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求”因素已經成為必和必拓目前最為主要的贏利動力
“必和必拓已經完成了對奧林比克大壩擴建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奧林比克大壩占世界已知鈾地下儲量的40%,這一產量足以支持該大壩礦生產率的大幅提升?!?月5日,在澳大利亞必和必拓集團與澳大利亞駐華使館主辦的“鈾監(jiān)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上,必和必拓產品監(jiān)護部總監(jiān)米克·羅奇興高采烈地向中國聽眾介紹該集團的主要鈾礦奧林匹克大壩礦的擴建計劃。
澳大利亞擁有豐富的鈾資源,2006年澳大利亞主要鈾礦山生產鈾礦8954噸,而奧林匹克大壩則是世界第一大地下鈾礦,其鈾儲量占世界已知鈾地下儲量的40%。2005年,必和必拓完成了對WMC資源公司的收購,WMC所擁有的奧林匹克大壩項目因此落入必和必拓這一全球最大的多元化資源公司囊中。
而與此同時,中國政府為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正在大力開發(fā)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產品。根據(jù)中國《核電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計劃在20年內至少建立30座新的核電站,到2020年在運行核電裝機容量達到4000萬千瓦。據(jù)世界核能協(xié)會預測,要達到此目標,屆時中國每年至少需要8000 噸鈾。
相對國內鈾礦年產量750—850噸的現(xiàn)狀,這個缺口必須依靠進口。但根據(jù)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同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核能源署合作發(fā)布的《鈾勘探、生產和環(huán)境問題的最新發(fā)展》報告,中國在國內生產、國外資源勘查和從國際鈾市場購進這三種滿足鈾需求的途徑中,應該首選國內生產,這至少將有助于緩解來自其他發(fā)達國家以及發(fā)展中國家對鈾原料的競爭。國際原子能機構前副總干事錢積惠并不認同這一說法,他告訴《商務周刊》說,鑒于鈾原料儲藏豐富以及價格相對低廉,進口顯然比自己生產更劃算?!按蠖鄶?shù)西方發(fā)達國家主要依靠進口發(fā)展核能的做法已經給了我們很大啟示。”錢這樣說道。
國家環(huán)保總局核安全管理司副司長王中堂接受《商務周刊》采訪時也表示說,從國家層面來看,政府已經制定了“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原則,通過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來保證中國未來核電發(fā)展的燃料需求。
早在去年4月中國總理溫家寶訪澳期間,中澳就簽署了有關雙方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和核材料轉讓的兩項協(xié)定。但根據(jù)米克·羅奇的介紹,截止到2006年,澳大利亞三大主要鈾礦的產量共為9000噸。這其中來自美國、日本以及歐盟這些最大的買家占到了64%的購買份額。相對中國可能在未來達到1萬噸的年進口量,澳大利亞只有在未來幾年將產量至少翻倍才能滿足這個新買主的“胃口”。
去年,必和必拓就開始擴產計劃,總部位于墨爾本的必和必拓公司發(fā)言人薩曼塔·埃文斯表示,為滿足來自中國的需求增長,必和必拓將投資50億美元,用于將公司旗下奧林匹克壩礦坑的銅產量提高1倍,鈾產量提高3倍。埃文斯認為,這將是該公司有史以來最昂貴的擴容投資。投資計劃一旦獲批,礦坑擴建將從2009年開始,第一批礦石有望于2013年開采出來。
根據(jù)米克·羅奇的介紹,必和必拓剛完成了奧林匹克大壩擴產可行性研究,結果表明,擴產后該大壩的銅產能至少可達50萬噸/年,鈾1.5萬噸/年。
UOB資產管理公司的阿爾佛雷德·王說: “奧林匹克壩是一項優(yōu)質礦業(yè)資產,必和必拓遲早會從中得到豐厚回報。在油價高企的情形下,唯一真正能代替石油的資源就是核能?!盪OB管理著價值120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包括必和必拓的股票。
過去一年,必和必拓營業(yè)額實現(xiàn)391億美元,稅前收益達到15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近一倍。很顯然,這家因每年的鐵礦石談判而在中國逐漸知名的礦產大亨將從中國經濟起飛中獲得更多可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