蘭克人入侵而建的防御工事。11世紀(jì)這里曾被改為教堂。此處是羅馬帝國在德國難得一見的古羅馬遺址。黑門本身并不是黑色,最初是用花崗巖所建,長期受煤塵堆積才變成黑色。
除了堅固的城墻之外,特里爾展現(xiàn)給旅游者的還有羅馬人的“洗澡文化”。特里爾城內(nèi)現(xiàn)存有三個保存完整的羅馬浴室遺跡,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是芭芭拉浴室。游客可以參觀這里保存完好的地下坑道。從加熱的浴池、地下供暖系統(tǒng)到進水出水道等設(shè)施。
穿過西羅馬帝國的遺跡大黑門,就是去馬克思故居的路??墒牵?dāng)我拿著地圖,沿著橫穿特里爾小城的摩澤爾河畔一路尋找馬克思故居時,連問三位當(dāng)?shù)鼐用瘢麄兙尤灰荒樏H?。這讓我很驚訝:在我們心目中如雷貫耳的偉人,他家鄉(xiāng)的后人居然連他的故居都不知道。
后來,在警察的指引下,我終于在一條僻靜的小巷找到了:真不起眼,就是一座混雜在普通民居的三層建筑,門口一塊不大的青銅鑄造的馬克思頭像是惟一的標(biāo)志??磥?,馬克思在德國人心目中,并不像在我們中國人心目中那樣崇高、神圣。
這一點,也許德國人也知道,從我后來在德國旅游的經(jīng)歷來看,這里似乎是德國博物館或故居紀(jì)念館中惟一有中文標(biāo)識的地方。紀(jì)念館不但有中文版小冊子出售,而且還為每位中國參觀者準(zhǔn)備了中文解說的耳麥。
馬克思的家庭不屬于大資產(chǎn)階級,但可以算富有的中產(chǎn)階級。他的故居是三層樓房,帶一個很大的后花園。馬克思在這里度過了17年的美好時光,并與女友燕妮“青梅竹馬”定終身。后花園內(nèi),在各種花草的掩映中,有馬克思和燕妮的兩尊青銅塑像,提醒游人,這里是馬克思和燕妮后來相濡以沫終生相伴的起點。
從一層左手邊開始直到三層,都是關(guān)于馬克思生平的展覽。展覽用實物和圖片的方式,完整地勾勒了他的一生:與親密戰(zhàn)友恩格斯并肩探索的友誼,與燕妮真摯的愛情,以及他的思想在世界上傳播的地域。展覽除了展出馬克思著作的手稿和書信,還有在世界各地出版的馬克思著作的各種版本,包括中國早年印刷的《共產(chǎn)黨宣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所保存著的《共產(chǎn)黨宣言》中文本,還是周恩來所珍藏的,上有周恩來親筆簽名:“周恩來,一九四三,十二月于延安”。
中國的領(lǐng)導(dǎo)人中,華國鋒曾到過這里,故居中現(xiàn)在還陳列著華國鋒當(dāng)時贈送的馬克思頭像瓷盤。
關(guān)于馬克思在世界上的影響,故居專門開設(shè)了一個展。展廳的設(shè)計別具一格:地上鋪就一幅大火的世界地圖,凡是受到馬克思思想影響的地域用黑色表示——亞洲的大部分,歐洲的蘇聯(lián),東歐以及非洲的一小部分。
與地圖相配合,展覽展出了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國家的領(lǐng)導(dǎo)人的像。在這里,我看到了熟悉的卡斯特羅、胡志明、格瓦拉、斯大林以及毛澤東的圖像。
布展者大概知道中國是馬克思主義實踐國家中比較典型的,所以,展廳中用德文寫著毛澤東在1938年說過的一句話作為開篇:“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p>
中國人雖然有“馬克思情結(jié)”,但要到特里爾這個有點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來朝拜畢竟不易。和國內(nèi)的紀(jì)念館一樣,這里也沒有留言簿。粗粗翻看,一多半是自己同胞的留言。但讀完后只是覺得,與“帶點拖尾巴”的德文相比,方塊字總是親切的;另外,也可以讓人捕捉到我們特有的那種解不開的“馬克思情結(jié)”。
帶著紛飛的思緒,我走出馬克思故居,穿過那些羅馬人命名的街道,依稀觸摸到羅馬古都醇厚的歷史,不得不感嘆時間的流逝。
演出
《大將軍寇流蘭》:人藝首排莎翁戲
對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中國的觀眾早已熟悉,但他晚年撰寫的劇本《科利奧蘭納斯》就鮮為人知了。這部作品今年被人藝改編為話劇《大將軍寇流蘭》搬上舞臺,這是北京人藝話劇百年紀(jì)念演出中惟一的大劇場新創(chuàng)劇目,也是北京人藝歷史上第一出自己排演的莎士比亞劇目。
《大將軍寇流蘭》是一個反映人性弱點的悲劇,該劇描寫的羅馬共和國的民族英雄是一個剛愎自用,頭腦簡單的人,他所做的事情看起來是為了祖國,實際上他只是為了取悅母親。莎士比亞用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修辭塑造了一個個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所以除了濮存昕主演的大將軍以外,其他角色的戲份也很重。
導(dǎo)演林兆華要和搭檔舞美師易立明在此劇中玩次互換角色的“游戲”,林兆華客串燈光師,易立明則當(dāng)起了導(dǎo)演。林兆華表示,之所以玩這個“游戲”,是希望通過換位思考,將該劇排出新意。
時間:11月27日~12月16日
地點:首都劇場/北京
去處
最浪漫的墻
艾菲爾鐵塔,盧浮宮,凱旋門……巴黎的著名景點實在是多得讓人數(shù)不過來,以至人們很容易忽略掉一座充滿了浪漫氣息的墻——整個墻壁上密密麻麻布滿世界各種語言寫出的“我愛你”:中文、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語……據(jù)說這墻壁上的語種有311種之多,甚至連手語的標(biāo)志和其他一些原始符號都被寫上去了。仔細(xì)觀察,中文的“我愛你”,簡體字和繁體字都在其中。
這座深藍(lán)色的墻位于巴黎的經(jīng)典藝術(shù)區(qū)蒙馬特高地的腳下,從圣心大教堂下來能看到一個綠色的地鐵站口,充滿愛意的墻壁就隱藏地鐵旁邊的一個小小的街心花園里。傳說如果和戀人一起在這座墻前合影,就永遠(yuǎn)不會分開,所以無數(shù)甜蜜情侶從世界蜂擁而來,在最浪漫的墻前留下浪漫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