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連根
“讀史使人明智”,此話當然是不錯的。不過我們也必須承認,有時讀史也會讓人心生悲涼。在一個特定的階段,歷史的發(fā)展會出現(xiàn)一種“逆淘汰”的現(xiàn)象:前人好的傳統(tǒng)、做法往往會中斷。而前人的“壞脾氣”和“臭毛病”卻會被放大。在讀明朝歷史的過程中,我的上述感受尤其強烈。
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整個明朝歷史的影響顯然是巨大的。從大的方面講,他廢除丞相,大權獨攬,直接把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推向了一個極致,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王朝的政治走向;從小的方面看,他的一些無賴做法(比如“廷杖”大臣、把犯人的妻女發(fā)配到“教坊”做妓女等)也被他的子孫們所沿用??墒牵煸吧砩系囊恍﹥?yōu)點卻沒有被他的后人繼承下去。
朱元璋的勤政是很有名的。史書記載,他曾在八天之內批閱了一千六百六十份奏折,處理政事三千二百九十一件,這個工作量是很大的:他一天要處理二百多份奏折,一刻不停地工作也需要十四五個小時,比現(xiàn)在的公務員累多了??墒堑搅撕髞?,朱元璋的子孫們越來越貪圖安逸,明英宗時期,大臣們怕皇帝累著(當時皇帝年幼),規(guī)定每日早朝“只許言事八件”。再到后來,嘉靖和萬歷均有持續(xù)二十多年不去上朝的紀錄。本來,大權就已集中到皇帝一個人的手上了,可作為最高領導人的皇帝卻帶頭“罷工”,這國家怎么能搞好?!
朱元璋是從社會底層一步一步地當上皇帝的,他了解民間疾苦,所以在當了皇帝之后還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他很少喝酒,伙食也很普通。稱帝之前,他還特意帶著長子朱標去看農民的茅草屋,并告誡道:“農民四季勞苦,粗衣惡食,國家之錢全靠他們供給。你要記住君主的責任,不可陷他們于饑寒。否則,于心何忍?”這段話記載在《明太祖實錄》中,應該算是朱元璋的一個用心良苦的“政治交代”??墒呛髞淼拿鞒实勰睦镞€記得老祖宗的諄諄教誨?正德皇帝不是在“豹房”中吃喝玩樂,就是秘密出宮,演一出游龍戲鳳的風流戲;萬歷皇帝更耗費巨資修建自己的陵寢。
不僅如此,就連朱元璋生前做出的硬性的“政治交代”,也被他的后人拋棄了??偨Y歷代的經(jīng)驗教訓,朱元璋對宦官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他認為,宦官中難有良善之輩,用來做耳目,則耳聾目瞎,用以為心腹,則為心腹之患。所以,他立下規(guī)矩,禁止宦官讀書,即便是掌管圖書典籍的宦官,也只許他們達到剛剛認字的初級水平,目的就是斷絕宦官干預政事的可能。同時,他還在宮中立了一塊鐵牌,上書:“嚴禁內官干預政事,預者斬?!边@樣的防范措施,不可謂不嚴??墒?,朱元璋死后沒幾年,他的這些規(guī)定就形同廢紙了。朱棣當上皇帝后,很快便派太監(jiān)統(tǒng)領軍隊,隨后又派大名鼎鼎的太監(jiān)鄭和率領著龐大的船隊出海。從此以后,太監(jiān)的政治勢力越來越大,直到最后出現(xiàn)了劉瑾、魏忠賢這樣的大太監(jiān),而且發(fā)展成了“閹黨”。當魏忠賢之流把明朝的政局搞得烏煙瘴氣的時候,若朱元璋地下有知,他該多么失望!“種下的是龍種,收獲的是跳蚤”,朱元璋當年對太監(jiān)的防范是那么嚴密,可是,他一手開創(chuàng)的大明王朝還是成了歷史上宦官擅權極其嚴重的一個朝代。
歷史給明太祖朱元璋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朱元璋無疑是少有的政治強人,可政治強人再強,也只能在活著的時候控制政局。當他死了之后,當他的血肉之軀變成一個牌位的時候,后繼者們是否還拿他的“政治交代”當回事,是否還愿意把他的“政治交代”落到實處,那就不是他能控制得了的。李亞平先生在《帝國政界往事》一書中曾這樣評價朱元璋:“朱元璋心思細密,考慮重大問題時,常常繞殿徘徊,正思逆想,反復斟酌。當他自以為一切安排都完美妥貼、天衣無縫時,偏偏忘記了自己的那些子孫,他們不會都是像他一樣的工作狂。他們是要在深宮膏粱中出生、在滿身脂粉香氣的女人懷里和不男不女的宦官堆兒里長大的。于是,在后來的時代里,朱元璋的如意算盤都演變得面目全非。”此言甚是。
關鍵就在于體制本身。著名的歷史學家費正清說,在廢除丞相之后,朱元璋“把他自己的個人作用制度化了”,“自此皇帝完全可以為所欲為了?!奔热换实邸巴耆梢詾樗麨椤保撬图瓤梢郧谡?、簡樸,也可以奢侈、胡鬧,甚至是“罷工”。所以,在朱元璋之后,明朝出現(xiàn)那么多的荒唐皇帝也實在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總之,好的“政治交代”需要有好的體制支持才能得到落實。高度集權的專制體制是個壞制度,只要這個制度還是堅硬的.不論朱元璋本人的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多么優(yōu)良,也不論他的“政治交代”多么英明、周密,歷史的實際發(fā)展都會走向他最初設計的反面。這幾乎是專制體制下所有政治強人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