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是一個多元的、民主的、福利社會,政府長期以來把教育公平和全納作為發(fā)展中小學教育的基本策略。芬蘭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綱要規(guī)定:“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具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并根據(jù)其能力、特殊需要和個性特征發(fā)展自己。公共當局有責任保證所有公民接受高水平教育和培訓的機會,而不以他們的年齡、居住地、語言和經(jīng)濟背景為局限?!币虼耍姨m所有具有不同社會經(jīng)濟背景、個人能力及個性差異的學生,都要進入同樣的學校就讀,學校和教師成為具有不同教育需求和愿景的多樣化學習團體。
創(chuàng)建面向全民的統(tǒng)一綜合性基礎學校體制,是芬蘭中小學實施全納教育的體制保障,“綜合性”是實施教育平等的基本價值理念,即意味著所有中小學學生都能享受免費的校餐、醫(yī)護、交通、學習資料和學生咨詢等待遇。教師擔負著與學生“一對一”形式或小組形式進行談話的責任,扮演著校正學生特殊學科中特殊問題的角色。因此,芬蘭中小學教育(1~9年級)實行小班化教學,教室成為集學生游戲、學習、個性化教育于一體的學習區(qū)。
為了實現(xiàn)教育的全納性,芬蘭綜合教育實行“多措施團隊”計劃,加強特殊教育和特殊教師培養(yǎng)?!岸啻胧﹫F隊”主要由一般教師、特殊教師、社會工作者和衛(wèi)生部門代表組成,目的是為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和支持,幫助學校解決學生復雜的個人和社會問題。
摘自《國外中小學教育》2007年第7期
作者:武學超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