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對傣族常用藥衛(wèi)矛科植物南蛇藤屬圓錐南蛇藤(Celastrus paniculatus Willd)的干燥藤莖進行生藥學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來源鑒別、性狀鑒剮、顯微鑒剮、薄層色譜(TLC)鑒別的方法。結(jié)果:主要顯微特征為木栓層由3~5列細胞組成,外側(cè)有一石細胞環(huán)帶,皮層散在纖維成束。韌皮部小。形成層明顯。木質(zhì)部導管徑向單列。射線寬1~4列細胞。髓部薄壁細胞中可見草酸鈣方晶。成分預試顯示主要含有黃酮、有機酸、皂苷等成分。結(jié)論:所得結(jié)果為圓錐南蛇藤質(zhì)量標準制定和開發(fā)利用提供了生藥學方面的參考依據(jù)。
關(guān)鍵詞:圓錐南蛇藤;傣藥;藥材性狀;顯微特征;TLC
中圖分類號:R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10-0039-02
圓錐南蛇藤為衛(wèi)矛科植物圓錐南蛇藤(Celastruspaniculatus Willd)的干燥藤莖。圓錐南蛇藤為云南地區(qū)的俗稱,其根、莖、葉、果實均作藥用。現(xiàn)第一次對該藥材制定質(zhì)量標準,為保持云南地區(qū)的習用名稱,并能區(qū)別藥用部位,確定藥材名稱為“圓錐南蛇藤”。圓錐南蛇藤傣醫(yī)稱為“嘿麻電”、“嘿嘛電”、“嘿嘛甸(heimadian)”、“喃蠻的(1anmande)”,意譯為“爆炸果”。其他稱謂:錐序南蛇藤、滇南蛇藤、燈油藤嘲;多花紅果藤(變種)、圓錐紅果藤(變種)性。油果、小黃果。味澀,性涼。入水塔。具有清火解毒,消腫止痛,止咳化痰,收斂止瀉之功。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腫痛,腹痛腹瀉,下痢紅白,小便熱澀疼痛,風濕關(guān)節(jié)腫痛,跌打損傷。瘀腫疼痛,手足干裂,頑癬等。圓錐南蛇藤系西雙版納傣醫(yī)習用藥材。目前,此藥材制成的制劑有西雙版納州傣醫(yī)院醫(yī)院制劑“燈臺葉止咳合劑”(批準文號:滇ZJGF/2005-645)、“五淋化石膠囊”(批準文號:滇zJGF/2005-653)。有關(guān)圓錐南蛇藤生藥學方面的研究未見文獻報道,作者從藥材性狀、顯微特征、TLC方面對圓錐南蛇藤進行了生藥學的初步研究。
1 材料與儀器
1.1 材料 圓錐南蛇藤采自西雙版納州景洪市,經(jīng)中國科學院勐侖植物園陶國達鑒定為衛(wèi)矛科植物圓錐南蛇藤(Celastrus paniculatus Willd.)的干燥藤莖。
1.2儀器設備 LEICA RM-2016生物組織切片機(上海徠卡儀器有限公司)、SA3300PL生物顯微鏡(北京泰克儀器有限公司)、計算機顯微分析系統(tǒng)(北京泰克儀器有限公司)、UV-8三用紫外儀(無錫科達儀器廠)、硅膠G(青島海洋化工廠),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2 方法與結(jié)果
2.1 植物組織切片法 取圓錐南蛇藤,切制成一定規(guī)格進行固定(FAA),經(jīng)脫水→浸蠟→包埋→切片→脫蠟→二重染色→封藏→貼標簽。置于生物顯微鏡下進行觀察,描述其植物組織特征。
2.2 來源鑒定 本品為常綠藤本灌木,高達10m;小枝被毛或光滑,皮孔橢圓形,通常密生,稀不顯著;腋芽小,三然形,長1~1.5mm。葉橢圓形、長方橢圓形,長方形、闊卵形、倒卵形至近圓形,長5~10cm,寬2.5~5cm,先端短小至漸尖,基部楔形較圓,邊緣鋸齒狀,葉兩面光滑,稀在葉背脈腋處有微毛,側(cè)脈5~7對;葉柄長6~16mm;托葉線形,早落。聚傘圓錐花序在頂生,長5~10cm,上部分枝與下部分枝近等長,稍平展,花序梗及小花梗偶被短絨毛,小花梗長3~6mm,關(guān)節(jié)位于基部;花淡綠色;花萼5裂,覆瓦狀排列,半圓形,具緣毛;花瓣長方形至倒卵長方形,長2~3mm,寬1.2~1.8mm;花盤厚膜質(zhì)杯狀,不明顯5裂;雄蕊長約3mm,著生花盤邊緣,在雌花中雄蕊退化,長約1cm;子房近球狀,在雄花中退化成短棒狀。蒴果球狀,直徑達1cm,具3~6種子;種子橢圓狀,兩端稍尖,長3.5~5.5mm,直徑2~5mm?;ㄆ?~6月,果期6~9月。
2.3 生藥性狀描述 藤呈圓柱形,稍彎曲,呈結(jié)節(jié)狀膨大,大小不一,直徑2~10cm。表面灰白色或灰黃色,具類圓形或橢圓形皮孔,可見裂隙。質(zhì)硬,不易折斷,斷面皮部棕褐色,木部寬廣,淺棕色或紅棕色,密布蜂窩壯小孔,排列呈同心環(huán)壯,多具裂隙,髓部小。氣微,味澀。見圖1。
2.4 顯微特征
2.4.1 根的橫切 面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由3~5列細胞組成,外側(cè)有一石細胞環(huán)帶,皮層散在纖維束。韌皮部小。形成層明顯。木質(zhì)部導管徑向單列。射線寬1~4列細胞。髓部薄壁細胞中可見草酸鈣方晶。見圖2。
2.4.2 粉末 淡紅棕色。木栓細胞多角形。具緣紋孔導管與網(wǎng)紋導管碎片,直徑20~155μm。纖維單個或成束壁厚,孔溝明顯。石細胞類橢圓形,類長方形及不規(guī)則形,壁厚,孔溝明顯,直徑35~53μm。草酸鈣方晶與棱晶易察見,直徑15~36μm。木薄壁細胞類長方形,壁孔明顯,直徑約31μm。淀粉粒隨處可見,單粒或復粒,復粒多由2~3分粒,臍點點狀、裂縫狀、人字狀、層紋不明顯,單粒直徑4~8μm。見圖3。
2.5 理化鑒別
2.5.1 化學成分 預試驗表明圓錐南蛇藤含有黃酮、有機酸、皂苷等成分。
2.5.2 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30ml,超聲處理30min,濾過,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一部附錄)試驗,吸取上述溶液10μl,點于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一丙酮一乙酸乙酯(20: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于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顯三個紫紅色主斑點;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顯三個熒光斑點。見圖4。
3 小結(jié)
實驗結(jié)果表明,圓錐南蛇藤的顯微特征為為木栓層由3~5列細胞組成,外側(cè)有一石細胞環(huán)帶,皮層散在纖維成束。韌皮部小。形成層明顯。木質(zhì)部導管徑向單列。射線寬1~4列細胞。髓部薄壁細胞中可見草酸鈣方晶。成分預試顯示主要含有黃酮、有機酸、皂苷等成分。上述特征可作為圓錐南蛇藤質(zhì)量標準制定的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