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書娟
亞歷山大·薩瑟蘭·尼爾(1883-1973),英國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出生在蘇格蘭福法爾,愛丁堡大學英國語言文學碩士,先后在蘇格蘭公立學校、倫敦國王艾爾弗雷德學校任教。1921年,與友人合作,在德國德雷斯頓的赫勒勞創(chuàng)辦一所國際學校,1923年遷到奧地利的松塔貝格。1924年回英國,在萊姆里季斯的一座小山上繼續(xù)辦學,稱薩默希爾學校。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問題兒童》、《問題家長》、《問題教師》、《問題家庭》、《自由兒童》、《談談薩默希爾學校》和《薩默希爾──激進的兒童教育方法》等。
英國激進的自由主義教育家和兒童心理學家尼爾認為,應該使學校適應兒童,而不是使兒童適應學校;學校應當放棄一切紀律和道德訓練。他在自己開辦的薩默希爾學校里,實現(xiàn)自由教育思想。在這里,學習是自由的事,學校沒有考試,學生有開除老師的權力,學校設有游戲室,全天向學生開放,兒童可以從事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并且自己管理自己。
在尼爾看來,自由不僅僅是擺脫控制,還在于可以選擇實現(xiàn)自己的機會,教師的作用就是通過提供這種機會來影響學生。而學校就是要創(chuàng)辦成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
薩默希爾學校(又譯為夏山學校)剛開辦不久,接收了一位從私立中學轉來的14歲男孩。有一天,尼爾先生請這名新生到他的辦公室。當男孩走進來時,尼爾看到了他手指上有尼古丁染的黃斑,就掏出煙盒,抽出一支煙遞給他,請他抽煙。男孩非常吃驚,支吾著說:“我,不抽,先生。謝謝。”尼爾笑著善意地說:“抽吧,你這個撒謊的家伙!”男孩見校長一臉的真誠,終于接了一支。
這個男孩兒是因為偷竊和坐車逃票而被原來的學校開除的,尼爾深知這一點,但他沒有絲毫厭惡的表示。他對這個男孩說,“我知道你有過一點點的欺騙行為,能告訴我你是怎么逃票乘火車旅行的嗎?”男孩又吃了一驚,說道:“我不知道,先生,我從來沒有試過。”
尼爾并沒有揭穿他,而是說:“那好吧,我的朋友,我看你有機會還是試一試,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我年輕時就經常這樣做,我還知道許多這方面的小竅門?!苯又?,他還告訴這個男孩一些逃票乘車的方法,比如可以在查票時躲在廁所里,在出站時不要走出站口,可以沿著鐵軌走出去,等等。
男孩望著尼爾,眼里充滿了驚奇,他怎么也沒有料到,校長把他叫到辦公室就是要告訴他這些,校長怎么會教學生如何做壞事呢!然而,后來他終于明白了校長的良苦用心,他長大成人后回憶說,尼爾校長的這次談話,是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一件事”。
在普通人看來,這個尼爾一定是瘋了,根本不配做一校之長。而這正是尼爾自由教育思想的體現(xiàn)。他把這種談話看作是對學生的一種再教育,目的就是要解放學生的思想,消除因道德和恐懼帶來的那種緊張情緒,加速兒童對學校自由環(huán)境的適應。因為在他看來,只有學生的身心完全處于自由狀態(tài)時,才能感到幸福,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才有可能深入他們的靈魂。
尼爾認為:一切權威對兒童來說都是危險的。消除學生對教師和學校敵意的唯一辦法,就是教育者從權威的神壇走下來,真正成為孩子中的一分子,與他們完完全全地平等,給他們充分的自由。
但是,尼爾并不主張絕對的自由,他堅持“自由并非放縱”。孩子們可以有自己的愛好,可以不聽課,但必須尊重他人聽課的權利。因此,薩默希爾的學生一旦決定上某門課,他就不能再任意逃課了,如果逃課超過三次,教師就有權力取消他的這門課程,因為這違背了他當初與教師之間的契約。就是在這樣充分自由的情況下,學校的每一個孩子都學會了自律。
尼爾的教育思想的獨到之處,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深思。
(作者單位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