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lián)網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造成的全面影響,也使思想政 治工作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網絡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時空大為擴展,網絡使思想政治工作具 有更強的吸引力 ,網絡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更快的傳遞速度,網絡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為增強;面對網 絡時代的機遇和挑戰(zhàn),思想政治工作者務必抓住時機,充分發(fā)揮網絡技術的優(yōu)勢,揚長避短 ,大膽創(chuàng)新,開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
關鍵詞:網絡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挑戰(zhàn);機遇
收稿日期:2006—12— 25
作者簡介:胡曉平(1958—),女,漢族,江蘇省鎮(zhèn)江人,鎮(zhèn)江市高等??茖W校教 育管理研究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一、網絡的基本特點和巨大影響力
1網絡的包容性,向人們提供了最迅速、最便捷、最直接的信息和服務系統(tǒng)?;ヂ?lián)網 絡既是傳播信息的工具,又是存儲信息的載體。它最大限度地滿足著用戶 對信息資料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國際互聯(lián)網上有眾多聯(lián)網數(shù)據(jù)庫,為用戶提供公共信息 和商業(yè)信息服務。網上用戶借助超文本信息服務系統(tǒng),搜尋環(huán)球網上既定網址,隨時查閱最 近發(fā)生的重大信息和相關事件的最新進展。其二、網絡本身是一個豐富多彩、四通八達的信息超級市場,人們進入其中既可增長見 識、開闊視野,也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具有價值的信息或材料?;ヂ?lián)網既是一種傳播媒體,又是一 種通信工具。因此,它已成為繼電話之后使用人數(shù)越來越多、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的一種溝通 手段。
2網絡的開放性,給人們提供了一個真正的平等交流天地。
網絡的這種開放性、平等性,與現(xiàn)代社會以賦予每個人不可剝奪的人身自主權利基本特 征相一致,“人人平等”不再是一個政治啟蒙口號,而成為社會的現(xiàn)實要求。在網上,人們 只是在普遍的平等的交流中向對方獻出忠誠,相互間的忠誠再也不是強制的結果,而成為自 愿的產物。
3網絡的交互性,使信息資源由少數(shù)人掌握轉變?yōu)樯鐣蚕?。而網絡傳媒卻徹底改 變了過去宣傳媒體的傳受關系。網上用戶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 息的傳播者,傳統(tǒng)的宣傳方式是由點到面,作為接受方的受眾,沒有充分選擇信息內容的自 由,如同“強買強賣”。而是網絡傳播中,用戶的主體地位卻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用戶可隨時 依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去檢索、查詢和游覽各種信息,用戶有選擇和控制傳播結果的主動 性。另外,從傳播的整個過程來看,傳統(tǒng)的大眾傳媒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是反饋,受眾對傳播內容 的參與非常有限。網絡傳播中,通過網上電子會議、電子聚會、郵件、博客、網站等多種形 式進行交流和對話,用戶既可公開發(fā)布信息,也可以利用網絡廣泛交流意見。
4網絡的無界性,給人們提供了廣闊交流的空間。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日常性 思想政治工作常用手段和形式,諸如傳達報告、讀閱報紙 、開會家訪、座談討論、收看廣播電視等等,其時間上同步性的特殊要求(如廣播電視準時 收看、報紙的訂閱留存),使思想教育的時效性和受眾面大打折扣。而網絡卻使容納信息的 時段擴展為時間與空間兩方面。在空間上,網絡是無界的;在時間上,網絡是無終點的。網 絡傳媒以其超鏈接的形式,將無限豐富的材料進行立體式的發(fā)布,受眾只需點擊自己感興趣 的內容鏈接,就可看到相關條目的詳細內容。
網絡信息超越了時空限制,可隨時隨地發(fā)布,不分地點、國度、身份進行交流,網民人 人都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因此,網絡信息或宣傳的時效性遠勝過其他宣傳媒體。
二、網絡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機遇和新挑戰(zhàn)
1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挑戰(zhàn)。
第一,網絡產生并將長期存在著許多不道德、不健康的行為。由于網絡的匿名性和開放 性,網絡信息幾乎成為一種免檢產品,在信息的發(fā)布上暢通無阻。這就給一些道德頹廢和行 為不軌之徒大開了方便之門。青少年如果沒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自覺抵制黃色誘惑的堅強毅 力,一旦墮入“黃潮”之中,其后果可想而知。
第二,網絡正面臨著制造社會政治經濟混亂的黑色信息的沖擊。黑色信息是指制造社會 政治經濟混亂的信息。這樣的信息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其造成的危害卻遠遠超過了黃色信息。 一些非法組織也學會了利用因特網發(fā)布信息,傳達指令,興風作浪,某些高校的學生甚至科 學工作者也陷入其中。
第三,由于網絡資源共享而導致的信息量大增對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網絡上的信息量大而且資源共享,一個人通過網絡就可以了解整個世界。對擁有這么 多信息的人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對思想政治工作者來說是巨大的挑戰(zhàn)。要想使思想政治工作 具有可靠性,要想使人們相信你,就必須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具有更多的 知識、具備更高的素質。
2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機遇。
網絡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新的環(huán)境。由于網絡具有及時性、綜合性、開放性和虛 擬性的特點,使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
第一,網絡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時空大為擴展。網絡上的信息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這 就意味著,思想政治工作應該而且可能在網絡中占有市場,可以通過網絡對人們進行思想政 治教育。
第二,網絡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更強的吸引力。網絡一般都具有形象化、趣味性的特點 ,圖形。動畫、聲音都被放進了網絡中,形象而直觀,同時也具有很大的趣味性,這是網絡 吸引很多人的一個重要原因,從而極大地激發(fā)人們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們 獲取信息的主動性、自主性與參與性。
第三,網絡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更快的傳遞速度。巨大的速度優(yōu)勢,是網絡最重要的特 征。網絡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是近在咫尺,還是海角天涯,網絡都能把人們拉在 一起,猶似面對面促膝談心,這正是給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的巨大機遇,也是網絡時代思想 政治工作者特有的優(yōu)勢。
第四,網絡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為增強?,F(xiàn)實生活中,由于種種顧慮,導致了一些 人不愿意說出自己的心里話、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網絡時代,由于網絡具有匿名性,人們 不用擔心因為表達了真實想法而招致打擊報復。同時,網絡的匿名性也使得這一部分人無法 獲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真實身份,這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夠獲得真實的思想信息,有效地 化解了被教育者的抵觸情緒,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網絡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1全面加強校園網絡建設,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要建設好融思想 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站或網頁,積極開展 生動活潑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 ?!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要建好融 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站或網頁,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思想 政治教育活動,形成網上網下思想教育的合力,要密切關注網上動態(tài),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 況,加強同大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及時回答和了解大學生提出的問題”。①具體說,就是 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開設欄目,增加網站的互動性,能讓學生通過網站便利地獲得所需資 源和信息,使網絡成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
2借助網絡速度,強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思想政治工作最講究時機,如果錯過了 最佳時機,思想政治工作就難以取得應有的效果 。網絡可以克服這一弱點,它能把信息瞬間傳遍各個網點,為政治教育的快速反映提供了可 能。政治機關要善于利用網絡,通過電子郵件將教育通知、教育計劃、講課教材直接發(fā)往基 層。將教材直接上網,不僅可以大大減少經費開支,還可以大大縮短教材的發(fā)放時間。可以 在網上開辦“說句心里話”等欄目,及時了解掌握被教育者的思想反映,增強思想政治工作 的及時性、針對性和時效性。
3利用網絡資源,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內容的知識涵量。豐富的知識內涵是提高思想 政治工作效率的有效保障,這些思想政治工作的素材,在傳 統(tǒng)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主要依靠報刊雜志等工具,收集速度慢,資料零亂分散,極大地制約 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而這些問題在網絡時代則可迎刃而解。因為網絡資源具有共事性 ,它打破了地域和空間限制,只要在微機前輕點鼠標,檢索方便快捷,為學習教育創(chuàng)造了良 好條件。要引導政工干部善于開發(fā)利用網上資源,努力增強政治教育授課的知識性、趣味性 、新穎性和吸引力。
4抓住網絡特點,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教育部部長周濟在高校校園網絡信息 建設與管理工作研討會上強調:“把思想政治教育 進網絡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始終堅持把網站建設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 重要陣地,把校園網絡這塊陣地建設好、使用好、維護好。”②運用網絡中可以采取匿名 的方式,對不健康的東西和反動言論進行駁斥,并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 在教育中我們可以發(fā)揮網絡聲、像、圖、文并重的優(yōu)勢,以提高政治思想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①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
②教育部部長周濟2004年10月30日在高校校園網絡信息建設與管理工作研討會上的講話