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本學習內容適用于游記類的記敘文。
《小石潭記》是我們寫游記作文的優(yōu)秀范例。它有三個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先來讀課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傲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這篇精美的文言短文,描摹了小石潭及其地理位置、周圍景物,分層描寫了潭石、青樹、潭水、游魚和潭外小溪,并以石、水、魚為重點描寫對象,表現了小石潭及其周圍清幽秀麗的風景,是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從學作文的角度看,它至少有三個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一、它的結構與布局。
請看,它的結構層次是多么清晰:
第一段,寫小小的石潭、奇麗的景色。
第二段,寫清澈的潭水、快樂的游魚。
第三段,寫蜿蜒的小溪、參差的石岸。
第四段,寫凄清的景物、孤寂的感受。
第五段,寫同游的朋友、跟隨的小生。
二、它的觀察方式與描述手法。
請看,作者觀察視角的變化和表現的手法真是太漂亮了:
第一段的寫法是移步換景,動靜結合。作者邊走邊發(fā)現,先是未見其形,就聞其聲;再是伐竹取道,俯視小潭,看到靜立在潭邊的千奇百怪的石頭:然后將視線移到“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的青樹翠蔓之上。這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對景物整體進行分層描寫,小小石潭的清秀美好,層層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第二段的寫法就變化了。它叫做定點特寫,一筆兩用。作者用特寫鏡頭的方式,集中筆力描寫了清澈的石潭之水。這里的筆法非常高妙:作者寫的是魚,表現的是水;既寫了魚,又寫了水;我們看見的是魚,我們讀出來的是水?!耙还P兩用”,非常精彩。這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描寫最佳景點,以形成文章的重點段落。
第三段的寫法又不同。它是由近及遠,留有懸念。作者“潭西南而望”,將視野打開??匆娛吨丁岸氛凵咝校鳒缈梢姟?,遠遠望去,不知其源。那里還會有什么樣的神秘景物呢?作者沒有寫出來,我們也不知道,于是我們就會展開想象。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寫次要的景點,從另一角度來表現游覽之地的景物,或者說是對主要景點進行映襯。
第四段的寫法更漂亮,從觀察的方法看,它是環(huán)視四周,語言標志是“四面竹樹環(huán)合”;從表達的手法看,它是觸景生情,語言標志是“其境過清”、“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這一段至關重要,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抒發(fā)作者情感。記游的文章,或濃墨重彩,或輕輕滲透,都必須融情于景。歷來優(yōu)秀的記游散文沒有單純寫物繪景的,即使是像《三峽》這樣的《水經注》中的選文,也都用了“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這樣的句子來表現情感色彩。
第五段是自然收束,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交代游覽的人物。
下面我們再直觀地感受一下全文的觀察與表達:
第一段:移步換景,動靜結合。
第二段:定點特寫,一筆兩用。
第三段:由近及遠,留有懸念。
第四段:環(huán)視四周。情景交融。
第五段:交代人物。自然收束。
可以說,“移步換景,定點特寫,由近及遠,環(huán)視四周,抒發(fā)感受”就是這篇文章最精妙的地方,這是具有普遍借鑒意義的寫法?!耙撇綋Q景”使文章層次清楚,“定點特寫”使文章具體生動、重點突出,“由近及遠”使文章有收有放、富于變化,“環(huán)視四周,抒發(fā)感受”使文章情景交融、內涵豐富。其中“移步換景、定點特寫、抒發(fā)感受”可以說是記游作文必備三招。
三、它的語言表達。
《小石潭記》有記事,有描寫,有抒情,文筆精到,用語清雅,全文充滿了詩情畫意:作者多用四字短句寫景抒情,一處一景,一筆一景,有時甚至是一詞一景,景物幽美清新,歷歷如畫。所以,它的精致美好,不但在于對所見景物進行了“切分”式的“分點”描寫,更重要的在于作者的語言表達,在于秀美的文筆,在于細節(jié)的描畫。
讓我們再次一段一段地進行欣賞:
第一段,描寫小石潭的形狀、特征與潭岸的景致。這一段是近景描寫,所寫景物有高有低,有水有石,有剛有柔,有靜有動,有聲有色。
第二段,描寫魚和潭水,這一段是特寫鏡頭。所寫景物有石有魚,有光有影,有動有靜,有實有虛。4字中,無一字道水,我們卻可以從日光、魚、魚影之中,真切地見到水之清澄。
第二三段,描寫小溪和沿溪景物,承第一段尋潭水之源。這一段是粗筆勾勒,有潭有溪,有近有遠,有曲有直,有動有靜,有明有暗;由潭而溪,由溪而岸,景景不絕。
第四段,描寫小石潭幽深寂靜的環(huán)境和作者孤寂悲涼的心境。這一段是景中寫情,先寫外景環(huán)境,再寫內心感受。可謂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構成一種特異的境界。
綜上所述,《小石潭記》有多少美點展現于我們的眼前,有多少寫作的技法給我們以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